• 泰州 阵雨转多云 18℃~11℃

泰州海陵:“老邻居”情谊重塑养老新生态

来源: 编辑:钱宇璇 2025-05-20 20:08:39 查看数:0

“祝你生日快乐,祝你生日快乐……”近日泰州市海陵区城西街道林机社区内,欢快的生日歌响起,33位80岁以上老人齐聚一堂,共同度过了一场温馨的集体生日聚会。像这样的集体生日聚会,林机社区每个季度都会办一次。93岁的于锡寿作为此次生日宴中年龄最长的主角,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这已是他参加的第十个集体生日。

青砖黛瓦的二层筒子楼,静静诉说着岁月的故事。楼前花圃里月季争奇斗艳,三五位老人围坐在石桌旁,下棋谈心,其乐融融。林机大院是座承载着新中国工业记忆的老厂区宿舍。近年来,林机社区结合自身特色,持续深耕“大院养老”模式。这一海陵独创的养老模式,凭借其独特的互助性与人文关怀,为破解老旧小区老龄化难题提供了“海陵思路”,今年在全市养老服务重点工作中获得推广。

结伴养老  老邻居变身暖心“搭子”

林机大院始建于1962年。作为原林业部泰州林业机械厂职工宿舍区,如今居住着275名60岁以上老人。随着岁月流逝,基础设施老化、独居老人增多、服务需求多元等问题日益严峻。“许多老人曾是林机厂的老同事,对大院生活充满眷恋,不愿意离开。”林机社区党委书记尤嘉说,社区党委以“老邻居、老同事”的情感纽带为切入点,探索出一条“不离家、不离院”的特色养老之路。

社区依据老人居住楼栋、兴趣爱好等,创新成立互助小组,让曾经的“点头之交”,变成了晚年生活的“最佳拍档”。尤嘉介绍,有一次,15号楼的潘奶奶突发疾病,同楼的杨奶奶接到电话后,迅速用备用钥匙开门,为潘奶奶喂药并联系其儿子,及时化解危机。平时,杨奶奶有个头疼脑热的,潘奶奶也会像老姐姐一样照顾着她,有什么好吃的都会想着对方。

90岁的关桃林每天最期盼的,就是和两位老邻居一同前往街道的长者食堂用餐。三位平均年龄85岁的老人相互扶持,不仅物资共享,还会互量血压、帮忙代购药品。“子女在外地,但有老姐妹们在身边,心里很踏实。”关桃林笑着说。

如今,像这样的“养老搭子”在林机大院已结成50余对。这样温暖的互助故事如同纷飞的蒲公英,在林机大院的每一个角落生根发芽,让这座满是岁月痕迹的大院,跃动着温暖鲜活的生命力。

结伴养老让老人们在生活上相互扶持,而社区的志愿服务则进一步织就了守护老人的网络,让养老服务更加贴心、周到。

网格养老  志愿服务织就守护网络

活跃在林机大院里的6位热心志愿者,都是在这里土生土长的“老住户”。从小在大院里追逐嬉戏,在长辈们的关爱中成长,如今,他们用自己的方式反哺这片充满回忆的大院,与老人之间的情谊也早已深似亲人。

记者走访时,正巧遇上志愿者陶丽为85岁的郭秀香老人理发。她一边熟练地帮老人打理发型,一边笑着和老人唠起厂里的老故事。“我也是厂里的退休职工,能为这些熟悉的长辈们服务,我很荣幸。”陶丽告诉记者,每月,她都会主动联系需要理发的老人,为他们提供上门服务。

三号楼的志愿者莫安明是老人们心目中的“及时雨”,社区里常能看到他背着工具箱匆匆奔走的身影。他常年义务为社区独居、困难老人检修水电、家电,老人们称赞“小莫比亲儿子还靠谱”。“老人打一个电话,15分钟内我肯定赶到。”莫安明说。

为了让这份温暖更加精准送达,社区创新推出精细化服务模式。原本4个网格被细分为14个微网格,如同毛细血管般深入社区每个角落。同时,医疗急救响应、居家养老照料、心理疏导干预、水电维修维护等7支专业志愿服务队也应运而生。如今,在这个温馨的大院里,“买菜不出院、急救不延误”已成为常态。老人们常说,这里不仅是居住的地方,更是被爱与关怀包围的温暖家园。

幸福养老  多彩活动托举美好生活

5月6日,星期二,又到了社区老人歌唱班开班的日子。这个从2021年开设的兴趣班,至今已持续5年。78岁的李浦玲是班上的“资深学员”,从开班第一天就坚持参加。她兴奋地说:“每次来歌唱班,和老伙伴们一起唱歌,感觉自己年轻了不少,生活也变得丰富多彩,充满乐趣。”

除了歌唱班,社区还开设了太极拳班,帮助老人们强身健体。下一步,社区计划为老人们定制手指操,方便灵活关节,丰富老人们的日常活动。

社区的居家养老服务中心是老人们的“快乐驿站”。在这里,老人们可以下棋打牌、观看电视,放松身心。中心内陈列的老职工捐赠的厂里老物件、老照片,常常勾起大家对往昔岁月的美好回忆。

“助老工作就像种树,要天天浇水、年年修枝,用持之以恒的态度,以服务润人心。”尤嘉说。

海陵区民政局养老服务科科长孙进表示,在林机大院,养老助老不是冷冰冰的统计数字,而是楼道里飘出的饭菜香气,是花圃边的欢声笑语,是手机课堂上的耐心指导。这里用浓浓的“人情味”弥补了硬件的不足,以“老邻居”的情谊重构了养老关系,为老旧小区提供了具有借鉴意义的养老方案。

网友评论

文明上网理性发言,请遵守新闻评论服务协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