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泰州 阵雨转多云 18℃~11℃

长江泰州段刀鱼资源持续恢复

来源: 编辑:樊锦华 2025-05-13 19:54:23 查看数:0

“哇!这条刀鱼好大啊!估计超过250克,这是本月以来监测到的最大的一条……”5月11日,在长江泰州高港段,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淡水渔业研究中心科研人员开展长江干流刀鱼资源监测,为长江禁捕效果评估提供科学数据支撑。

当天早上6:30,记者来到泰州市长江禁捕执法基地,登上科研捕捞船“苏泰渔科0002”。大约行驶了30分钟,科研捕捞船来到长江永安洲镇同心村段,此时正巧是落潮时间,工作人员放下渔网,等候30分钟左右开始收网。

“一条、两条、三条……”随着渔网慢慢拉出水面,一条200多米长的渔网,先后监测到90多条刀鱼。

“从4月上旬就开始资源监测工作,最多的一次,一网200多条。”现场参与监测的护鱼员王福友说,“我原来是高港的一名渔民,后来转产当上护鱼员。禁捕前几年,一网捕不了几条,现在刀鱼这么多,说明长江‘十年禁渔’政策已有了成效。”

长江刀鱼是江海洄游生物代表物种,被称为“长江第一鲜”。过去由于过度捕捞和生态环境破坏,长江刀鱼资源量一度大幅下降。2019年,长江刀鱼生产性捕捞被禁止;2020年,长江泰州段提前启动“十年禁渔”工作。

自2021年以来,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淡水渔业研究中心已连续4年对长江泰州段进行刀鱼资源、水生生态资源监测。据科研人员介绍,今年渔获物明显比前几年多,个体也比较大。特别是刀鱼个体明显比禁捕前大了不少,表明这片区域生物资源呈现持续恢复态势。

此次所有渔获物在分类、测量、称重、制成标本后,将送至实验室进一步检测。

泰州市境内长江干流97.8公里,禁渔岸线长达123公里。全市加强“链条化”监管,农业农村、公安、市场监管等部门联合开展禁渔执法、刀鱼非法捕捞专项整治。同时,持续加大长江渔业资源保护力度,近年来开展增殖放流活动21次,投放优质鱼苗3000余万尾。

此外,创新生态修复方式,开展沙洲生态环境塑造、植物群落构建、鱼类栖息地营造等多种生态修复工程。泰州市还建立禁捕效果评估制度,系统开展渔业资源监测。近年来,长江泰州段刀鱼、中华绒螯蟹等渔业资源规格和数量均呈上升趋势,江豚频繁出没,长江水域生态修复成效明显。

编辑:姜景旸  王晶

网友评论

文明上网理性发言,请遵守新闻评论服务协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