兴化:“为渔寻技”助力企业增效、养殖户增收
4月29日上午,千垛镇养殖户朱岳的鲈鱼苗“标粗”塘口呈现壮观景象:黑压压的鱼苗在激流中翻涌成阵。随着投料设施启动,鱼群争相觅食的场面蔚为壮观。“‘标粗’就是在3亩小塘培育鱼苗,等8月长壮后再转到大塘养殖。”朱岳介绍,两年前,在专业饲料公司技术指导下,他开始试水鲈鱼反季节养殖——8月大塘投苗,次年同期捕捞上市。2024年,其两口10亩鱼塘实现净收入34万元,亩均收益突破1.7万元,较传统养殖增收近十倍。
“能有这样的收益,得益于政府引进专业人才,为我们提供了养殖新思路。”朱岳感慨道。过去他养殖传统鱼种,亩收入徘徊在千元水平,行情低迷甚至亏损。自2023年7月在渔技员徐成豪指导下转型特种养殖后,收益实现质的飞跃,对产业发展信心倍增。
水产养殖是兴化市农业主导产业,长期以来以鲫、鲢、鳙等传统鱼种为主,存在病害重、收益低等问题。随着养殖面积缩减,当地鱼饲料生产企业也面临市场萎缩的困境。为此,兴化市实施专项引才行动,推动养殖业转型升级。目前,兴化已建成3000亩特种鱼高效养殖基地,实现企业增效与养殖户增收的双赢局面。
据了解,兴化市传统水产养殖效益走低不仅影响农户收入,也波及产业链上下游企业。作为重点招商项目的海大饲料,也面临饲料销量持续下滑的困境。2020年起,兴化市开展为渔寻技行动,相关部门走进上海海洋大学,通过校企合作定向引才。几年来,累计从上海海洋大学引进16名硕士生,组建起专业渔技团队。
这些技术人才扎根养殖一线,在优化传统立体养殖模式的同时,重点攻关鲈鱼、黄颡鱼、鳜鱼等特种鱼养殖技术。
徐成豪作为2023年引进的骨干人才,与饲料配方师俞军组成攻坚团队,成功研发鳜鱼养殖饲料:以优质海鱼粉为原料,配比制成形似鱼类的鳜鱼膨化专用饲料,吸引鳜鱼吃食。此举既降低养殖成本至34元/公斤,又实现亩均收益3万元以上,有效破解了鳜鱼养殖依赖活饵的难题。
几年来,兴化的饲料技术服务范围已覆盖扬泰地区3万亩特种鱼养殖区,其中兴化本地达3000亩。技术推广带动特种饲料销量增长,形成良性产业循环。技术团队自身也在实践中成长壮大,4月18日,兴化相关部门再赴上海海洋大学开展校园招聘,现场收获简历156份,其中硕士137人。
- 中意歌唱家同唱《我的太阳》2025-04-30
- 泰州姜堰:农文旅深度融合,“户外天堂”唱响“共富大戏”2025-04-30
- “景区+码头”全串联一站式畅游 泰州市区首条核心景区公交专线开2025-04-30
- 展示和美乡村建设成果,展现新时代农民精神风貌|2025年江苏“村2025-04-30
- 【上级媒体看泰州】人民网报道江苏泰兴:“文明存折”兑出新风尚2025-04-30
- 跨越千里的“双向奔赴”:泰州北京产创融合结硕果2025-04-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