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城观察 | “向海图强”的海陵创新密码
春日的长三角,涌动着创新的热潮。
4月18日,2025泰州-上海创新合作会在黄浦江畔拉开帷幕,区委书记、区长刘剑波推介了海陵区“科创+产业”的双轮驱动生态,发出“海纳百川欢迎您来”的邀请;海陵工业园区、新能源产业园分别与华东师范大学国家大学科技园、上海未来岛高新技术产业园签订合作协议;泰州四院牵手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儿童医院,共建儿科及内镜诊疗基地。与此同时,海陵出台“推进科技创新产业创新融合发展十条政策”,“真金白银”推动科技创新平台集聚、产业技术创新项目落地、高层次人才引进等工作。这一系列动作,如同投向湖面的石子,在区域创新生态中激起层层涟漪。
今年全国两会期间,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江苏代表团审议时首次提出,“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基本路径。”有专家分析,长三角产业协同已进入“毫米级嵌合”时代,能否“精准对接”“无缝对接”至关重要。对海陵区而言,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不仅是突破“卡脖子”技术的利刃,更是从“制造强区”向“智造高地”跃升的核心路径。
“傍海而高”的海陵,自2100多年来,便深植着创新的基因。从“煮海为盐”的经济战略到古盐运河的工程智慧,从闻名遐迩的“中国车件之乡”到光伏产业布局日臻成熟的“新能源智动之城”,海陵,向来敢于跳出产业发展“舒适圈”,做“无中生有”“有中生新”的文章。
隆基绿能18次刷新光电转换效率世界纪录,LG乐金电子日产6000台高端智能冰箱供应全球,云涌科技成为首家登录“科创板”的工业信息安全企业,罡阳股份、海阳科技、金桥焊材等“隐形冠军”不断涌现,国机福马集团成功落户,推动海陵先进农机装备产业跃居全国前列……这些“爆款”的背后,正是海陵区加速推动产业链与创新链深度对接的生动实践。
2025年开年,江苏众钠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的生产车间内,一个个钠离子电池“小箱子”快速下线,这家企业的在手订单已高达10亿元,成为海陵区“科创强引擎”的缩影。
一条由概念验证中心+创业苗圃+孵化器+加速器+区中园组成的“科创走廊”,为科创项目提供全生命周期支持;一座由41幢现代化标准厂房、29幢环境雅致的科研小楼组成的“高含金量社区”,吸引众多“宝藏”企业扎堆。得益于梯度孵化模式,济远医疗的一次性宫腔镜、星油流体的星旋式泵/压缩机全滚动摩擦转子技术等项目快速落地,填补国内空白并抢占国际市场;随着打通科技成果转化“最后一公里”,泰州旭星攻克新能源汽车低温运行核心难题,获35项专利,热芯视觉的非制冷无挡板校正热成像机芯模组,成为国内唯一。在这场融合发展的征程中,海陵区正以“开局决胜”的姿态,跑出属于自己的加速度。
一项工作的开展,需要政策的加持,而好的政策,绝不是简单的“资金红包”,是要构建创新要素集聚的“强磁场”。海陵科创十条出台,之所以引发关注,正因为它跳出了传统政策“碎片化支持”的窠臼,形成覆盖“企业成长全周期、创新链条各环节”的生态体系,也展现了海陵区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融合的勃勃雄心。
有一个形象的比喻,科技创新是“拿着锤子找钉子”,产业创新是“找准钉子造锤子”。在推动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双向奔赴”的进程中,只要我们紧扣“融合”这个关键词,打通“产学研用”的任督二脉,把“创新基因”融入“产业血脉”,科技与产业的化学反应就会持续迸发。
- 这位泰兴人,要上央视了!2025-04-26
- 关注|泰州启动“泰享消费·外贸优品”促消费系列活动2025-04-25
- 泰州⇌上海!这一枢纽开工……2025-04-26
- 江苏泰州:“文冠艺术村”启航 赋能乡村振兴2025-04-26
- 聚焦|各地举办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读书班2025-04-25
- 2025紫金网络传播创新大会暨江苏省网上重大主题宣传和重大议题设2025-04-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