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泰州 阵雨转多云 18℃~11℃

回到北宋,直播胡瑗课堂

来源: 编辑:钱宇璇 2025-04-23 21:31:07 查看数:0

千年弦歌处

春风又读书


4月23日

是世界读书日

昨天

一年一度的

“胡瑗读书月”

启动

图片

胡瑗(993—1059)

字翼之,泰州海陵人,北宋时期学者,理学先驱、思想家和教育家。

书页翻动的沙沙声里

泰州人总会听见

北宋庆历年间的琅琅书声

那声音穿透千年光阴

教书的先生名叫

胡瑗

他从小天资聪颖

是名副其实的“别人家的孩子”

7岁能文

13岁通晓四书五经

被人夸赞“此子乃伟器”

他远赴山东泰山栖真观

与好友孙复、石介求学深造

“攻苦食淡,终夜不寝,一坐十年不归”

为了不让心志受到干扰

每当拆开家书

见有“平安”二字

他便把信扔到溪涧中

泰山才有了“投书涧”的景观

连考7次都遗憾落榜

1032年,胡瑗放弃了科考返回泰州城

在华佗庙旁经武祠(今省泰中所在地)

办起了一所书院

并以祖籍安定立名

称为安定书院

这个教学试验田

成为他教育事业的起点

从此,

"明体达用"

四字

刻进中国传统教育的基因

在安定书院的白墙黛瓦间

他种下知行合一的种子

儒学思想的泥土里

从此生长出独特的精神年轮

先生最惊艳的手笔

当属那破天荒的

"分斋教学"

他将书院一分为二:

经义斋

里墨香氤氲

治事斋

中算筹叮当

这种"因材而笃"的智慧

让中国的南方在北宋的晨光里

绽放出超前千年的教育之花

当时在泰州任职的范仲淹深为胡瑗的学识所折服他转任苏州郡守后聘请胡瑗为郡学教授从此,胡瑗的思想走出泰州走进苏州、湖州走上了京城帝苑最终以一身布衣成长为太子师兼帝王师

胡瑗的教育理念

不仅开宋世学术之先河

更辟中国教育之未来

范仲淹、欧阳修、王安石、朱熹、文天祥等名家

尊称他为“苏湖领袖”“东南模范”

“三吴木铎之鼻祖”“百代帝师之功臣”

图片

岁月流转安定书院依然书声琅琅墨香悠悠

那些曾经在分斋教学中

流动的活水

已化作润泽众生的江河

明体达用的火种

仍在点亮一代代读书人

眼中的星光~


两百年后

南宋宝庆二年(1226年)泰州知州陈垓在泰山南重建

安定书院

六百年后

泰州学派创始人王艮

两度莅临安定书院讲学

他提出了

“百姓日用即道”

理念

九百年后

清光绪二十八年(1902年)

泰州知州侯绍瀛

在安定书院旧址兴办学堂

后几经演变

这里成了

全国名校

江苏省泰州中学

“明体达用”的思想演化成了省泰州中学的校训

凤城河畔

千年文脉再续华章

文昌阁下

安定薪火重焕新光


今天的泰州

每年四月都要举办胡瑗读书月

传承大师精神

弘扬阅读风尚

泰州以一座城的虔敬

用琅琅书声

捧起胡瑗的精神丰碑

网友评论

文明上网理性发言,请遵守新闻评论服务协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