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中国行 | 长江宝藏·商鱼纹铜罍:独特的鱼纹和米字纹有什么意义
在岳阳博物馆,存放着一件通体碧绿的商代鱼纹铜罍。它身高50厘米、腹深34.8厘米、圈足底径25.2厘米,重达10.75千克。
罍是中国古代大型盛酒器和礼器。这件鱼纹铜罍,圆形,高颈,折肩,下腹内收,高圈足,肩部装饰四牺首,牺首间饰四只扁身凤鸟,腹部及圈足上各有四道扉棱。更为重要的是,铜罍身上纹饰丰富,有饕餮兽面、夔龙纹、圆涡纹、米字纹和鱼纹。尤其是鱼纹,相比于其他繁复的纹饰,罍腹下部三条有头有尾的“鱼”,极易辨认。三条“鱼”头尾相连,朝一个方向“游动”,鱼身用八块“腹肌”表达,装饰性极强。整条鱼线条流畅,很像现代广告简笔画。
这件器物是1982年9月被发现的。当时岳阳县荣家湾公社农科二队的一个孩童在鲂鱼山上放牛,在半山腰一处断崖小解时,忽然看见土里露出一个小兽头。他吓得跑回家告诉了父亲,铜罍因此而出世。
岳阳西临洞庭湖,北接长江,南连湘、资、沅、澧四水,素有“鱼米之乡”的美誉。铜罍身上的鱼纹和米字纹,就展现这样的湖湘特色。据专家介绍,米字纹和鱼纹等特征为中原商代青铜器中所不见或少见,这对于研究商文化在南方的传播及南方青铜文化的兴起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策划:冯秋红
文字:臧磊 整理
AI制作:赵岑
校对 王丽丽
- 泰兴:产业、订单、资源三管齐下,奏响富民增收新乐章2025-08-14
- 国际在线 | 泰州海陵“三抓三促”推进调解专家进社区专项行动2025-08-14
- 张信哲伍思凯为阿泰打call~2025-08-14
- 兴化:10张老照片见证惨烈淞沪会战2025-08-14
- 解题“急难愁盼”,让“幸福生活”可感可及2025-08-13
- 【好评中国】紫金e评:暑运出行超6亿,在流动中感受发展活力2025-08-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