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泰州 阵雨转多云 18℃~11℃

公祭日!朱彦团队再出新作——记忆之光,把回家的路照亮

来源: 编辑:汤晨洁 2022-12-14 22:23:38 查看数:0

12月13日是第九个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当天,泰州姜堰籍漫画师朱彦所在的漫画主创团队,再一次推出催泪漫画——“回家”,引发关注。

“记忆之光,把回家的路照亮。之前我们团队就一直想做这个主题,网络上有一句话:‘今天南京城的街头一定很堵吧,毕竟有三十多万人要回家。’”朱彦说,漫画创作大概的构想是:点燃一束烛光,照亮三十万同胞回家的道路。跟以往不同,今年漫画图片上的文案只有“回家”两个字。

“这个家有两层含义,一个是自己曾经的家园所在的地方,也就是南京,不管是1937年的南京,还是2022年的南京,都永远是遇难同胞的家。家的另一层含义是记忆,这些逝者会永远活在我们的记忆中,这种记忆会一直传承下去,传承给后人。”朱彦说。

作为漫画主创人员,朱彦负责创意展现和具体图片制作。他说,从构图上来看,漫画主图主要分两部分,一部分是一双手和一支蜡烛,代表着现代人的一种追忆的动作。通过这个缅怀的动作,来表达大家对遇难同胞的追忆。

另一部分是当时那场灾难之中的逝者,有士兵,有学生,有老师,有医护工作者,有卖菜的小女孩,有体力劳动者,有老人……这些人是当年南京街头能看到的各个阶层、各个年龄段的人,是当时遇难同胞的一个集体群像。

记忆之光,勿失勿忘,是今年这幅漫画的创作主题。朱彦介绍,记忆之光,是对画面上手护着蜡烛的这个动作的一个诠释。蜡烛代表缅怀,代表永不磨灭的记忆。“勿失勿忘”,根据《红楼梦》宝玉的玉上字“莫失莫忘,仙寿恒昌”改编而来,意思是不要迷失,不要忘记。“有这样的一种思绪在,才能把我们的记忆守护好,传承下去,也就是把回家的路点亮。今年跟以往一样,图片的版权属于全体中国人。”朱彦说,他们会一直通过这样的方式,来缅怀逝者,铭记历史。

朱彦,1984年出生于泰州市姜堰区张甸镇,大学就读于南京信息工程大学,2015年曾获“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先进个人。2016年,与他人一起创办了历史自媒体“铲史官”。2017年国家公祭日,朱彦团队创作的两名女孩穿越历史隔空对话的漫画全网刷屏。

朱彦表示,团队以后会延续之前的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系列创作,在每年公祭日的时候推出新的作品。但是形式可能不仅有图片,还可能会用视频形式呈现。

来源:泰州晚报

编辑:汤晨洁

责编:赵倩倩

审核:吴军

网友评论

文明上网理性发言,请遵守新闻评论服务协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