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0年前他从学校参军,渡江战役时,家就近在咫尺……

来源: 编辑:杨帆 查看数:0

 解放战争时期,无数怀着满腔热忱的学生投入到了革命热潮当中。靖江籍老兵张一飞就是其中一位,当年,他从学校毕业后,就直接赶赴渡江战役前线。

 张一飞是一位参加过渡江战役的老兵,今年已经92岁,但是他仍然记得在盐城华中革命大学的时光。1949年4月上旬,学校的唐教务长集中所有的学员,开始了“最后一课”的演讲。张一飞回忆说,这最后一课,就是讲的革命人生观,就是要永远听党话,跟党走!要一不怕苦 ,二不怕死,甚至于牺牲自己的头颅。

 第二天,学校所有学生就被编入了解放军的编制,带着解放全中国的憧憬,张一飞和同学们整理行装,列队开拔。一路上,年轻的军人们兴奋不已。

 到达大部队后,张一飞被分配在十军团31军后勤部。虽然后勤部战士不要上阵杀敌,可工作也是满满的。打扫战场,处置俘虏,运输军资,虽然条件比学校苦得多,但是张一飞内心却充实而幸福。 张一飞:“地铺是玉米杆做的,吃的是玉米粉做的稀饭,哪里有在学校里面吃得好啊?谁也不讲苦!因为唐教务长不讲了‘ 一不怕苦、二不怕死’啊。”

4月中旬的如靖泰地区,已经进入战备状态。前线的士兵,只带着枪和子弹,枕戈待旦。张一飞所在的部队,也很快行军到靖江罗家桥港口。张一飞的家在东兴镇惠丰村,虽然近在咫尺,可军令在身,他根本没有回家的念头。张一飞:“指导员跟我开玩笑,他说你到了家,你怎么不回去看看?我说来不及, 还回家呢, 现在什么时候过江也不知道。

当年,张一飞所在的后勤部队,渡江时间是4月20日夜里9点至12点,三个小时必须过江。当时,江边千帆竞渡,百舸争先,解放军们坐上一艘艘渡船,像离弦的弓箭一样向南岸驶去。张一飞介绍,解放军战士只要到江边上看到个船,都可以上去!江边上的船都是人, 一个船上有一个民工、有一个民兵,只要战士上船就送过江。大船是装重武器和骡马,小船上坐的都是解放军 。

 渡江结束后,张一飞跟随部队一路向上海进发,在上海的奉贤,张一飞所在的后勤部队和31军经历了一场残酷的战斗,死伤惨重。在那次战斗中,31军的娃娃兵连牺牲了11名战士,这些战士跟张一飞一样,都是弃笔从戎的学生,最年轻的才16岁。

 全国解放后,张一飞随军原地安置,留在了上海,在当时的上海市嘉定县供销社工作,直到退休。

70年前,张一飞在枪林弹雨中出生入死,70年后,张一飞依旧发挥着学生兵的才学,在新时代以书画等文艺形式弘扬东线第一帆的精神。张一飞告诉记者,在渡江战役胜利七十周年的日子,他准备创作一个书画作品来纪念在战火中牺牲的战友们。

记者:陆彬  

通讯员:叶剑勇

编辑:郑剑云

责编:邵晓霞

审核:戴浪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