略谈“念念有词”节目的“五性合一”
- 22-04-29 11:05:32
- 阅读量:0
近来,泰州电视台经济生活频道《直播生活》栏目新播出了一档寓教育于娱乐,融文化与传播为一体的“念念有词”节目。该节目每晚在《直播生活》开篇播出,主要围绕泰州地方方言词汇、短语和俗语等,采用动画、图片和普通话解说、方言旁白穿插等形式,解释该词汇、短语和俗语的语言来历、文化背景等。
如2月20日播出的“剐人”,正对应着春节假期胡吃海喝的人减肥的审美需要;2月23日播出的“七缠八扯”其实来自于吴语,有着古代江南丝织也发达的文化背景,说明了江南文化对泰州的深刻影响;2月24日播出的“神气六国”,则告诉了观众先秦时期著名政治家苏秦“六国拜相”的历史典故。
该节目完美地体现了融媒体时代地方新闻媒体走出模仿怪圈,主动服务百姓需求,不断增强文化自信,立足本土办新节目、好节目,努力践行文化性、教育性、传播性、娱乐性和地方性合一的新闻理念。
当前,随着全球经济的不断发展,信息爆炸式增长,对人们的思想行为产生了潜移默化的作用。作为主流媒体,地方电视台所播出的相关节目在发挥其丰富受众生活功能的同时,也被赋予了传播主流文化、引导受众增强文化自信的功能。然而,长期以来,随着湖南卫视、浙江卫视等推出的大量“过度娱乐”节目的“走红”,电视节目的文化性常因市场运作的需要而被忽视,使得部分电视节目出现格调低下、庸俗化、“愚乐”等。也正因为此,近年来“成语大会”“汉字听写大会”等一批融文化性、传播性和娱乐性于一身的节目迅速走红,成为现象级的传媒事件。
基于此,作为地方电视新闻媒体的“老大”,重新认识自身定位,确立本土电视节目的文化价值势在必行。
所以,笔者认为,泰州电视台《直播生活》栏目的策划者,选择泰州方言为传播对象,非常适应时代需要,非常接近泰州地气,非常有利于文化传播,有助于增强泰州电视观众对家乡积淀深厚地域文化的了解、热爱和自信。
历史上,泰州地区处于江淮之间,两汉、两晋、宋末元初和明清时期曾先后有大量移民迁入,是江淮官话与吴方言的过渡地带,历史上战乱、移民、行政区划使本地区发言的形成和演变非常复杂,造就了该地区既有江淮官话,又有吴方言,所以泰州方言又被南京大学鲁国尧、顾黔等学者称为古汉语的“活化石”之一,吸引了国内外诸多学者深入研究,更是泰州天然的“文化名片”。特别是泰州方言所存古语词与周边地区具有地域差异,与江南、淮扬地区不同方言间存在的古语词挪移与交融现象,还有就是泰州话中有着许多口语色彩浓厚但不知其本字的古语词,在中国各地的方言中极为少见。
所以,《直播生活》栏目选择泰州方言中的词汇、俗语作为新时代地方电视媒体的传播对象,有助于在融媒体时代竞争蜂起的业态体系中,真正做到立足本土实际、明确栏目定位、构建识别系统、推进品牌营销、服务大众需求。
其实,在各类媒体竞争日趋激烈的今天,受众对于提升电视媒介的文化品位产生强烈的要求。而所谓电视媒介的文化品位,即是指电视节目从整体上所表现出来的思想和文化的品质。而“念念有词”节目的“五性合一”,不正是地方电视新闻媒体面向新时代,立足本土,瞄准手中、体现个性,打造出思想和文化双提升新节目的成功范例吗?
(钱 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