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略谈2022年12月该栏目播出的数条民生新闻
“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内容和核心理念,而电视民生新闻恰恰是从民生角度回应群众关切、密切关注群众“急难愁盼”问题的一个“拳头产品”。
作为地方主流媒体的电视媒体,既是传统媒体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又是重大时政新闻和本土民生新闻微发布的主要窗口,深受观众信任。特别是其所播出的民生类新闻报道,更是为群众提供了更可靠的与自身息息相关的信息。
2016年2月19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新闻舆论座谈会上,曾反复强调新闻宣传要突出“人民性”“时代性”,要立足新时代,“为人民讲话”“让人民讲话”“讲人民的话”。
非常欣喜地看到,2022年12月的“泰州新闻”栏目,作为泰州重大时政新闻权威发布的主要窗口,在密集播出的政经和时政新闻之中,从观众视角出发,策划播出了“身边的感动”专题,以及疫情时代诸多感人至深的系列民生新闻。由此可见,“泰州新闻”栏目真正落实了习近平总书记对新闻媒体要求的“人民性”,一定程度上体现了坚持自身主流媒体舆论先锋主导地位的目标追求和服务百姓、关注民生的服务定位。
这其中,12月21日播出的《身边的感动——姜堰:男童意外落水,电工跳河相救》、12月27日播出《身边的感动——“祖孙三代”38年爱心接力 给孤寡老人温暖的家》,作为“身边的感动”专题的两集,聚焦于姜堰区普通电工勇救落水儿童,靖江市普通家庭三代接力帮扶孤寡老人两件“既平凡又伟大”,发生在我们身边令人感动的“平民故事”。从12月23日至26日,“泰州新闻”栏目从宝贵的节目时间中挤出时长,密集播出了《坚持坚守,广大教师以担当撑起温暖课题》《布洛芬退烧药免费送,爱心药店温暖市民》《姜堰:余药“互助”,缓解居民用药燃眉之急》等群众关心、关注的民生新闻,全方位、多角度报道了“疫情时代”我们身边令人感动的“互帮互助”的感人故事。12月15日播出的《三名见义勇为人士获精准帮扶》,则从另一个角度诠释了“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基于12月“泰州新闻”所播出的民生新闻,笔者认为,针对融媒体时代新闻传播的新要求,新闻媒体应充分发挥电视民生新闻的优势作用,继续秉持“关注民生,服务百姓”的宗旨,俯下身、沉下心,察实情、动真情,说实话、“讲人话”。要坚持“内容为王”,弘扬主旋律、传播正能量,提升电视媒体的公信力和权威性,从而实现电视民生新闻的持续发展。要与新媒体“携手互融”,强化技术优势,做强本土化内容生产,促进电视民生新闻的创新发展。要积极创新内容传播形式,吸引受众关注,跳出原有的新闻传播框架,调整报道视角,将镜头对准群众生活,全面展现世间百态,推出更多有思想、有温度、有品质的民生新闻,播出更多你我“身边的感动”。要继续强化以“民生、民情、民意”为主要关注点,以城市百姓“身边事”为主要报道题材,通过记者现场调查、跟踪报道、嵌入式体验等灵活多样的方法采编制作,彰显民生新闻的实用价值和社会价值。要进一步继承和弘扬泰州城市文化体系中“百姓日用即道”的“民本思想”,通过鲜明的平民意识、独特的百姓视角、亲民的叙事手法、多样的传播手段,拍摄身边人、讲述身边事,感动教育身边的“你我他”,真正在全社会营造传递主流声音与权威意见,树立“泰州新闻”栏目良好的口碑,实现了自身收视率和品牌效应的双丰收。
(钱 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