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疑问,请拨打我们的联系电话:0523-86891000 网站首页

于无声处听惊雷

2023-03-14 09:41:17 来源:凤城泰州网

——舞剧《朱自清》观后有感

薛 梅


摘 要:编导极其智慧地提炼出朱自清先生一生心理与情感起伏的主线,以生平事迹和作品成就为基础,以书信为导引串联,通过不同的片段,将一代文学大家朱自清为人师的认真、为人子的孝敬、为人夫的体贴、为人父的慈爱、为人友的真诚、为人杰的风骨一一呈现。

关键词:虚与实;红与黑;生与死;动与静;古与今;相互交融


舞剧一开场,灯光暗沉,雨声淅沥,一边是病榻上弥留之际的朱自清,忙前忙后的医护人员人影绰绰。另一边是守候在医院外,急切地盼望先生病情好转,当获知先生离世又哀痛不已的人们。灯影、雨声、黑伞交织在一起。倏忽间,灯光一切,病榻上只剩下朱自清一人。他抓住飘落的一封来信,这封好友叶圣陶的来信,将他拉回到回忆之中。晚年朱自清退入幕后,青年朱自清傲然登场,朱自清的一生,由此重现……

舞剧《朱自清》一开场就抓住了我的心,一下子把我拉入了那个风雨如晦的年代。

由扬州歌舞剧院带来的原创舞剧《朱自清》,采用倒叙手法,故事从朱自清弥留之际回溯他的一生,通过读信将往事一幕幕重现。无数时空交叠下,采取写意而极具戏剧张力的手法,将朱自清先生清华园教学、声援挚友闻一多、拒领美援面粉等重要的生命瞬间与《背影》《荷塘月色》《匆匆》等代表作品内容有机融合,短短100分钟,大气动人的舞蹈跟紧扣剧情的音乐,以及极具创造力和想象力的舞美相互交融,塑造出了一个立体的、丰满的、狷介的朱自清,一个不同背景下有着不同精神气质的——知性的、感性的、血性的朱自清,一个大写的人!

编导极其智慧地提炼出朱自清先生一生心理与情感起伏的主线,以生平事迹和作品成就为基础,以书信为导引串联,通过不同的片段,将一代文学大家朱自清为人师的认真、为人子的孝敬、为人夫的体贴、为人父的慈爱、为人友的真诚、为人杰的风骨一一呈现。尤其难能可贵的是,除了极少数的画外音,这台剧全程没有对白,全靠演员用肢体动作演绎感情的起伏、推动剧情的发展。以舞蹈这一极尽纯粹的艺术语汇,塑造刻画出“先生其人”!常常给我们带来“此时无声胜有声”“于无声处听惊雷”的妙境!真是一出让人大呼“意想不到”、令人荡气回肠的好剧!

细细品鉴这出舞剧,窃以为有如下几点独到之处:

一是虚与实,明线与暗线的交融。在剧情设计上虚实结合,构思巧妙,独具匠心。剧情设计上有两条线索。一条是明线,以朱自清的回忆展开剧情。分别以“为人师”“为人子”“为人夫为人父”“为人友”“为人杰”为五幕,逐步展现朱自清事业、亲情、友情、文学名篇、觉醒战斗;以朱自清思绪重回“当下”为“尾声”,在与黑暗现实抗争、与病痛抗争中离世落幕,首尾遥相呼应,浑然一体。一条是暗线,以朱自清思想变化为线索,展现其专心做学问、徜徉于书房中的“荷塘月色”,到受黑暗现实压迫穷困潦倒、骨肉分离,再到痛失挚友、以笔为投枪觉醒战斗,逐步成长为抵抗帝国主义、宁可饿死不食嗟来之食的民主战士。在剧情的逐一展现当中,既再现人物故事、时代背景等实景,又调动舞蹈语言、道具、灯光、音乐、舞美等诸多技术手段,巧妙地穿插人物内心冲突、梦境等虚景。虚与实,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相互交融,人物塑造有血有肉,使整场舞剧既好看又丰富,情绪饱满,感染力强。

二是红与黑,灰暗与亮色的交融。整场剧总色调暗沉,正和当时大环昏黑的时代相契合,舞台灯光对不同情境的渲染特别到位,有时又借助带着亮色的小小道具,灰暗基调中也有些许人情亮色,带来了极强的画面感。如展现朱自清“为人子”的这一幕,再现了其感人至深的名篇《背影》中的情境:父亲颤巍巍捧给他却不小心滚落于地的橘子,暗沉的主色调之中,那滚落地上的几个橘子的亮色,是亲情的温暖、更是人性的光辉。这一组父子间分分合合纠缠不休的双人舞蹈特别打动人心。尤为精彩的是,借助于光与影的处理,在人生旅途的行进之中,搀扶着的父子之间不知不觉生命角色发生了互换,被搀扶的蹒跚学步的儿子渐渐高大挺拔,而高大挺拔的父亲却渐渐佝偻了背影,搀扶儿子的父亲成了被儿子搀扶的人,一下子击中了观众的泪点。“为人友”这一幕中也极具冲击力,好友闻一多义无反顾的登高一呼,震撼了仍自彷徨着的朱自清。闻一多被暗杀的噩耗传来,一群黑衣人仿佛魑魅魍魉,惊悚的音乐,闪烁的灯光,舞动的魔爪,刺目的血衣,象征着白色恐怖下的血腥屠戮,让人无处可逃!通过灯光的处理使黑衣人的黑与血衣上的红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强烈的冲击,朱自清幡然觉醒,毅然执笔为枪,与之抗争!

三是生与死,柔情与刚烈的交融。朱自清既是一位真挚细腻的文学大家,还是一位外柔内刚的民主战士。全剧张弛有度,既有体现朱自清家庭团聚的充满温馨的柔情满满,更有体现他柔中带刚的人格之美。展现“为人杰”的朱自清一幕中,惨淡的灯光,孤寂的病床,朱自清宁愿饿死拒绝嗟来之食,在妻子的陪伴下,颤抖着在《抗议美国扶日政策并拒绝领取美援面粉宣言》上签下自己的名字。那一段伴随着《匆匆》歌声的夫妻双人舞,是忧伤的生死离别,却又让人肃然起敬,看着朱自清拖着羸弱的病躯一番跌扑滚爬,终又向着光站立起的背影,我看到了我们这个民族的脊梁,看到了人之为人应有的伟岸和尊严!

四是动与静、无声与有声的交融。全剧没有对白,突出了舞剧的“舞”字,但常常达到了“此时无声胜有声”的效果。最令人击节赞叹的是,在听到闻一多噩耗之后,朱自清踉踉跄跄跌进书房那一段的舞蹈处理。刹那间,轰鸣的声响骤然停止,舞台上静寂无声,书房中,一个朱自清幻化成了三个朱自清,在压抑、悲愤、彷徨、挣扎中,开始了灵魂的自我拷问!这段无声无息的三人舞,堪称全剧的神来之笔,让人“于无声处听惊雷”!舞蹈无声,音乐有声。冯双白根据其名篇《匆匆》改写的词,作为舞剧的主旋律,贯穿始终,起到了画龙点睛、推波助澜的作用。其一,朱自清先生年仅50岁就去世了,再听《匆匆》,再读《匆匆》,怎不为先生英年早逝而扼腕叹息!其二,《匆匆》这首歌出现在朱自清与父亲的分离时、与妻儿的离散时、与这人间最后的告别时,烘托了骨肉分离、生离死别的悲伤、愤恨、无奈!其三,用男声、女声分别演唱《匆匆》,表达不同人物的不同情感。在朱自清与妻儿分离时,用女声版《匆匆》,表达妻子的依恋和不舍。而“尾声”朱自清离世,用男声版《匆匆》,更贴切地表达了他对妻儿的恋恋不舍、对这个世界既留恋又愤恨的悲怆!

五是古与今,传承与改革的交融。朱自清出生于诗礼之家,深受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他的作品主要是散文和诗歌为主,尤其是散文以其隽永清丽、细腻真挚、洗练晓畅的风格在现代散文中独得一席之地,被世人誉为“美文”和“白话文的典范”。其名篇《匆匆》《春》《绿》《背影》《荷塘月色》等充满中国古典文学的诗意,几乎人皆尽知。演出全场朱自清都是穿着代表中国文人的长礼服——一袭长衫,显得知性儒雅,风度翩翩。在展现“为人师”的朱自清时,他意气风发地以“新文学”为青年学子们打开了一扇扇窗,他让学子们手中的书本,变成了一双双翅膀,他引导着他们在贯古通今的天地里驰骋,翱翔。再现《荷塘月色》的场景时,烟雾缥缈中,荷叶田田,荷花亭亭玉立,舞蹈如诗如画,充满了古典的韵味。本剧在场景表达和情境创造时,既有传统手法又不落窠臼,跳出了舞剧传统的固有表现形式,如借鉴了电影蒙太奇的一些手法,如以巨大的背景墙360度旋转立体进行不同场景的转场切换等等,改变了舞剧的常规观赏模式,不断冲击观众对“舞剧”的认知边界。贯穿全剧的主题曲《匆匆》,将一些流行音乐的元素与中国传统音乐元素做了融合,加上著名歌手郁可唯的演绎,使得整体音乐风格更富于表现力和现代感,从而增加了受众面和接受度,尤其增强了对年轻观众的吸引力。

“一部成功的舞剧,必须是多方面共同合作的成果,好编导,好演员,好音乐,全部加在一起,缺一不可。”舞剧《朱自清》正是如此,其阵容堪称豪华,配置相当硬核。由现任中国舞蹈家协会主席、著名编剧冯双白亲自操刀,国家一级编导刘小荷、张帝莎执导。尤其让我们敬佩和感动的是,扬州市歌舞剧院副团长、首席演员周晨担纲朱自清主演,他以其扎实的舞蹈功底、对人物的准确理解把握、全身心投入的表演,真的演活了朱自清,坐在观众席上的我,清楚地看到,上下两场的表演中,周晨的两件长衫很快就被汗水浸湿了。他跳得酣畅淋漓,我们看得也大呼过瘾。这部剧荣获中国舞蹈最高荣誉之一的“荷花奖”确实是实至名归!演出结束谢幕的时候,台下掌声经久不息,还有些年轻的粉丝甚至大声地呼喊主演“周晨周晨”的名字,我想大家都和我一样,既获得了美的享受,更受到了灵魂的洗礼和净化!

朱自清在扬州生活了13年,在我印象中,他至少写过三篇关于扬州的文章:《扬州的夏日》《说扬州》和《我是扬州人》,他自称是扬州人,对扬州是别有一种情怀的。扬州人是记着他的好的,在一条叫做安乐巷的小巷里,至今还保存着朱自清的故居。很多年前,我曾经专程去寻访拜谒过。如今,我们的邻居扬州人又用这出堪称经典的舞剧,致敬先贤,致敬朱自清先生,此举值得点赞!更值得我们学习借鉴!

(作者系泰州市海陵区人民政府侨务办公室主任)

作者简介:薛梅,江苏泰州人。江苏省作协会员,泰州市作协副主席。工作之余以阅读写作为乐,先后出版散文随笔集《何处是归程》《坐看云起时》《一根思想的芦苇》等,曾荣获泰州市首届政府文艺奖、稻河文学奖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