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疑问,请拨打我们的联系电话:0523-86891000 网站首页

梅葆玖的桑梓情怀

2022-09-16 11:01:19 来源:凤城泰州网

吉祥国


摘 要:1956年至2016年这60年间,梅葆玖先生一直牵挂着泰州“老家”, 多年来,不知回“老家”多少趟,经常饱含深情赞美家乡日新月异的变化,不遗余力,助推家乡的文化建设。

关键词:梅葆玖;桑梓情怀;父亲生前心愿;常回家看看


从1956年至2016年是一个甲子。这60年,梅葆玖先生一直牵挂着泰州“老家”, 这么多年来,不知回“老家”多少趟,经常饱含深情赞美家乡日新月异的变化,不遗余力,助推家乡的文化建设。这是一个游子的拳拳之心,桑梓情怀,用他自己的话来说“我也是为了了却我父亲生前的心愿,常回家看看。”质朴的话,滚烫的心,爱乡之情,溢于言表,让每一个人都会听之动容。

1934年葆玖出生于上海思南路的梅宅,他是梅兰芳与福芝芳的第九个孩子,是最小的孩子。作为唯一接过父亲男旦衣钵的孩子,葆玖11岁开始学戏,开蒙老师是王幼卿,又从陶玉芝、朱传茗、朱琴心等前辈学艺。13岁正式登台演出《玉堂春》《四郎探母》等剧目。

第一次和父亲梅兰芳同台演出是1949年12月,连演三天,昆曲《游园惊梦》,梅兰芳饰杜丽娘,梅葆玖饰春香。梅葆玖是梅派艺术最正宗的传人,他不仅完整地继承了梅派艺术的精髓,坚定地执行梅兰芳对京剧“移步不换形”的改革路线。同时,他还与时俱进,不断地接受新思想、新思维,并有自己独特的艺术创新与发展。

葆玖童年回忆中有一件小事很值一提,父亲梅兰芳有不经意收东西的习惯,平时每当他看见母亲或家中保姆无意将做针线没用完的线头子掉在地上或扔掉,父亲总会捡起来放在写字桌的小匣子里,葆玖很奇怪,问这是干吗?父亲说:“这些小东西看来无用,但有时要用起来,反而会一时找不着,这样收了后拿出来就可以用了。”这是一件很小很小的事,深深地影响了葆玖一生。

小时候梅兰芳就常和葆玖提到老祖,告诉他们老祖是泰州的一个木雕手艺人,在城里开了一个木雕小作坊,惨淡经营,勉强维持生计,曾祖梅巧玲是家中老大,八岁时就因生活困难被卖于一位江家人了,后来江家家变,又将曾祖父卖到戏班子里了。曾祖父因自己的身世,很具同情心,在戏班里是出了名的,伶人历史上都有记载。

1956年3月,梅葆玖随父母回乡寻根祭祖,为家乡父老作慰问演出,在很长的一段时间里,父亲梅兰芳每当回忆起在家乡的情景,总是抑制不住自己的感情。曾多次说过:“初次返乡的时间真是太短了,但总算有了一个开端,我以后有时间,还会带着你们第二次、第三次去故乡的。你们也不要忘了老家啊!”从此,在葆玖先生的心中,“老家”泰州便成他念念不忘的根,成了梦牵魂绕,挥之不去的乡愁。

梅葆玖一生低调为人,拒绝大师称号。葆玖在各种场合只要使用到“泰州”这个词,都喜欢用“老家”替代。在北京遇见家乡人首先发问:“老家情况怎么样?”每次邀请他回泰州参加活动,他总是会说:“只要是老家需要,我一定参加。”几次家乡打电话到他家,保姆也会高声通报:“老家来电话啦!”“老家”在葆玖的心中就是一份牵挂,一份责任,一份喜悦。

从1984年泰州举行纪念梅兰芳诞辰90周年活动开始,泰州年复一年,持之以恒开展学梅、唱梅、宣梅、研梅、写梅活动。每次“老家”举行重大纪梅活动,葆玖先生的身影一定会出现。他每到一处,欢迎的人群就不约而至,在盛大的会场上出现就会博得满场掌声。他平易近民、和蔼可亲的形象,以及对“老家”深厚感情的表露,都给家乡人民留下了极其深刻印象。

“我的根在泰州,我是在延续父亲难以割舍的家乡情怀,只要是家乡的活动,我都乐意参加。”这些年,梅兰芳先生的九十诞辰,一百诞辰,一百一十诞辰,自举办梅兰芳艺术节以来,葆玖年年如约回到泰州,或参加开幕式活动,或亲自登台献演,或观摩指导梅派弟子演出。

2013年10月9日,梅葆玖携胡文阁、张晶等众弟子出席“2013中国·泰州梅兰芳艺术节”暨“双甲之约”纪念梅兰芳先生诞辰120周年梅派名家名段巡演会,笔者有幸参加在泰州梅兰芳纪念馆举行的研讨会,也是唯一的一次近距离接触梅葆玖先生。

梅葆玖最后一次回老家是2015年11月21日至23日,最后一次登上故乡舞台的是11月21日晚,在泰州大剧院,观看江苏省京剧院新创并来泰州首演的梅派经典戏《太真外传》。演出前,他专门到后台化妆间,看望主演、梅派传人李亦洁,给予悉心指导。演出结束时,梅先生登台与演员见面一一握手问候,给予表扬鼓励,尽显前辈名家风范。在2011中国·泰州梅兰芳艺术节开幕式上,葆玖致辞中引用“江水三千里,家书十五行。行行无别语,只道早还乡。”这首唐诗,表达对家乡的无比眷恋之情。

谁知,就在泰州举行纪念梅兰芳返乡演出六十周年活动后不久,2016年4月25日,这位当代京剧梅派的掌门人,著名京剧表演艺术家梅葆玖先生竟溘然仙逝,噩耗传来,乡人惊骇。

如今,葆玖离开我们已经六年了,家乡始终没有忘记那挥之不去的乡愁,他那韵味十足的千古绝唱《梨花颂》被世人传唱。

“梨花落,春入泥,长恨一曲千古思……”

(作者系泰州市梅兰芳研究会秘书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