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疑问,请拨打我们的联系电话:0523-86891000 网站首页

《音符中跃动的光明人生》配音心得

2022-09-16 10:52:54 来源:凤城泰州网

王 敏


独惭出谷雨,未变暖天风。每年的谷雨时节泰州广播电视播音与主持作品奖“创优”工作都会如火如荼地进行着。对于我们媒体工作者,这是一年一度的考核,也是一次一次的跨越。

在众多的专题作品中心推荐了社教专题《音符中跃动的光明人生》,讲述的是盲人吴晶在众多的领域取得卓越成绩的动人故事。该作品获得“2022年度泰州广播电视播音与主持作品奖:电视播音社教类一等奖”并推荐送省评比。欣喜之余,结合多年的工作经验把本次创优的心得体会分享如下:

一、熟悉、深刻理解电视专题片解说词

电视专题片解说词一般篇幅容量大、内容丰富、语言生动,表现手法多样。黄桥姑娘吴晶是位盲人,被誉为中国“海伦·凯勒”。少年时代,吴晶的残奥之旅像火箭一样把这个倔强的传奇女孩射入公众视野。专题片《音符中跃动的光明人生》讲述的就是吴晶的后奥运时代、后名校时代,远渡重洋的吴晶在异国他乡逍遥自在地生活与行走,仿佛在把万众仰慕的荣誉放空。辉煌之后的今天,吴晶用励志演讲、音乐演奏相结合的方式告诉全世界:音乐能帮她找寻光明,盲人可以触摸到梦想。备稿的时候吴晶的乐观、勤奋与坚持深深地感染着我,她的学习、体育、音乐的励志人生让人肃然起敬,心生蓬勃力量。

主持人在熟悉、理解《音符中跃动的光明人生》解说词的过程中,从解说词的层次、主题、背景到目的、重点、基调等进行反复揣摩,运用自己的声音与画面互为补充,对解说词何时进画、何时出画以及语速、声调、情感运用、停顿间隔等方面做到心中有数,在原稿上标注出相应标记。

二、用“情”贯穿配音全过程

《音符中跃动的光明人生》是一部典型的陈述型表达形式的人物电视专题片。在创作上,配音要给人以沉稳、徐缓的节奏感,“1986年的冬天,吴晶呱呱坠地,一双炯炯有神的眼睛尤为可爱。然而,就在她三岁时,患上了视网膜母细胞瘤被摘除眼球。从此,她告别了光明,生活在黑暗之中。”“长笛伴随着吴晶从童年走向少年,她曾一度以为能在音乐中找到光明。可是2001年,当她离开扬州特殊教育学校去追逐音乐梦想时,现实让她迷茫困惑,找不到方向。” “异国他乡音乐求学之路是艰难的,可生活上的困难无疑又给这条道路设置了重重障碍,一个人买菜做饭、大雪漫漫独自去学校……吴晶在音乐求学之路上苦苦坚持着。”“人生似洪水奔流,不遇着岛屿、暗礁,难以激起美丽的浪花。两年漫长艰辛的康复训练后,吴晶又带着她的长笛,重新开启了她的音乐征程,使命之旅。”

稿件中吴晶人生的四个阶段,主持人怀着无比敬佩的情感用起伏不大的语调,不高的音高和不甚浓烈的感情,在客观具体、朴实无华中充分展现了吴晶的独特魅力。主持人较好的把握和体现了作品的意境和所蕴含的情感,情感共鸣一下子就喷涌出来了。

三、恰当运用播音技巧

在语言的表达方式上,无论主持还是播音员,都应该端庄、大方、得体,语言规范,语句吐字清晰、播音自然流畅,有了真实体验后,情感便很容易调动,播起来也从容自如,把握也恰到好处。

“家是最温暖的港湾,故乡永远是最想念的地方。身心俱疲的吴晶选择回到阔别已久的家乡,去寻找心灵的宁静和慰藉。漫步老街古巷,那古老的青石板上似乎还回响着儿时的足音,那砖瓦的罅隙、熟悉的乡音无不散发着安心的气息。曾经多少次梦里的千回百转已触手可及,疲倦的鸟儿已回归旧林。” 在这个片段的配音过程中,主持人不断地调整生理和心理、气息和声音、感情和技巧的状态,在声音的塑造上,努力把自己从本色转换到吴晶的角色,从而塑造符合这部专题片要求的形象。在稿件回顾的部分,主持人认为基调不能太高,要稳,要有回忆感。另外配音前对文字消化得越细,就越有利于把握播讲时的情绪,也就越利于细致分析出专题片的感情。

(作者单位:泰兴市融媒体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