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别节目《红色土地绣出多彩乡村》创作心得
曹 亚
去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靖江市融媒体中心开展了以追寻红色记忆为主题的采访行动。行动发掘了在靖江这片红色土地上发生的生动点滴,也勾勒出靖江党员奋斗的足迹。
看了热播剧《觉醒年代》,对我感触颇深,当时在微博上看到了一句话《觉醒年代》有续集吗?网友的回答是:有,就是我们现在的幸福生活。在采访生祠镇利珠村党总支书记冷红明时,他给我讲述了利珠村村名的由来。利珠村因烈士浦骊珠而得名。浦骊珠12岁时放弃学业,到常州油饼厂当童工。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后,工厂停工,浦骊珠回到家乡。12月8日靖江城沦陷后,日军肆意横行、烧杀抢掠。他目睹家乡人民备受欺凌,怀着一腔热血积极参加抗日活动。
1939年底,他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浦骊珠在与敌伪的斗争中受到锻炼,不断成长。
1941年冬,伪十九师沿靖泰公路筑据点后,毗卢乡处在毗卢市、新镇市、新丰市三据点边缘上。浦骊珠坚守在原地斗争,迫使敌人不敢轻易出据点。
1947年3月,敌分七路“清剿”靖泰边区。身患肝病的浦骊珠,提出先将区长吴进先等同志转移出去。当县委动员他转移时,他却坚定地说:“我是太和区人,情况熟悉,我留下。”就这样,浦骊珠抱病坚守斗争第一线。3月21日,国民党军队同时从几个据点出动,对太和区实行“篦梳式扫荡”。眼看敌人一步步逼近,浦骊珠当机立断,要干部群众迅速转移,自己则冒着生命危险与敌展开斗争,因寡不敌众,不幸落入敌手。
浦骊珠被捕后,敌人绞尽脑汁、施尽酷刑。他以顽强的毅力经受了坐老虎凳、吊打、灌火油、铁丝穿锁骨、割断脚筋等种种酷刑。敌人软硬兼施,想从浦骊珠嘴里得到党组织的情况。浦骊珠宁死不屈,在狱中还发动难友与牢头狱卒进行斗争,鼓励他们树立必胜信心。他说:“任何时候,不能屈服于敌人的淫威。乌云即将过去,曙光就在前头。”充分表达了共产党人视死如归的崇高境界和对革命事业必胜的信念。
1947年4月1日,恼羞成怒的敌人砍掉浦骊珠的头颅,挖出他的心肝。浦骊珠英勇地牺牲了,就义时年仅32岁。浦骊珠牺牲后,毗卢乡改名骊珠乡,以纪念这位人民的好儿子、中国共产党的优秀党员。
新时代的利珠村在“利珠精神”的感召下,在书记冷红明的带领下,在全体村民的共同努力下。率先在全市进行整村土地流转及产业结构调整,引进多个现代高效农业项目在村内“安家落户”。通过近几年的发展,全村不仅完成了既定的目标和任务,各项工作迈上了一个新台阶,实现了从经济薄弱村到农业特色村的华丽转身。
在靖江,像利珠村这样有着深厚红色文化底蕴的村庄还有很多,那些峥嵘岁月中的点滴,那些红色历史中的激荡,也通过我们,到达每个人的心间,汇聚起新时代征程上的精神力量。
百年征程波澜壮阔,百年初心历久弥坚。对我们广大媒体人来说,百年党史更是奋斗路上的“一剂良方”,我们每一个人都要汲取党史中的“智慧”,矢志初心接续奋斗,筚路蓝缕砥砺前行,以更加饱满的激情和昂扬的斗志去努力做到更好!
(作者单位:靖江市融媒体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