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志雄
摘 要:随着人们的品鉴水平提高,对广播节目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当前广播节目鳞次栉比,但参差不齐。一方面给受众带来了很多的视听选择,另一方面也对广播节目的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广播文艺类节目作为时效性不强的节目形态,只有不断创新创优,才能体现其节目价值。本文作者结合历届播音作品的创作实践为样本,从选题思路、制作方式、文化品位等角度浅谈播音员在创新创优中的探索路径。
关键词:播音员;广播文艺;创优创新;路径探索
在互联网大数据的发展背景之下,媒介融合成为传媒行业发展的必然趋势,使传媒行业进入崭新的融媒时代。在融媒环境下广播文艺节目面临着严峻的生存压力,许多广播电台都面临着无人问津、难以为继的生存困境,同时融媒体的发展也给广播文艺节目提供了更多传播渠道,提升了广播文艺节目的传播质量。随着新媒体不断发展,广播在人们信息的选择上已不占优势。传统广播电台只有打造精品特色栏目,立足地方区域特色,才是广播文艺节目创新创优的灵魂所在。
一、选题思路
首先,广播文艺节目具有明显的文化审美价值。应该将有审美价值的娱乐元素传达给受众。从历届广播文艺作品《一条来自医药世家的豪情汉子》《水乡泥土里跳动的音符》《高山流水,刀剑如梦》《一生一梦曹雪芹》《隐姓埋名的末代皇族》选题范畴来看,我们能从中发现,它的价值衡量不以新旧为标准,从经典名家文学到乡土文学,从经典音乐品读到社科类纪录片解说,可以说选取的角度都非常的宽泛,没有时效的限制,只要是经典,都可以用来重温。
其次,广播文艺创作的包容性更强,不拘泥于专业,更不拘泥于形式,从农民草根到名人巨匠,都可以成为创作主体。节目类型多样化,尤其是烟火气重、生活味浓的广播文艺节目更为接地气。站在人民的立场进行创作选题,投身生活之中观察人生百态,触发深切体会,于生活实践中不断地吸取有益养分,我们的选题思路会进一步拓展和延伸。
二、制作方式
首先,由于新媒体的冲击,受众在网上视听节目时,会接收太多时效性、碎片化的信息,有时难免会产生选择障碍和焦虑情绪。而这个时候能够出一档沉稳静谧的文艺节目,能够从一定程度上帮助受众舒缓压力、放松身心。广播文艺节目的制作者首先应平静内心,对作品精雕细琢,这样才能呈现完美的文艺精品。我们需要注意的是,静并不意味着死气沉沉,而是在静中有灵活多变的创作技巧。比如说我们能够游刃有余地掌握语言的节奏变化、恰如其分地运用外部声效声响,能够让节目效果和氛围感锦上添花。
其次,增强精品意识。好的文艺作品需要反复打磨,故事性强、地方特色、富有内涵、愉悦身心的精品节目才能立于不败之地。从本土角度制作、策划一批与当地生活息息相关,反映当地民众生活的文艺节目会更有温度,可以尝试将节目带入本地社区,体现与民共乐的特点。如《舌尖上的中国》有一期特别提到了兴化龙香芋头,得到了很多的好评与反响。如笔者在学习强国平台发表了一首诗歌朗诵《浇灌诗树》,文中以一个中国台湾作家的身份和口吻讲述了在兴化的所见所闻,展现了当地独有的地域风貌和人文景观。所以,立足本土化的文艺创作,更能够体现人文情怀,展现本土地域文化品位的特点。同时,与海量碎片化的有声电台节目相比,前者更注重的博人眼球的快餐式品读,而传统广播文艺节目更多的是专业性、针对性和内容为王的特点,所以会更注重信息内容的质量,实现以质取胜。
再次,编排上要创新。纵观良莠不齐的自媒体文艺节目,编辑、文案、策划、播讲等都是一人来完成,有些播讲人并不能满足有品质、有审美需求的受众,甚至出现媚俗化。我们允许博眼球式的标题的存在,但应该拒绝低俗和媚俗化,甚至为了流量而忽视内容的本身,这是媒体从业者应当摒弃的陋习。而另一方面,播讲人的语言规范和解说风格也至关重要,这就对播音员的专业素养提出了很高的要求,既要规范严谨,又要有审美情趣,这就需要在平日里不断锤炼和提升自己的语言技巧。要从“人”抓起,从选题策划到采编播再到后期编辑剪辑,人人都是参与者,因而打造一档有文化、有品质、有温度的精品广播文艺节目,需要多方的共同努力。
最后,你编我播的单一模式逐渐被市场所淘汰,适时地保持双向互动,打破刻板和局限,让受众多参与进来,能让节目变得更生活化和娱乐化。以新媒体发展为引擎,使节目发展的渠道更加的多元化。以融媒体思维整合广播文艺节目的渠道、内容和创作资源,提高广播文艺节目的传播效果。
三、文化品位
随着社会的不断深入发展,人们的思想活跃度在不断提升。有的文艺节目一味迎合受众口味,直接很通俗化地呈现了节目效果。这个时候,往往丢失了文艺节目的文化意义,以致变成简单的娱乐节目。节目要兼顾通俗与深刻、文化品位和娱乐价值。广播电视文艺节目的文化品位需要值得被重视,主动探索提升广播文艺节目文化品位的途径。
经典的文化既深深刻在典籍之上,也深植于人们内心,部分广播文艺节目远远地脱离现实生活、不接地气。广播文艺作品应该更多站在平民的视角,但不要因此而放弃对文化内涵的追求。同时设计痕迹也不应过重,否则会显得太虚浮,降低文化品位。另外,艺术手段太过繁杂也会淹没文化气息,最好的修饰是看不到修饰,最好的衬托是突出主体而非喧宾夺主。广播文艺节目应当避免只见节目效果的绚烂,不见文化的深沉与平和。尤其是地方台广播文艺作品应该注重挖掘社会中的真善美,彰显节目的人文关怀,不断创新,凸显地域特色。唯有正能量的、有文化品位的广播文艺节目,才会站稳市场,利于受众价值观的重塑。
广播文艺节目创新创优,既是时代发展的要求,又是自身不断调整以适应未来趋势变化的必然结果。电台从业者,需要在节目形式上不断发力,创新创优,打造精品栏目,满足受众有品质的审美需求。总而言之,人类已经进入新媒体时代,新媒体的到来对广播文艺而言,既是一种挑战,也是一种机遇。广播文艺节目应明确自身的特性及优势,扬长避短,精心整合,寻求创新,借助新媒体的力量赢得新的发展途径,实现长足发展。
(作者单位:兴化市融媒体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