严 婷
摘 要:融媒体时代,融不应该只体现在不同传媒形式之间的相互融合,也应该体现在行业内部岗位工作和人员之间的进一步融合,在相互合作的过程中,我不应该只是一个主持人,还应该是一个策划人、制作人、编导、采访记者,甚至任何我可以补位的岗位人员。这才是融媒体时代的紧缺资源,也是传统媒体人的唯一活路。
关键词:融媒环境下;主持人;主动融入;成长与成熟
前些年,网络上曾流传过一个段子,说有个人应聘电台主持人的工作,面试官问他,你为什么想做电台主持人。他回答,因为我不喜欢在我讲话的时候有人“插话”。一个小小的段子,精准道出了曾经传统媒体的绝对主导地位。
作为曾经的电台主持人来说,在融媒体时代到来之前,我的工作空间就是一个几平米的小小直播室,耳机一带,话筒一开,整个世界都是我的,此刻我就是那个唯一拥有绝对话语权的人,收听节目的人纷纷抱着善意而来,你在直播做节目时看到的互动留言几乎都是赞美。
而今再放眼看去,一个人,一部手机,就拥有了“插话”的权利,不同的声音四面八方扑面而来。几平米直播室待不住了,当下的我们要怎么办?如何才能保证在被频频“插话”之际,自己仍然可以拥有主导话语权的能力,这是当下作为主持人的我们最该思考的问题。转型对我们来说,就是要把十几年二十几年养成的专注做一件事的习惯颠覆改变过来。
一、积极调整心态,完成思维上的转变
以前我们在做一档节目时,只单纯地要求内容能过审,领导或编导满意后播出,至此,我们的任务便算是完成了,至于传播渠道是什么,途径有哪些,多少人在收听收看,对我们来说,没那么重要。而相比之下,互联网背景下却要更多地了解用户的需求,每次直播结束后,多少人关注,关注点在哪,都能通过数据真实反映出来。
在流行直播带货的那段时间,我也关注了一下,我到各个直播软件里看各类主播直播视频,我发现跟他们比起来,我们这么多年的主持人简直是白当了。居然真的有那么多人能对着镜头一直喋喋不休几个小时,全程打鸡血,让你看后不自觉地被“带节奏”。当时我就在思考,如果我们再不转型,我们的饭碗就真的要丢了,因为论起嘴皮子,跟你同等优秀甚至比你优秀的人太多了,网络平台上形象佳、气质好、能说会道的,大有人在。
有人可能要说,他们的直播都是有专业营销团队和技术团队在支撑的,但抛开这些优势不谈,他们身上是否有值得我们学习借鉴的地方呢?我觉得有,那就是他们思想意识和思维定位的与时俱进,比如短视频网红,他们自己拍视频,自己出创意,自己演绎,至于拍摄技术或是后期包装,我想即便有专业的摄像师或后期操刀,他们自己也一定是全程参与进去的。之前大家一直比较熟悉的李子柒,曾经有人说,她的片子有专门的文本创意人员、专门的后期制作人员,创意和后期呈现非常专业,为整部短视频加分不少,但近期李子柒首次公布了她的团队成员后,说这些话的人被啪啪打脸,1名助理,2名摄影师,这就是李子柒的全部团队组成,文本创作是4人合作完成的,后期是由李子柒自己完成的。
再举一例,近期一部竞技综艺节目《导演请指教》,十六个影视导演通过组建团队创作短片的方式,寻求与心仪制片人的合作机会,角逐年度价值导演的荣誉。虽然起初这个节目被爆选手带资进组、制片人向资本弯腰、影评人故意毒舌制造话题等,但在一片议论声中,它持续更新的内容开始给人以更多启发与思考。许多人开始思考中国电影应该是什么样子,可以是什么样子,通过这样的节目形式,是不是真的可以找到更多优秀作品问世的可能性。
而在此,我想说的是,这十六名导演阵容中,有行业大腕,有新生代力量,更有一些非专业选手,比如歌手韩雪、演员吴镇宇、主持人蔡康永,甚至制片人中也有原先是演员的郝蕾,他们原本在自己的领域内都是响当当的人物,但他们却有勇气将自己重新归零,作跨界尝试,有成功的,也有尚未成功的,不管最终结果如何,能跨出这一步,积累到的知识都将成为他们的宝贵财富,更能让他们在未来更多未知挑战面前做到无惧风浪、胸有成竹。
所以在面对各类直播时,我会首先对自己提一个要求,不要把自己只当成一个只负责串联的主持人。
二、利用自身优势,实现多元化发展
转变认知,走出舒适圈。这里面我觉得有个词是很重要的,就是“主动融入”。
一档节目是如何策划制作的,一场活动是如何落地实施的,每个岗位的人都在做什么,怎么做的,你主动参与和了解,参与得越多,了解得越多,你心中就越有数,最终的主持内容就与节目的贴合度越高。
我这几年有相当一部分精力是放在《对话·先锋》这档栏目上的,这是当时我们泰兴市融媒体中心的首档融媒体直播访谈栏目,是一个从0到1的尝试。因为节目前期准备量比较大,并且节目组所有成员也要保证自己手上的常态节目和其他工作正常运转,所以起初我们在做尝试的时候就是分成了两班人马轮流负责。当然,我这里所说的主持,不是只负责“串联”的主持,节目策划运作的全过程,我是需要全程参与的,每一个准备工作的细节我都需要清楚,这会让我对节目最终呈现效果做到心中更有数,在面对镜头、嘉宾、观众时做到更沉着。
首先,在中心及部门领导的带领下,我们会集体商议讨论节目主题和嘉宾;主题、嘉宾确定后迅速进入前期采访,由主持人带领编导、摄像与嘉宾反复对接,反复推敲访谈对话内容、拍摄内容;在挖掘故事点和创新呈现形式上,如何做到更合理科学,更生动深入,没有人比主持人更了解这其中玄机;台本的生成都是主持人自己完成,因为前期采访对接了,就有这份底气去写这个台本,在台本内容里,必须标注好所有细节,常态节目的相对好一些,特别节目还要注意台本里的上下场衔接等细节,一整套流程环节都必须在脑子里反复过堂,烂熟于心,相当于同时担任着统筹和导演的角色。
我觉得融媒体时代,融不应该只体现在不同传媒形式之间的相互融合,也应该体现在行业内部岗位工作和人员之间的进一步融合,所以各个岗位的人员在相互合作的过程中,我不应该只是一个主持人,我还应该是一个策划人、制作人、编导、采访记者,甚至任何我可以补位的岗位人员。这才是融媒体时代的紧缺资源,也是传统媒体人的唯一活路。
三、明确转型方向,打造优质团队
还是拿《对话·先锋》这档栏目来说,这不是一个单打独斗的时代,这也不是一个靠单打独斗就能完成的节目。毕竟,在如今高强度的工作环境下,我们无法做到每项工作都精通,想要提升自身职业的丰富度,需要依赖于团队的力量。这是我们传统媒体的一个优势条件,有更加专业的队伍与体制建设,岗位分工明确,不同职位的专业度更高。主持人完成自身工作需要多个不同部门的配合,这也为我们参与和了解不同岗位工作提供了契机。
也正是因为“主动融入”,才让我发现了栏目背后有一支“特别能打”的团队——中心部门领导给予的关心和支持,栏目编导对人物视频的巧妙构思,摄像后期对每一幅画面的精雕细琢,新闻部同事给予的海量丰富的新闻素材支持,新媒体同事给予的精美高效的节目包装,技术部同事给予的强大稳定的播出支撑,都赋予了这档栏目源源不断的向上生命力。
融媒迅猛发展环境下,主持人只有主动去做一档栏目的主人,思考栏目的成长与成熟,才有机会在融合中成就自身的成长与成熟。
作者简介:严婷,泰兴市融媒体中心主持人,从事播音主持工作14年,主持栏目《对话·先锋》《12345政风行风热线》等。
(作者单位:泰兴市融媒体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