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疑问,请拨打我们的联系电话:0523-86891000 网站首页

人物访谈中主持人的倾听与交谈

2021-08-26 15:45:50 来源:凤城泰州网

朱建平


摘 要:人物访谈是一种互动,在这个互动传播过程中,嘉宾接受采访,交流自己的故事和情感;主持人调控、把关,调动对方谈话的愿望和兴趣,双方共同构成节目的核心和灵魂。

关键词:主持人;人物访谈;倾听;交谈


人物访谈是一种互动,在这个互动传播过程中,嘉宾接受采访,交流自己的故事和情感;主持人调控、把关,调动对方谈话的愿望和兴趣,双方共同构成节目的核心和灵魂。作为一名主持人,我想通过两个关键词:倾听和交谈来谈谈我对人物访谈的理解。

主持人与采访对象的交谈是一个主题与表现形式整合的过程,提问是为了将事实的真相全面多角度的呈现,倾听是为了得到采访对象的精彩谈话。

倾听不是一般地“用耳朵听”,含有倾心地侧耳细听的意味。平常人们讲“洗耳恭听”,就含有这个意思。倾听是记者采访、主持人主持节目常见的形式之一。

一、倾听是采访的重要手段

《光明日报》著名记者、范长江新闻奖获得者樊云芳曾经分享过她的采访经验,在谈到“采访四诀”中的第二诀就是“听好”,即倾听,她说“记者的职责是记,要记好首先要听好,好记者首先是个好听众,何谓好听众?就是忠实的听众,他对采访对象所说的事情真心实意地感兴趣,他专心地听讲,而且鼓励对方知无不言,言无不尽……”

做主持人也是如此,早些年的时候,各大电视台都纷纷推出电视访谈节目,这其中最早的应该就是央视的《实话实说》,相信我们的70后,80后的记者和主持人都看过,我想当时《实话实说》节目之所以受到观众欢迎,原因之一是主持人崔永元第一次认真地扮演了一个倾听者的角色,他在节目中的主要任务和完成节目的主要手段之一是倾听。有人谈到崔永元的出色,在于他的风格和谈话方式的不同。其实他的最大特点我觉得在于他第一次不只充当“喉舌”,而且充当了有思想的“耳朵”,这是一个极具转型意义的变化。作为倾听者,崔永元认真倾听来自嘉宾的声音,来自社会的声音,这个基本的姿态使崔永元有别于其他主持人。

二、善听才能作出正确判断

倾听决定谈话走向:提出新的问题,还是保持沉默,给对方以思考的机会。

主持人要以一种诚恳的态度面对被访者,应经常给对方传递自己在“倾听”的信号,适时插话,比如“是吗”“嗯”等等信号,这些语言反应看似无足轻重,实际上却大有用处,它表明了主持人在认真倾听被访者说话,传达了对被访者尊重和理解的信号,从而鼓励被访者的言谈兴致,使被访者容易敞开心扉。

同时,主持人思维要走在嘉宾和参与者前面,一边倾听一边思考。在倾听的同时需要思考话语的衔接、贯穿以及如何去结束;对倾听到的内容要过滤分析、去粗取精,留下有价值的信息;在与对方对话的时候,始终关注谈话的主题,并及时通过自己的话语使主题更加清晰;要提高快速思考的能力,对一些新信息,要积极引导发掘,将谈话推向高潮。只有善于倾听,同时作出判断,才能选好接上采访对象谈话的最佳时机。

去年3月22日晚,央视《面对面》主持人董倩专访中央指导组专家组成员、中国工程院院士、天津中医药大学校长张伯礼。

去年1月26日,大年初二晚上,正在天津忙于指导疫情防控的张伯礼,接到了中央疫情防控指导组飞赴武汉的通知。1月27日,作为中医医疗救治专家,张伯礼随中央指导组乘机抵达武汉。董倩问到张伯礼说到来武汉时的情形,张伯礼一时哽咽难言。

从视频中可以看到,张伯礼哽咽的时候,董倩并没有说话,而是选择聆听和沉默。大家也注意到了,张伯礼说了一句“你太厉害了,这么一下触到泪点上了。”为什么会有泪点,因为董倩与他的对话触动了他心灵深处最柔软的部分。正是董倩的倾听并给自己留下了思考的空间,才不露痕迹地把主题步步引向深入,自如地驾驭了节目。倾听是交流的基础,也是完成节目意图的基础。

视频中还有一段讲的是张伯礼不分昼夜高负荷工作,胆囊炎发作,腹痛难忍。2月19日凌晨,张伯礼接受微创胆囊摘除手术,但手术之后,张伯礼的双腿又出现血栓,必须卧床。

这一段中董倩不停地追问,不断地插话,无论是时机还是问题都非常好。让我们对这位70多岁的老人肃然起敬。

作为主持人,倾听的目的就是通过插话来促进采访的深入,比如抓住采访对象谈话中的一个重要细节进行追问,而这个细节有可能因为谈话的继续而被埋没,或失去提问的最佳时机。同时,插话还不应减弱采访对象的谈话兴致。有的主持人自我意识过于强烈,在镜头面前自己滔滔不绝,随意打断采访对象的谈话,或者改变谈话主题,这些都可能影响采访对象的谈话兴致,最终影响采访的质量。

三、交谈必须注意的事项

当然,主持人在采访中不能仅仅停留在提问和倾听上,还必须相互交流,这就是交谈。交谈是“一对一”“面对面”的谈话,既有我问你答,你说我听、又有你问我答、你听我说。交谈既回答了采访者的提问,又能给被采访者提供一些信息和引发一些话题,以及双方共同形成情感纽带,凸现思维异同,这样就全方位地向受众展示了采访的进程。这样的采访有利于话题的深入,也更生活化,容易为受众所接受。交谈是访谈类节目,也是现在流行的脱口秀节目等谈话类节目的基本形式。交谈有几个事项必须注意。

1.交谈前做好必要的准备工作

交谈前必须营造一种谈话氛围,让双方进入“角色”。要巧妙地消除对方的紧张心理,使他们适应镜头。在正式采访前,主持人有必要花一些时间以日常生活中的一些话题同采访对象交谈,引导他们做好摄像前的心理准备。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可以采用“预采访”的办法,即在正式开机拍摄之前,主持人在现场对采访对象进行初步了解。

2.力求交谈一次到位

如果话题涉及正式开机采访的内容,主持人要注意不要急于展开和深入,更不要触动采访对象的情绪,这些都是为了取得采访中的“一次最佳”效果,即交谈到位。曾经在跟一个同行交流过,他说“在镜头前,被采访者的反应第一遍是最好的,所以,绝不要因为感到某些不理想,重复提问。必要时,可以绕个圈子或改个侧面来提问,也因为我感到第一遍是最好的,所以有些动情的、尖锐的或有多种可能的问题,开机之前不要谈。”前面提到的那个张伯礼谈去武汉流泪的镜头,我相信肯定就是第一遍的镜头。

3.在交谈中了解采访对象

在交谈中加深对采访对象的了解,尤其是采访对象的性格、谈吐、反应速度等,注意发挥采访对象在这些方面的优势和特点。

也看到过一个视频,是柴静、杨澜、鲁豫三位主持人分别采访周星驰的视频。

前央视主持人柴静的个人素养还是很高的,但是周星驰是一个性情古怪的人,柴静面对周星驰时,选择了倾听的方式。在采访过程当中,周星驰真的是敞开了心扉,将自己内心的所思所想全都吐露了出来。柴静是完全走进了周星驰的内心,而不是聊他的电影成就,他的无厘头,这种真实的情感,让人感动。

杨澜虽然是一位非常有才华的主持人,但是看过整个节目,觉得杨澜的采访,都是在说电影,在说剧情,说台词一系列的,周星驰脸上尴尬的笑也能映射出他的心理,杨澜并没有走入他的心里,只是像八卦一样地打听一些事。

鲁豫有约的采访片段,因为当时现场播放了一个《长江七号》的最后片段,周星驰饰演的角色向女老师表白的时候,说他很英俊,对方笑了。其实这段谈话,透着屏幕都能感觉到尴尬的气息,就是“尬聊”。最后鲁豫明显感觉到周星驰情绪不对了,把话题抛给了徐娇才跳过了这段话题。

以上就是我理解的人物访谈中主持人的“倾听”与“交谈”,我想主持人与采访对象的交谈是一个主题与表现形式整合的过程,提问是为了将事实的真相全面多角度的呈现,倾听是为了得到采访对象的精彩谈话。几者相辅相成、相互融通才能相得益彰。

(作者单位:靖江市融媒体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