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疑问,请拨打我们的联系电话:0523-86891000 网站首页

党史题材纪录片的深刻内涵及其价值意蕴

2021-06-25 10:26:32 来源:凤城泰州网

金震茅


摘 要:百年征程波澜壮阔,百年初心历久弥坚。中国共产党走过的这一百年,是中华民族和人类历史上最动听的“命运交响曲”,它激动人心、催人奋进、震撼魂魄。本文紧密联系近年来拍摄的党史题材纪录片,系统分析党史题材纪录片的深刻内涵,强调中国共产党自诞生之日起,就立志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党史题材纪录片通过丰富的史料,深入挖掘纪录片的当代价值和教育价值,提供给受众的是昂扬的激情、高亢的理想和闪耀着夺目光芒的犀利思想,为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华诞献上最美的祝福。

关键词:党史题材纪录片;深刻内涵;价值意蕴

2021年,中国共产党迎来百年华诞。百年征程波澜壮阔,百年初心历久弥坚。一部峥嵘党史,记录着百年奋斗的光辉历程和伟大奇迹,蕴含着不懈探索的科学理论和宝贵经验,映照着共产党人的初心宗旨和使命担当。本文紧密联系近年来讲述党史故事、回顾峥嵘岁月的纪录片,特别是为庆祝中国共产党百年诞辰拍摄的党史纪录片,系统分析党史题材纪录片的深刻内涵,强调中国共产党自诞生之日起,就立志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建党百年,每一个年轮,都留下了历史的辙痕;每一个瞬间,都凝结着中国共产党人忠贞的灵魂。党史题材纪录片通过丰富的史料,深入挖掘纪录片的当代价值和教育价值,提供给受众的是昂扬的激情、高亢的理想和闪耀着夺目光芒的犀利思想,为共庆百年华诞、共创历史伟业凝聚起强大精神力量,为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华诞献上最美的祝福。

一、内涵:党的历史是一部革命史、奋斗史、创造史

百年岁月,斗转星移。中国共产党从一叶扁舟起航,经历了革命年代枪与火的斗争较量,经历了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热火朝天的建设高潮,经历了改革年代风风火火的九州闯荡,到今天成功领导中国走近世界舞台的中央。这一路的风雨征程,造就了民族的一个个高光时刻,让一代代中国人热血沸腾。党史题材纪录片在一个宏大的历史氛围中,以珍贵影像宣传党的百年历史,展现信念的力量,描绘牺牲的壮烈,抒写奋斗的艰辛,揭示胜利的法则,向受众呈现了一部气势磅礴、迤逦恢弘的历史画卷。

1.用历史逻辑回答历史命题

中国共产党走过的这一百年,是中华民族和人类历史上最动听的“命运交响曲”,它激动人心、催人奋进、震撼魂魄。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共产党是历史的选择、人民的选择,这早已是近现代中国的历史结论。北京卫视《档案》栏目播出的5集纪录片《解放——人民的选择》以“人民的选择”为主题,时间跨度集中于中国人民解放战争时期,充分展现“人民创造了历史,历史选择了中国共产党来领导人民、造福国家”的历史论断。该片从土地改革与人民解放——人民解放与人民支持——人民支持与人民选择——人民选择与共产党江山等多个方面,阐述了这样一个历史逻辑:因为代表人民利益,共产党所以被人民选择。历史也充分证明,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人心向背关系党的生死存亡。江苏省广播电视总台出品的5集纪录片《淮海战役启示录》同样深刻回答了为什么历史和人民选择了中国共产党这一命题。该片以中国人民解放战争中三大战役之一的淮海战役为题材,通过对淮海战役发起、演变主要过程和重大事件的回顾,充分展现了中国共产党的向心力、凝聚力和战斗力,生动诠释了中国共产党人“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不忘回报人民”的精神境界和价值追求,揭示了中国共产党的先进性和中国人民选择中国共产党的必然性。中央电视台播出的4集纪录片《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则直接围绕“一个人、一首歌、一个党、一个民族”,科学回答了“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这一论断,该片用大量事实说明:历史选择了中国共产党,共产党人同样无愧于历史的重任。

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这是新时代必须继续回答和解决好的关系党和国家前途命运的根本性命题。由中共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国家广播电视总局、中共江苏省委联合摄制的百集微纪录片《百炼成钢:中国共产党的100年》撷取了中国革命、建设、改革历程中的重要事件,生动回答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等重大问题,从历史逻辑和现实比较中解读这一历史命题,引导受众深刻认识我们国家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历史的必然、是人民的选择。

2.用坚定信仰彰显精神内核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信念,是共产党人的政治灵魂,是共产党人经受住任何考验的精神支柱。信仰,是一个民族的精神内核,也是一个民族的灵魂和脊梁。天地英雄气,千秋尚凛然。党史题材纪录片呈现的百年党史充满着艰辛曲折,充满着流血牺牲,更充满着信仰担当。被国家广电总局列为重大题材项目的北京电视台拍摄的纪录片《播“火”——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早期传播》,以新时代青年人为主角,回望百年前的新青年和他们走过的信仰足迹。他们为了实现让中国的老百姓过上富裕幸福的生活的理想,唱响信仰之歌,铸就生命辉煌。

选择信仰很艰难,坚守信仰更难。在坚守信仰的路上,铺满了荆棘,更有可能付出鲜血和生命的代价。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华语环球节目中心推出的6集纪录片《绝笔》,通过对10多位共产党员的遗书、家信、入党誓词等临终绝笔的深度挖掘,展现他们初心不改、信仰弥坚的革命精神。革命英雄在生命最后时刻的绝笔,必是内心深处最具力量的声音。英雄的革命往事,是一次珍贵的历史回眸,更是一次意义重大的精神传承。中国共产党党史,就是一部中国共产党人为实现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崇高追求而不怕牺牲、不懈奋斗、前赴后继、奋勇向前的历史。江苏广电总台公共频道播出的纪录片《雨花台》分《青春之歌》《红色恋情》《长夜星空》《清廉本色》和《致未来书》等5个部分。纪录片从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牺牲在南京雨花台留下姓名的2401名革命烈士中选取了33名烈士的故事,从不同侧面揭示了在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实现中华民族复兴的历史进程中,以中国共产党人为代表的中华民族优秀儿女不懈探索,前仆后继,英勇奋斗,作出了艰辛努力和极大牺牲,雨花台就是这段厚重历史的不朽见证。牺牲在雨花台的每一位烈士,都曾面临平稳安康的生活与崎岖艰险的道路的抉择。为了国家,为了人民,抛弃极具诱惑力的前者而毅然选择后者,从选择革命事业的那一刻起,他们时刻面临着生与死的考验,接受着血与火的洗礼。救国救民是他们的“初心”,无论前行的道路上有多少荆棘,他们都以一种殉道者的姿态前行,绝不停下脚步,直至牺牲生命。

信仰在传承,事业在延续。如果说,在“革命理想高于天”的年代诞生的英雄,为共产党人的信仰绘就了基本底色。在“激情燃烧的岁月”涌现的典型,为共产党人的信仰构筑了精神高地。那么,在与时俱进的改革开放新时代,则展示出共产党人为了信仰,永葆先进、纯洁和优秀的历史画卷。广东卫视播出的40集纪录片《信仰的力量》,从血雨腥风、战火纷飞的革命时期到意气风发、激情燃烧的建设时期,再到波澜壮阔、生机勃勃的改革时期,该片着力探讨中国共产党人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对信仰的追求和传承,全面展现中国共产党人的高贵灵魂,和一个古老民族苦难辉煌的艰辛历程。

3.用全心全意诠释立党理念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党的百年历史,就是一部践行党的初心使命的历史,就是一部党与人民心连心、同呼吸、共命运的历史。”回顾党的百年历程,“人民”二字力重千钧。无论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还是“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抑或是“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无不体现党的一代代领导集体浓厚而强烈的为民情怀。河南广播电视台等单位制作的纪录片《初心永恒》以详实的史料集中展示了京汉铁路工人大罢工、鏖战独树镇、刘邓大军强渡黄河等一幕幕扣人心弦、惊心动魄的历史片断,鲜明彰显了共产党人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初心和使命。由安信中保(北京)文化投资有限公司等单位联合出品的纪录片《为人民服务》,该片充分揭示了中国共产党之所以能在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改革开放新时期一次又一次地从挫折走向胜利,与其“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之间的必然联系。片中集中而生动地展现中国共产党在革命、建设及改革过程中,通过“为人民服务”这一核心竞争力所起的关键作用,赢得了民心,凝聚了各种社会力量,推动中国社会不断地变革、发展、进步。由上海广播电视台等单位拍摄的5集纪录片《誓言》突破习惯思维,不是就誓言讲故事、讲党史,而是通过誓言的变迁,通过每个年代的重大历史事件和涌现出的优秀共产党员的感人事迹为主线,表现中国共产党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理念的形成,深刻阐述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立党理念。

4.用百年奋斗谱写英雄史诗

沧海横流,方显英雄本色。党史题材纪录片讲述百年党史故事,谱写红色英雄史诗。由吉林电视台制作的8集纪录片《东北抗联》介绍的东北抗日联军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一支英雄部队,他们可歌可泣、英勇无畏的牺牲精神,是中华民族争取独立宁死不屈精神的集中体现。东北抗联14年的战斗史上,涌现出了无数的英雄,他们用自己的血肉之躯在常人甚至难以生存的环境下坚守着自己的信念,培育了让千秋万代敬仰不已的抗联精神。云南玉溪广播电视台开播的6集纪录片《滇中·红色记忆》则生动展现滇中地区革命斗争英勇悲壮、艰苦卓绝、可歌可泣的光辉历程,展现滇中革命先烈在血与火的岁月中的精神风貌,热情讴歌中国共产党带领滇中人民在土地革命斗争、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前仆后继、敢于斗争、无私奉献的崇高精神。纪录片《滇中·红色记忆》是一部气壮山河、感人肺腑的英雄史诗,集中歌颂了一批共产党员为新中国的建立大义凛然、慷慨赴死的英雄气概,谱写了一曲可歌可泣的滇中壮歌,为立党兴党强党提供了丰厚的精神滋养。

5.用党史之光砥砺党性修养

百年矢志践行初心使命,百年筚路蓝缕奠基立业,百年创造辉煌开辟未来。在庆祝党的百年华诞的重大时刻,在全党开展党史学习教育,是党的政治生活中的一件大事。对于每名共产党员而言,学习党的历史,一个重要的体现就是要加强党性修养。党性修养问题关系到党的先锋队性质和党的历史使命的实现,是共产党员的永恒主题、力量源泉、立身之本。中央电视台播出的6集纪录片《先锋本色》以平实的视角讲述了众多被全党和全社会认可的先锋模范以及身在一线的普通共产党员的感人故事,诠释了新时代共产党员如何加强党性修养这一重大永恒课题,深刻、形象、生动地揭示了新形势下加强共产党员修养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党性修养是每一个党员的必修课,是党员自觉用党员条件、党性要求、党的先进性标准塑造自己,使自己具备无产阶级世界观及一切优良品质和美德。周恩来是全党楷模,他的人格风范与魅力来源于始终以一名普通党员的身份,一生模范地信守党章、遵循党章、践行党章,不断加强自身党性修养和品德修炼。如中央电视台播出的6集纪录片《榜样——周恩来的故事》第2集《一生顾大局》讲述周恩来顾全大局,维护团结,任何时候都同党同心同德,对党忠诚,为党分忧,为党担责,为党尽职,永葆共产党人的政治本色,这是周恩来一生重要的政治品格,也是他的党性修养所在。老一辈革命家的奋斗历史,是中国共产党历史的一个缩影。在老一辈革命家身上,集中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人和中华民族最优秀的思想品格和党性修养。由中央文献研究室与南京广播电视台合作拍摄的6集纪录片《风范:老一辈革命家的故事》,该片以反映毛泽东、刘少奇、周恩来、朱德、任弼时、邓小平、陈云七位领导人的政治品格和道德风范为主要内容,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革命精神,是每一位党员增强党性修养的“最好的营养剂”,最好的精神之“钙”。以史为镜,以史明智,该片激励党员以功成不必在我的毅力和功成必定有我的决心,不负芳华,无问西东,为助力“中国号”巨轮行稳致远地乘风破浪提供坚如磐石的政治保障。

二、价值:发挥党史“以史鉴今、资政育人”作用

党史纪录片生动地讲述流淌在百年党史中的故事,充分诠释中国共产党如何历经百年锤炼,带领中国人民站起来、富起来、强起来的过程,充分体现了党史纪录片“以史鉴今、资政育人”的价值。

1.时代价值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史学习教育动员大会上指出:“要把学习党史同总结经验、观照现实、推动工作结合起来。”学史明理、学史增信、学史崇德,落脚点是学史力行,让全党全国满怀信心投身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在影像中感悟中国共产党始终不渝为人民的初心宗旨,汲取奋斗新时代、启航新征程的磅礴力量。

“如果你是一滴水,你是否滋润了一寸土地;如果你是一线阳光,你是否照亮了一分黑暗;如果你是一粒粮食,你是否哺育了有用的生命;如果你是一颗最小的螺丝钉,你是否永远坚守着生活的岗位?如果你要告诉我们什么思想,你是否在日夜宣扬那最美丽的理想?”这是由中央组织部、中央文献研究室、中央党史研究室、中央电视台联合摄制的纪录片《信仰——我们的故事》第2集《壮志换新天》中的一段话,写下这段文字的,是一个21岁的青年战士,一名共产党员,他的名字叫雷锋。1962年,雷锋在工作中牺牲时,只有22岁。就是这么一个普通的年轻人,感动那么多人的心灵,影响着一代又一代人的成长。每个人都是“一滴水”,但要升华为雷锋式的“一滴水”,却必须用信仰去净化,用奉献去呵护,用执着去努力。这就是“雷锋精神”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立下的时代坐标和当代价值。由南京广播电视台、中央新闻纪录电影制片厂(集团)、中央党史研究室等单位联合制作的6集纪录片《延安十三年》是第一部系统梳理中国共产党在陕北十三年历史的纪录片。纪录片《延安岁月》讲述了我们党在延安时期由小变大、由弱变强、不断走向胜利的光辉历程,展示了党中央在延安十三年孕育形成的伟大延安精神。延安精神是民族精神的升华,是革命精神的继承,是时代精神的体现。学习延安精神,就是要坚守共产党人精神追求,筑牢中国共产党人的信仰之基、补足精神之钙、把稳思想之舵,从延安精神中不断汲取凝聚人心、团结奋斗的力量。

胸怀千秋伟业,恰是百年风华。无论是中央广播电视总台推出的6集纪录片《钢铁脊梁》、黑龙江省委组织部组织拍摄的3集纪录片《丰碑》,还是湖南广播电视台拍摄的纪录片《风华正茂百年青》《闪耀的平凡(第二季)》《1921—2021:党的女儿》、四川广播电视台推出的纪录片《百年正青春》等,都集中表现了在党的坚强领导下,在革命、建设、改革开放各个历史时期,一代代共产党人肩负时代使命,用理想和信念、智慧和汗水、鲜血乃至生命,凝聚起践行初心使命的强大力量。因此党史纪录片的当代使命,就是要传播红色文脉,传递红色精神,筑牢人民团结奋斗的精神支柱,全面唱响建党百年风华正茂的时代赞歌。

2.教育价值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史学习教育动员大会上指出:“要鼓励创作党史题材的文艺作品特别是影视作品,抓好青少年学习教育,让红色基因、革命薪火代代传承。”“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中国革命历史是最好的营养剂”。北京广播电视台科教频道播出的365集纪录片《红色记忆:365个党史瞬间》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时期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四个篇章,带领受众回顾100年来中华民族复兴之途、改革开放之路的精彩瞬间。《红色记忆:365个党史瞬间》展现鲜活的历史,也是党史学习教育最生动的教材,对于广大党员、干部、群众,特别是为今天的年轻观众打造了一部有声有色的纪录片式“思政课”。

党史纪录片利用创新视角,着力讲好党的故事、革命的故事、英雄的故事。由天津广播电视台、中共天津市委党校、天津市档案馆联合制作的纪录片《曙光》以寻访的方式与革命先辈跨越时空进行对话,展示先驱们在重大革命关头的心路历程。入选国家广电总局网络视听节目重大题材项目库的百集纪录片《百年党史“潮”青年》由100位青年学生讲述中国共产党的经典励志故事。该片通过青年学生个性化的讲述+全情景再现、故事演绎+思想感悟等相结合的独特叙事方式,体现当代青年与党史故事相结合的张力。

3.文献价值

筚路蓝缕启山林,栉风沐雨砥砺行。纪录片《李大钊》中,李大钊在异国他乡激情演讲的生动形象让无数受众感受到这位中国共产党创始人的真实魅力。这段只有几秒钟的历史镜头出自中央电视台播出的纪录片《李大钊》,片头播放了最新发现的李大钊生前影像,填补了历史中的一段空白。系列纪录片《档案里的中国》作为北京卫视推进“党史学习教育”的重要内容,创作团队以珍贵文物、文献、实物等为索引,在全球范围的博物馆和档案馆里,挖掘珍贵档案。所以,系列纪录片《档案里的中国》有很多首次揭秘的历史档案,用档案见证中国共产党百年光辉奋斗历程和取得的辉煌成就,具有很高的历史价值。

为庆祝中国共产党建党100周年,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全面梳理影像视频资料、档案素材,并借助中央档案馆、中央新影、新华社及海内外有关机构的馆藏资源,创作百集微纪录片《百炼成钢》。该片通过珍贵史料、实地拍摄等多种创新途径共同呈现,构成该片独特的历史叙述风格。在前3集中,运用了大量的珍贵历史文献资料,如100年前德文原版的马克思主义著作、1956年毛泽东在中国共产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登记证、《新青年》杂志、毛泽东给蔡和森的回信等,还有赴法新民学会会员在法国蒙达尔尼会议的留影、北京大学马克思学说研究会成员的合影等珍贵的影像资料,一张张模糊的照片背后,是一段段清晰的历史。这些具有重大史料价值的历史档案和影像资料,成为纪录片的重要组成部分。从而使纪录片《百炼成钢》具有很高的文献品格。

百年征程波澜壮阔,从“小小红船”到“巍巍巨轮”,我们党创造了非凡的历史。站在“两个一百年”的历史交汇点,学史明理、学史增信、学史崇德、学史力行。党史纪录片让历久弥新的革命历史,闪耀着时代的光芒,永远照亮我们前行的道路。

参考文献:

[1]张雪娇.纪录片:多题材类型“百花齐放”.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2021年1月7日.

[2]叶茂 张铃宁轩.纪录片《寻剑》首映 回溯“红色电波之父”革命人生.中国新闻网,2020年6月29日.

[3]刘阳 康怀朔.纪录片《绝笔》专题创作座谈会举行.人民网,2021年4月27日.

[4]黄晗.湖南省大学生红色故事讲述大赛暨百集纪录片《百年党史“潮”青年》启动.湖南日报,2021年4月27日第1版.

[5]张帆.大型纪录片《曙光》第五季开机.人民网,2020年7月24日.

[6]牛梦笛 储平如.纪录片《八月桂花遍地开》央视、卫视同步开播.新华网,2021年1月6日.

[7]黄晗 刘薇薇.《百炼成钢——党史上的今天》元旦起湖南卫视首播.新华网,2021年1月2日.

[8]徐乔伊.《致未来书》:英雄,从符号到具象.荔枝网,2016年7月17日.

[9]王东维 姬羽莎.延安精神的新时代价值.延安文明网,2020年7月10日.

[10]倪青华.泰安推出纪录片《担当》 学党史悟思想.新华网,2021年4月9日.

(作者系常熟市广电学会副会长、高级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