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疑问,请拨打我们的联系电话:0523-86891000 网站首页

用心用功讲好脱贫攻坚故事

2021-01-04 10:48:17 来源:凤城泰州网

 戴浪青


摘 要:今年4月初,泰州台全媒体新闻中心启动了贯穿全年的“打好脱贫攻坚战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媒体新闻行动,集中展示泰州各地全面建设高水平小康社会成就,展现全市干群奋发昂扬的工作作风、精神面貌和老百姓的获得感、幸福感。

关键词:泰州台;电视新闻;讲好脱贫攻坚故事;践行“四力”

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十三五”规划目标实现之年,是脱贫攻坚收官之年。4月初,泰州广播电视台全媒体新闻中心启动了贯穿全年的“打好脱贫攻坚战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媒体新闻行动,集中展示泰州各地全面建设高水平小康社会成就,展现全市干群奋发昂扬的工作作风、精神面貌和老百姓的获得感、幸福感。新闻行动以乡镇(街道)和重点村庄为单位,通过空中航拍、地面走访、演播厅访谈相结合的方式,全方位报道乡村和社区面貌、人文景观、经济发展、创业富民等内容,生动讲述小康路上的致富故事,全面展示全市大干实干之风,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壮美画卷。新闻行动还在“我的泰州”App推出短视频专栏,从新闻报道中撷取优美画面和精彩采访,以画面+“金句”的形式,表现相关镇村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发展成就。大屏侧重表现“走向小康”的奋斗实践,小屏着重描述“享受小康”的幸福感受,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联动发力,极大提升了重点主题宣传的传播效果。

“打好脱贫攻坚战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专栏由三个部分组成,包括“镇村行”“空中看乡村”“小康故事”,每一个部分都独立成篇,叠加在一起又是一个很好的组合,丰富了节目内容,形成了规模效应。

一、讲好脱贫故事,传播党的好政策

讲好脱贫攻坚故事,首先需要我们讲好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关于脱贫攻坚的决策部署,阐释脱贫工作取得的显著成就及取得这些成就的主要原因,让人民群众清楚我们党为消除贫困做了什么、正在做什么、还要做什么,坚定决战决胜脱贫攻坚的决心和信心。而政策的宣传如何避免枯燥和空洞,这就需要在讲好个体的脱贫故事上下功夫,尽量把政策融入到所讲的故事里,让受众一看就懂。

比如盲人按摩师汪永,他原来是一名机械工,后来眼睛产生病变,直至完全失去视觉,再加上家中还有一名失明的弟弟,一家人的生活难以维系。得知这一情况后,泰兴镇古溪社区安排人手跑了相关部门,帮助兄弟俩参加盲人按摩技术培训。后来社区又帮助兄弟俩落实了帮扶资金,帮助办理营业执照等相关手续,开起了盲人按摩院。既讲好了兄弟俩脱贫的故事,又讲清了这类人群可以享受到什么样的政策支持,最后受众还看到了“精准扶贫”的落实力度和显著效果。

再如报道泰兴市赵杜村培养创业能人和扶贫能人时,记者选取了3个典型,规模较大的服装厂、冲床加工家庭小企业和村民承包的农场,报道全村以“小老板+扶贫”模式,推动“输血式”扶贫向“造血式”脱贫转化,提供就业岗位,建档立卡户、低保户全部脱贫。这些都充分体现了党的精准扶贫政策全面落地,开花结果。

二、讲好脱贫故事,深入践行“四力”

“打好脱贫攻坚战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媒体新闻行动涉及面很广,大都在农村最基层。记者不仅要到村庄,更要到现场,比如养殖业的鸡场、鸭场、蟹塘、鱼塘……种植业的莲藕塘、蘑菇屋、桃园……几乎所有报道都要跑多个现场,拍摄多个人物,呈现多个故事。只有真正“蹲”下去,才能练就强劲脚力,才能更好增强眼力、脑力、笔力,把真实而又平实的故事挖掘出来,让受众零距离感受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农村的成功实践,零距离感知基层干部的实际工作,零距离感受脱贫家庭的幸福感受。

如《姜堰顾高镇:“众筹”村规民约打造基层治理“新样板”》,从顾高镇芦庄村整洁、干净的村容村貌入手,进而引发该村通过乡贤议、专家评,并提交村民代表大会表决通过了新的《村规民约》。《村规民约》在移风易俗、勤俭节约、爱护环境、邻里和睦等方面都有具体规定,其中把人情往来规定在300块钱,消除了讲排场的攀比风。最后报道了顾高镇通过制定评比办法,表彰践行村规民约的优秀村民,对违反村规民约的村民进行曝光。报道把《村规民约》的来龙去脉交代得很清楚,多层级的采访同期声表达了脱贫以后的农民有了新的追求。这篇报道告诉我们,脱贫致富报道必须把人民群众作为报道的主角,反映农村的创新创造,展现农民的精神风貌。

《两只扶贫羊 改变一家人》讲述的是低保户陆回章,家中有两名亲人患有精神残疾,生活无法自理。泰兴市古溪社区入户调查后,就送了两只羊给他。经过陆回章精心饲养,当初的一公一母两只羊已经变成了17只羊的大家庭。通过繁殖小羊羔并卖出,陆回章每年的收入增加了两万多元。

正是由于记者在采访时能扑下身、沉下心、走下去,才能采写出这一批“沾泥土”“带露珠”“冒热气”的报道,在记录脱贫攻坚的同时,也积累了锤炼践行脚力、眼力、脑力、笔力的许多感悟和心得。

三、讲好脱贫故事,推广扶贫攻坚经验

讲好扶贫故事,还有一大关键内容,即告诉贫困群众更多的成功经验,告诉身边榜样是如何脱贫致富的,是如何过上美好生活的。这会激励大家更加去努力奋斗。同时,扶贫工作很多基本情况是类似的,新举措好做法是可以借鉴和参考的,再一个就是要因地制宜。

比如《“85后”新型农民养蚂蟥致富》,海陵区苏陈镇85后小伙卢盛志,通过8年的努力,通过养殖蚂蟥发家致富,并成立了专业合作社,吸纳6家会员发展蚂蟥养殖,带动6户贫困户在他的养殖场务工,每人每年有1万多元的收入,让当地贫困群众实现了在家门口务工增收。节目播出后,就有靖江和兴化的受众打来热线,表示愿意上门考察学习。

同样的例子还有,姜堰区大伦镇以规范合作社运营为突破口,探索走出一条助推合作社脱“空”走“实”的新路子,让合作社真正成为全面小康路上的致富源泉。海陵区夏棋社区通过盘活社区资产,集体经济收入稳步增长,实现了全面脱贫。高港区大马村通过土地流转、种养结合、特色旅游等方式,打造别样“荷花经济”,两百亩的水生植物园吸引不少游客前来“赏荷观莲”。这些报道,有的在为民办实事上下功夫,有的以高效农业获益,有的在丰富文化生活上出主意,也方便各地将那些成功经验精细化精准化应用到自己身上。

11月起,全媒体新闻中心还将相关乡镇街道主要负责人请进电视台演播厅开展《对话镇街“一把手”》系列访谈,让他们面对面交流、分享经验、共话未来,目前已经播出3期。

四、讲好脱贫故事,展示乡村美景

“打好脱贫攻坚战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专栏中,有一个“空中看乡村”的板块,全部是航拍。主持人做一个简明扼要的介绍,航拍画面精彩纷呈,再配上相应的字幕和舒缓优美的音乐,让受众为农村美景而陶醉,尽情享受小康社会的美好。

比如《许庄街道:工业强 环境美》,主持人介绍说:许庄街道总面积42.51平方千米,人口4万。2019年,创建成省级卫生乡镇、泰州市食品安全示范乡镇;乔杨社区获评“全国千村万寨展新颜村庄”“江苏省统计规范化建设‘千佳单位’”;蔡庄自然村入围江苏省特色田园乡村建设第三批试点村庄。接下来的航拍视频突出了整洁的街道、大规模的工业园区,还有成片的绿化。画面的字幕是:许庄街道工业基础扎实,现有110多家工业企业;林业绿化总面积1942.41公顷,森林覆盖率达45.6%。视频画面的安排既照应到标题,又与字幕比较贴切。

再看《胡庄镇:绿色生态环境美 安居乐业奔小康》,主持人介绍说:胡庄镇位于高港区东部,全镇面积58平方公里,有4.3万人。胡庄镇素有“医疗器材之乡”“建筑之乡”“教育之乡”的美誉,获评国家级生态镇、江苏省文明镇、江苏省“水美乡镇”等称号。接下来的航拍视频配了音乐,还在相应的画面上加了以下字幕:致力提升产业质态、提升环境生态、提升工作状态,加快打造高港乡村振兴样板区;2019年,全镇现代农业产值4000万元,经济社会持续保持又好又快的发展态势;每年投入300万元用于村民文化体育活动。受众通过这些视频,看到了农村的巨变,看到了精准扶贫的成果,也看到了现实的小康。

(作者系泰州广播电视台全媒体新闻中心副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