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秀明
摘 要:溱潼,自古有“砖瓦之乡”的美誉。历经唐、宋、元、明、清,溱潼砖瓦的窑火一直延续至今。穿越岁月,穿越历史,砖雕出现在古镇溱潼的千门万户,穿越时空的古风古韵,氤氲着古镇,也氤氲着古镇上每一个人。溱潼砖雕属于典型的苏州砖雕流派。伴随着古镇溱潼,砖雕精致着古镇人家的生活,也传承着美丽与匠心。
关键词:溱潼砖雕;古朴;精致;灵韵;美丽;匠心
一
古镇溱潼,向水而生。
天光云影,荡漾千顷碧波;芳草嘉树,摇曳十里长堤。镇子不大,古朴,精致,更萦萦不绝着湿漉漉、水淋淋的灵韵。
小镇的古朴,是一种古老,一种古旧,从秦砖汉瓦的岁月里走来,从唐诗宋词的文字里走来。因为古朴,在小镇里随意逛上一逛,就像是走进一册册线装书本里,走进一列列竖版文字里,有一种穿越历史的心跳。小镇也因为古朴,有了翰墨流芳的味道,有了人文氤氲的气息。
小镇的精致,是一种悠闲,一种逍遥。早上皮包水,泡一壶好茶,点一碟干丝,滋儿滋儿地喝着,咂吧咂吧地吃着;晚上水包皮,一池热汤,美美地泡着,直泡得周身酣畅淋漓。小镇上的人,生活就是这样精致,把每一个普普通通的日子,都过出了精雕细琢的感觉,过出了“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韵味。
小镇的灵韵,是一种细腻,一种婉约。小镇很小,小到只有一条小镇人嘴里说的“街”,巷子也小,铺着麻石,像一条条蜿蜒的河流,在小镇里穿行。小镇的四面都是水,蓝莹莹的湖水连着天际,连着云端,间或有打渔的小船在湖上飘摇,袅袅的渔歌从天际,从云端飘来,天籁似地飘回小镇。
在古镇溱潼,一座座从明清历史中走来的老房子,足以称得上是古镇人文的精髓。磨檐博山,淮脊雀尾,仪门照壁,合院兜梢,古色古香的老房子小中见巧,巧中见精。“无雕不成屋,有刻斯为贵”,一幅幅砖雕点缀在门楣、额枋、华板、照壁、窗牖上,因为砖雕,古镇的每一座老房子都透着古朴与典雅,透着浓浓的人文气息。
溱潼砖雕,从久远的历史中一步一步而来,把那一份古朴与典雅带给了古镇溱潼,带给了生活在古镇上的人家。
二
溱潼,自古有“砖瓦之乡”的美誉,早在秦汉时期,溱潼就有七座大型砖窑,夜晚窑火通明,如七颗明珠散落大地,溱潼又得名“七星村”。历经唐、宋、元、明、清,溱潼砖瓦的窑火一直延续至今,尤以清乾隆以后,大批窑民集中到溱潼湖西庄一带,建窑烧砖,至民国末年,湖西庄有土窑一百零八张,窑工人数达一千多人,奠定了湖西庄“窑都”的格局。
古镇地处里下河水乡,没有苍劲的古木,也没有嶙峋的怪石,古镇的民居,木雕与石雕难以登堂入室,这一点并不妨碍古镇人家对精致生活的喜爱。青砖黛瓦间,熔冶古今、精工秀逸的砖雕,一块块,一幅幅,装点着古镇,装点着古镇人的生活。
砖雕在我国起源较早,可以上溯到东周时期,由瓦当、秦砖、空心砖和汉代画像砖发展而来,北宋时形成砖雕,当时砖雕只是作为墓室壁面的装饰品。清朝是砖雕的顶峰时期,砖雕被大量使用,镂雕的花鸟图案,牢固美观,且利于空气流通。
砖雕流派众多,有北京砖雕、天津砖雕、徽州砖雕、苏州砖雕、临夏砖雕、清徐砖雕等等。苏州砖雕是南方地区砖雕艺术的典型代表之一,清朝尤其是康熙、乾隆之后得到长足的发展和提高,形成了精细典雅的装饰风格,有“南方之秀”的美誉。苏州砖雕的门楼字碑大都为名人题字,精美的书法和典雅的砖雕相得益彰,使得苏州砖雕平添了几分浓厚的书卷气息。
溱潼砖雕属于典型的苏州砖雕流派。时光荏苒,岁月沧桑,溱潼砖雕的兴起,不得不说一说“洪武赶散”。
明朝初年,太祖朱元璋为了报复苏州、松江、嘉兴、湖州、杭州一带的王府绅民对张士诚的拥戴,以移民垦荒为由,强行将40万人丁从苏南赶往苏北。“洪武赶散”是封建王朝为巩固王权实施一种专政手段,大批流民携妻带子,抛家离乡,寻求安身之处。每到一个地方,流民们总会把故土的风土人情,匠法技艺带到一个地方,砖雕大概就是从那个时候开始传入古镇溱潼的。
穿越岁月,穿越历史,砖雕出现在古镇溱潼的千门万户,穿越时空的古风古韵,氤氲着古镇,也氤氲着古镇上每一个人。
三
古镇溱潼之所以能赢得“砖瓦之乡”的美誉,离不开溱湖,离不开溱湖水。溱湖湖底的淤泥,油黑乌亮,经过湖水千百万年的浸制,炼就了柔似水、坚似钢的特性,生产出来的砖瓦色如绿豆青,声如铜锣响,有“瓦缶胜金玉”之说。
任何一门老手艺的产生乃至兴盛,都是因为其融入了一个地方的文化因素,融入了一个地方的文化符号。正如溱潼砖雕之于古镇溱潼,砖瓦文化是古镇溱潼文化的根,滋润着溱潼砖雕在这片土地上一路蔓延,一路开花结果。
溱潼砖雕,有生雕和熟雕两种之分。生雕是在晾干的砖坯上雕刻,再进窑烧制,窑后打磨出细,生雕讲究窑温的控制,火位的分布;熟雕是在烧制完成的成品砖上雕刻、出精,熟雕对成品砖的选择要求极高,烧不透,雕出来的砖雕容易风化,保存年代不长,烧老火了,砖头又硬又脆,不易于雕刻,刻刀到处,一碰即断。
无论是生雕还是熟雕,做砖的湖泥是最关键的。从溱湖湖底罱上来的湖泥,要经过反复的过滤,滤去湖泥中的粗粒和杂质,先捂再篦,然后就是造泥,三五遍后,生泥变成了熟泥,这样做出来的砖头,晾晒过程中不容易产生龟裂,烧制时也不会形成气孔。
砖雕必须选择坚实细腻、质地均匀、软硬适中的青砖,第一步先要对青砖进行打磨,保持青砖表面光滑平整,之后在纸上画出雕刻的图案,拓印到青砖上,或者直接在青砖上画出稿样,进行下一步的雕刻。雕刻的技法分为好多种,有平雕、圆雕、镂雕、浅浮雕、深浮雕、阴刻等等,先用凿子或刻刀粗略勾勒图案的轮廓,分出层次,再通过铲、刻、挑等环节,刻画图案的细节。
在古镇溱潼,每一个赤胸裸背的窑民,都有可能是一个砖雕匠人,或者砖雕艺人,甚至也无愧砖雕大师的称号。闲暇的时候,他们手中的雕刻刀,就像是一位大师手里的画笔,在一块块青砖上泼墨挥毫,刀锋及处,疏密有致,错落分明,每一次起刀,每一次落刀,都是心与力的呈现,都是情与美的诠释。
溱潼砖雕,跨越历史,跨越岁月,在门楣,在照壁,在窗牖,风吹雨淋中,雪寒霜逼里,那些鸟儿依然还在百啭千声,那些花儿依然还在争奇斗艳。
四
一个地方的古老,文化自然就悠久,有了人文气息和翰墨味道的熏陶,老百姓的生活也就自然会走向细腻与诗意。溱潼砖雕,伴随着古镇溱潼,精致着古镇人家的生活,也美丽着古镇人家的生活。
溱潼砖雕的图案极具浓郁的民间色彩,取材不拘一格,形式丰富多样,以祥禽瑞兽、奇花异草以及神话人物为主,采用象征、比喻、双关、谐音等修辞手法,或直抒胸臆,或假物言志,或借物言情,每一块砖雕都在传情,每一个图案皆有意象,每一幅作品都呈现精妙。意味无穷,魅力无限如鬼斧神工般的溱潼砖雕,不仅蕴涵着璀璨夺目的美感,也折射着古镇溱潼代代传承的建筑理念,风俗习尚以及古镇人家的审美情趣。
古朴与典雅并存,细腻与粗犷并重,诙谐与庄重并在的溱潼砖雕,造型独到,雕工精细,画图充盈,意蕴鲜明,一幅幅一块块溱潼砖雕的背后,无不彰显着古镇人家对美好生活的祝福与期盼。譬如以牡丹、海棠组合,寓意“富贵满堂”;譬如以花瓶、月季花组合,寓意“四季平安”;譬如以蝙蝠、石榴组合,寓意“多子多福”;再譬如以松树、仙鹤组合,寓意“松鹤延年”等等。溱潼砖雕,就这样年年岁岁,岁岁年年,美丽着水乡古镇,也美丽着远去的岁月。
从钢筋水泥的城市里踏步而来,走在古镇麻石铺街的幽巷里,走在古镇古风古韵的民居里,不经意间一抬头,溱潼砖雕带着那份精巧的构思,带着那份无言的美丽,带着那份厚重的翰墨,带着那份清新的意蕴,总会出现在眼前。忍不住停下脚步,细细观赏,细细品味,溱潼砖雕里的韵味,既养了眼,又养了心。
任何一门老手艺,都会有式微的时候,砖雕也是这样,随着各种新型装饰品的兴起,砖雕渐渐淡出了历史的舞台,走向了时光的另一边。在古镇溱潼,砖雕是幸运的,有一批老艺人,他们创办起“砖雕工艺坊”,以一颗锲而不舍的匠人之心,传承着溱潼砖雕里的美丽与匠心。
(作者系江苏省散文学会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