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疑问,请拨打我们的联系电话:0523-86891000 网站首页

抗疫题材纪录片的内容构成及其表达

2020-06-22 10:22:50 来源:凤城泰州网

金震茅


摘 要:新冠肺炎疫情暴发以来,无数纪录片人扛起镜头在生命线上逆行,创作出一大批有思想有温暖有力量的纪录片作品。文章分析抗疫题材纪录片的内容构成以及精神价值,揭示了抗疫题材纪录片全方位、多维度的表达方式和本质属性。伴随着时光的流逝,抗疫纪录片必将成为民族表达自我、形塑国民意识、留存时代图景的“记忆之场”。

关键词:抗疫题材纪录片;内容构成;表达方式;本质属性

新冠肺炎疫情暴发以来,一直牵动着每一个人的心,全国上下万众一心,全力以赴共抗疫情。无数纪录片人纷纷扛起镜头在生命线上逆行,创作出了一大批有思想有温暖有力量的纪录片作品。本文分析抗疫题材纪录片的内容构成,强调抗疫题材纪录片以真实生动的抗疫故事,讴歌医者大爱,颂扬人间温情,讲述中国精神,从而为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凝聚起了强大的精神力量。同时,抗疫题材纪录片通过全方位、多维度的表达方式,深刻揭示了纪录片的本质属性。伴随着时光的流逝,抗疫纪录片必将成为民族表达自我、形塑国民意识、留存时代图景的“记忆之场”。

一、内容:描绘全民战“疫”的鲜活图景

疫情不止,战“疫”不息。抗疫题材纪录片真实记录各行各业全民抗疫的生动故事,讲述了抗击疫情的典型事迹,反映了全国人民众志成城、战胜疫情的坚定信念,体现了广大人民群众团结奋战、共克时艰的精神风貌。这些全景式、大容量、高水准的影像是对现实与时代的同步记录,展现出了疫情防控中的中国力量、中国精神、中国效率。

1.表现危难时刻中国人民防控疫情的坚定决心

“五千年历磨难风摧雨纵,何惧魑魅魍魉作横行”,全国人民共同抗击疫情的坚定决心,构成一幅幅打动人心的社会画卷。在优酷平台播出的人物类系列微纪录片《中国面孔》,从多角度记录了在抗击疫情的过程中,医生、护士、军人、普通市民、患者家属等每一位普通人的付出与努力,展现危难时刻中国人民众志成城防控疫情的决心。例如95后男护士瞒着家人前往一线救援,并在防护服上手写了“精忠报国”;临退休的湖南郴州第二人民医院感染病诊疗中心主任不顾家人劝阻毅然决然地进入隔离病房;这些细节极大地增强和鼓舞了全国人民抗击疫情的信心。中新社推出的5集纪录片《中国战疫录》,系统梳理中国战疫进程,全景展现疫病突袭状况下的中国作为。该片第3集《中国速度》介绍了10天拔地而起的火神山到8天完工的雷神山,疫情下的中国速度令世界惊叹。基建狂魔、星夜驰援、转产复工、应急科研,中国速度背后反映的正是中国人民不畏任何艰难险阻、不惧任何风险挑战、不怕任何挫折磨难的中国精神和万众一心、众志成城的中国力量。再如央视网、上海电视台纪录片中心和看看新闻网联合出品的纪录片《人生第一次·我们这样过年》,用“第一次”的视角记录人们面对未知时的果敢与坚决。无论是第一次为了工作剪去长发,还是第一次在建设工地吃年夜饭,或是第一次无偿捐出5万公斤蔬菜,每一份坚持与温暖都折射出非常时期中国人民的团结与勇敢,从而汇聚成团结一致、坚决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的磅礴力量。

2.聚焦非常时期中国基层疫情防控的关键举措

如果把“抗疫”分成两个阵地,一个是前线的医院救治,另一个就是后方的社区防控。由乐居财经和中物研协联合出品的物业服务行业首部抗疫纪录片《第一道防线》,该片介绍疫情袭来,物业服务行业立即行动、全力布防。在医院后勤部门,物业服务人员成为医护人员背后坚实的守护者;在社区,物业服务人员除了消杀、量体温等日常工作,还肩负起给隔离户运送生活物资的责任;在交通枢纽,物业服务人员24小时坚守“疫”线,排查来往车辆和人员信息;在写字楼,物业服务人员严查出入者信息,为复工复产创造安全环境。在社区党组织统一领导下,物业服务人员积极参与社区联防联控,牢牢守住疫情防控的第一道防线,成为打赢这场没有硝烟战“疫”不可或缺的重要力量。爱奇艺播出的抗击疫情纪录片《在“疫”线》反映新冠肺炎疫情肆虐之时,重庆市启动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1级响应。该片以5个生活在城市、乡镇的社区党员干部、村干部、志愿者、隔离家庭为故事线,突出表现基层疫情防控的具体举措。再如由合肥市委组织部、蜀山区委组织部、稻香村街道党工委、荷叶地街道党工委联合拍摄的微纪录片《“疫”线》,将镜头对准战“疫”中牢牢筑起基层防疫战斗堡垒的普通党员和社区工作者。有连续奋战多日,用肩膀扛起每日防疫重任的老兵;有除夕以来一直穿梭于孤寡老人家中的年轻党员;有不忘初心,坚守在一线的多名退休老党员……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阻击战中,基层党员和工作人员每天坚守岗位,践行使命担当,筑起一座座坚强的战斗堡垒,带领群众构建起一道道牢不可破的战“疫”防线,为坚决遏制疫情扩散、夺取防控斗争胜利贡献力量。

3.讴歌共克时艰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人间大爱

为了对抗疫情,武汉封城。然而,中华民族具有绵延五千年一脉相承的文化,每到关键时刻都有一批民族脊梁挺身而出,全国各地的医务工作者、建设者、人民子弟兵不顾个人安危驰援疫区。自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全国各地派出多批医疗队支援湖北。其中,江苏省先后派出13批医疗队、2813名医务人员奔赴湖北抗疫前沿,参与了15家定点收治医院和3家方舱医院的医疗救治。江苏省委宣传部和江苏省广播电视总台联合摄制8集抗疫题材纪录片《逆行者——江苏援湖北医疗队战疫纪实》,该片共分为《重症战场》《医者仁心》《爱的守护》《驰援黄石》《中医良方》《战疫先锋》《青春力量》《人间大爱》8个篇章,通过聚焦江苏援湖北医疗队,采访人物160多位,包括以邱海波、潘纯为代表的江苏重症专家,以贾凌、胡星星为代表的一线医生,以陶连珊、李晓青为代表的护士群体等,用影像呈现他们在防疫前线与疾病展开“生死时速”的较量,用实际行动诠释人间大爱。2020年春节以来,“火神山医院”成为一个传奇的代名词。由国务院国资委宣传局、国务院国资委新闻中心和北京华录新媒信息技术有限公司组织团队联合摄制的纪录片《超级医院》,通过对10个惊心动魄的日日夜夜的真实记录,全方位讲述了20多家中央企业的建设者用自己的智慧和汗水,在数以亿计的“云监工”的关注下,火神山医院以惊人的速度在泥泞中拔地而起。这座10天建成的医院,成为抗击疫情的堡垒,创造了举世瞩目的奇迹。“火神山”已成为一个符号,象征“中国速度”下诞生的“中国奇迹”。纪录片《超级医院》反映出了大国央企的速度、力度和温度,也正是在这些建设者身上,受众看到了平凡人生中蕴含的人间大爱,更看到古老中国的不屈脊梁。

4.彰显抗疫一线医务人员最美逆行的医者仁心

疫情肆虐,医护人员首当其冲,战斗在最前线。疫情就是命令,白衣就是战袍。他们是医生,是请战者,更是勇士。他们全力以赴,奔赴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前线,筑起了对抗死神的生命防线。广东省电影家协会与开平市影视文化协会拍摄的纪录片《最美逆行》,记录了已经前往荆州参与抗击疫情的队员和准备援鄂的预备医疗队队员“舍小家、为大家”,展现了医护人员在抗疫中的责任与担当。由中国人口宣传教育中心组织拍摄的5集纪录片《 第一线》,真实记录了疫情发生以来,日夜奋战在抗疫第一线的白衣天使与死神争夺生命的惊心动魄。再如纪录片《逆行者——江苏援湖北医疗队战疫纪实》讲述江苏医护人员在湖北前线无私奉献、救死扶伤的感人故事,讴歌白衣“逆行者”面对艰巨繁重任务,不畏艰险、挺身而出、坚守一线的忠诚与担当。片中讲述援鄂医生贾凌带着一个重症医疗小组给一位患者实施气管插管的抢救,虽然插管的操作要面临医护人员被感染和可能会给患者带来伤害的双重风险,但他还是选择奋力一搏,为患者赢回生的希望。插管成功后,片中呈现的患者牢牢抓住贾凌的手不放的镜头,让受众体会到病人对医生的最大信赖。片中还讲述援鄂医生胡星星在8个楼层里不停地跑上跑下,进行病房巡诊和处理重症病人突发情况,他还创新设计了一款有效的呼吸功能锻炼器,帮助病人做呼吸恢复锻炼。正是这些最美逆行者的每一次的平凡努力,汇聚成生的希望,温暖了2020年的春天。

5.展示抗击疫情中医中药“中国处方”的临床疗效

在这次战“疫”过程中,中医正在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华语环球节目中心制作的纪录片《中华医药 抗击疫情》共5集,分别为《清肺排毒汤——古方新用显身手》《湖北保卫战 中医全力以赴》《早介入 重防控 中医战“疫” 见成效》《悬壶抗疫有中医》《北京战“疫”共盼春来》。该片将镜头对准中央指导组专家刘清泉,国医大师薛伯寿、晁恩祥、金世元,中国工程院院士王永炎、张伯礼等50多位权威专家和身处一线的医护人员,他们共同讲述中医中药、中西医结合抗击疫情的故事。全片展现在本次抗击疫情过程中,中医通过传奇药方与古老智慧,根据各地人口、气候不同特点,因地制宜、因时制宜、因人制宜,在救治病患、促进身体康复等方面所发挥的不可替代的作用。如第3集《中华医药 抗击疫情》反映中医药治疗在新冠肺炎救治中发挥的重要作用。该集介绍疫情防控初期,广州市第八人民医院在临床使用中率先推出了应对新冠肺炎疫情的“肺炎1号方”,救治过程中,“肺炎1号方”发挥了快速改善临床症状、增强身体的抵抗力、抑制肺部的炎症和调节肠道菌群平衡等作用。纪录片《中华医药 抗击疫情》反映中华医药在抗击疫情中所做出的突出成绩,向全世界展示中医中药这一中华文明的瑰宝。

二、表达:呈现丰富多样的纪录格局

抗疫题材纪录片要回应时代“大考”,时代大考包括内容,也包括形式。在疫情防控的关键时期,作为国家相册的纪录片用多元化的表达方式,积极参与社会记录,在讴歌疫情防控一线的英雄、普及防疫知识、提振抗疫士气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1.微纪录片:抗击疫情危机中的“纪实先锋”

作为一种新的艺术形式,微纪录片自然生动,朴实无华,充满生活的质感。在这次疫情危机中,央视、地方媒体、视频门户网站和普通民众纷纷推出了微纪录片,第一时间将镜头对准抗疫一线,第一时间传播抗击疫情过程中的温暖故事,凝聚起强大的抗“疫”正能量。上海广播电视台纪录片中心策划制作的微纪录片《安静,也是一种守护》透过一个个生动的人物特写,让受众看到了每一个平凡人的防疫心路,也看到了社会各界众志成城、抗击疫情的伟力。武汉是疫情发源地和最严重地区,最大限度公开疫情信息,可以让人们对当地的社会图景与民众生活有及时、清晰的认知,湖北电视台与腾讯视频一起推出的系列微纪录片《非常手记》,邀请民众以手机为媒介记录下武汉封城非常时期下的社会生活片段,这些微言大义的影像朴实地反映了抗击疫情的温暖瞬间、危难中的守望相助,让受众看到了一个真实的“武汉”。

2.视频日志:采用 vlog的主观视角进行讲述

视频博客(video weblog 或 video blog,简称 vlog),以影像代替文字或相片,写其个人网志,上载与网友分享。受疫情影响,推动了“日记 vlog”这种拍摄方式成为纪录片领域的主流。作为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最严重地区的武汉,牵动着全体国人的心。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央视纪录频道特别制作的融媒体系列纪录片《武汉:我的战“疫”日记》,由医护人员、普通市民、外地援助者等武汉疫情的亲历者们,采用 Vlog的主观视角讲述整个武汉在抗击疫情过程中的温暖故事。如《武汉:我的战“疫”日记》第2集讲述2020年1月23日,武汉暴发疫情,全国的目光聚焦在武汉,疫情之下的武汉人如何度过他们的每一天?武汉女孩曾宇辰用镜头记录下了春节前后全家人的生活。为受众呈现一个危难中的守护相望、真实的“武汉时刻”。深圳卫视特别策划全国首档医务人员亲身视角直击抗“疫”一线vlog《我的白大褂·抗疫日记》,每期5分钟,以医务人员的第一视角和独特的视频日记形式,直击抗疫一线的动人瞬间,讲述最美逆行者的故事。片中刘培夫妇、袁晓珊、黄颖等多名医护人员,以第一人称“日记体”的形式,通过生活化的表达,向受众讲述了抗疫前线“我在现场Live”的工作、生活经历。正是这些最美的“逆行”,向全社会传递了勇敢和信心。山东广播电视台也专门开辟“战疫一线Vlog”专栏,《战“疫”前剪掉心爱长发 山东援鄂医疗队员笑着哽咽:有点想哭》《山东高密小伙连续十几小时自驾送到湖北一批口罩》等在网上引发广泛共鸣。上述这些创新性的表达与传播手段,不仅提供了真正来自民间的战“疫”细节,提高了纪录片的表现力和感染力,同时也显示了民间影像在大事件中的高参与度。

3.“旁观”美学:直接电影拍摄手法还原事实经过

疫情作为一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没有给纪录片拍摄留下太多的时间进行策划。国家卫健委中国人口宣教中心与优酷网、中国传媒大学联合出品的5集纪录片《第一线》采用现场全程记录的方式,以直接电影的拍摄手法还原事实经过。直接电影是一种“旁观”的美学,追求一种过程性、非干预式记录,创作者明确拍摄对象、事件以及拍摄目的,但是基本不清楚事件的走向和最终拍摄结果。纪录片《第一线》中的许多故事都是临时捕捉,摄影师往往手持摄像机处于紧张状态,等待非常事件的发生,后期通过“同期声+无画外解说”的方式,尽可能忠实呈现不加控制的事件。如第5集围绕社区展开拍摄时,摄制团队偶遇前来买药的90岁高龄老太,出于对事件的敏感性,纪录片创作团队现场直接更改了拍摄计划,全程记录下老人几经辗转独自买药的画面。此时的创作者是旁观者,主创人员最大限度克制对事实走向的介入,由此增强了受众通过影像对现实的感知与认识。纪录片《第一线》还使用了大量跟拍镜头,晃动的镜头、嘈杂的环境、来不及进行构图的画面,还原了事件发生的现场,加大了事件真实性和突发性对于受众的视觉冲击。

4.个人叙事:构建海外受众熟悉的独特语态

新冠肺炎疫情,全世界都十分关注。抗疫题材纪录片以“个人叙事”为基本要素,用个体叙事展现宏大主题,通过记录疫情期间的感人故事,传递出爱、力量与希望。日本导演竹内亮拍摄的抗疫题材纪录片《南京抗疫现场》忠实记录了疫情暴发以来南京这座城市的防疫日常:手持测温仪守卫大门的保安大哥,餐饮店全副武装、坚定“无接触”理念的工作人员,老师录制线上网课,督促学生完成课业等,这些个体叙事不仅是中国抗疫现场的还原,在传播中能够得到更广泛的认可和接受,更是一种精神价值的表达与传递。再如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国际电视台推出的全国首部英文抗疫纪录片《武汉战疫纪》,该片聚焦战疫期间的普通人:靠“拼命吃”维持高强度工作的护士、忙到没空聊天的快递小哥、上门排查敲肿手指的社区工作者等,在英文解说及中英双语字幕的诠释下,《武汉战疫纪》用海外受众熟悉的语态和叙事,讲出了中国抗疫故事。这部纪录片不仅让国际受众更全面地了解“中国抗疫”过程,而且还从关注人类共同命运的广度,为“全球抗疫”提供了宝贵经验。纪录片《武汉战疫纪》片尾传递出必胜的信心,一位医生对着镜头缓缓说道:“潘多拉的盒子已经打开了,灾难、疾病、恐惧都跳了出来,但盒子里还留下了一样东西——希望。只要希望还在,之前的一切苦难,都不会是问题。”

加缪在《鼠疫》一书中所说,“人类能在这场鼠疫和生活的赌博中,赢得的全部东西,就是知识和记忆。”多少年后,当人们的记忆变得模糊,这些非常时期的抗疫题材纪录片,将成为人们铭记历史的流动相册。

参考文献:

[1]王忠波  陶然.网络视频节目——凝聚抗疫必胜的信心力量.中国军网,2020年3月29日.

[2]江礼贤.微纪录片:疫情危机中的“纪实先锋” . 人民网,2020年4月13日.

[3]牛光夏.抗疫影像,记录有体温的历史.山东艺术网,2020年2月28日.

[4]张榆泽.纪实影像生动呈现抗疫精神.光明日报,2020年2月19日.

[5]闫仪  陈琪.开州推出抗疫纪录片《在“疫”线》 平民英雄大片引全城热议.华龙网,2020年4月10日.

[6]李夏至.央视纪录片全面反映防疫抗疫史.北京日报,2020年4月2日.

[7]黄艳如.疫情当前,上海纪录片人不喧哗、自有声.澎湃新闻·澎湃号,2020年2月4日.

[8]常宇峰.抗疫纪录片:讲述抗疫故事.传递中国声音.人民日报海外版,2020年4月30日.

[9]韩飞  胡淼.向国际社会展现抗疫中的中国速度、中国精神与中国力量——国际传播视阈下纪实影像参与的中国抗疫图景建构.中国社会科学网,2020年4月30日.

[10]韩飞  张嘉琪.战“疫”一线的静观与深描——评纪录片《第一线》  中国艺术报,2020年4月24日.

[11]顾亚奇.抗疫纪实影像:中国精神的生动表达.光明日报,2020年4月29日.

[12]吴翔.英语纪录片《武汉战疫纪》缘何赢得全球网友点赞.中国日报网,2020年3月31日.

[13]韩飞.疫情防控阻击战中的“纪录力量”.中国艺术报,2020年3月4日.

[14]钱远刚.挺起悲壮的脊梁 抒写战疫新篇章.文艺报,2020年3月13日.

(作者系江苏省常熟市广播电视台节目中心总监、高级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