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动自行车进楼入户的风险,你考虑过吗?
- 21-05-28 18:20:13
- 阅读量:0
5月10日,四川成都一小区电梯内,一辆电瓶车在进入电梯后突然冒出烟雾,随后起火爆燃,造成5人受伤,其中包括1名婴儿。
3秒内,火焰瞬间吞噬整座电梯!该事件视频传播后,电动车的安全隐患问题再次成为公众的焦点。
对此
我市是否存在
电瓶车“入楼入户”情况?
相关部门又该如何监管?
一起来看记者的调查
电瓶车“入楼入户“依然存在
这两天,记者对市区部分小区进行了探访。调查中发现,电瓶车“入楼入户”的情况普遍存在。在世茂河滨,多个楼栋的一楼大厅和过道都化身为电瓶车停车场,不少电瓶车停放在此。记者蹲守的半个小时里,即有两位住户把电瓶车推入电梯:其中一位的电瓶车上坐着两三岁大的幼童,搭乘电梯上行;另一位则推车搭乘电梯至负一楼停车库。
住在世茂河滨的顾阿姨告诉记者,高层负一楼的自行车库可以免费充电,但是由于车库通道坡度较大,推电瓶车上下车库并不方便,因此不少人都通过电梯进出车库。“大家把电瓶车停放在大厅和过道里,充电的时候进库,电瓶车停在大厅确实影响美观,也存在安全隐患。”
在上海大花园,也有不少高层的住户直接将电瓶车停在楼下和过道中,甚至有住户直接把家中的电线板从窗户中悬挂而下,给电瓶车充电。记者询问时,违规市民回复道,“平时晚上都停充电棚,中午时间短来回到车棚不方便,我就停在楼道一会儿,也不充电的。”
据了解,上海大花园每栋高层的负一楼都有电瓶车停车库,并安装有充电桩,充电时按时间计费,一块钱可以充电四个小时。此外,小区还装有地面充电桩和车棚,在小区的一个露天充电棚里,记者注意到,一个充电棚一次可满足十辆电瓶车同时充电,但是正在充电的电瓶车不多,大多是不充电的电瓶车“占位”停放。
上海大花园物业项目经理陈峰告诉记者,小区的电梯容量有限,大电瓶车难以进入电梯,但小电瓶车进电梯的现象依然屡禁不止。“特别是72号楼较为严重,当时开发商设计的时候,72号楼进出车库的坡道比其它楼的坡道更陡一些。”
在市区世纪新城小区,物业工作人员告诉记者,对于电瓶车“入楼入户”的现象,小区物业一直在做相关宣传提醒工作。“我们对电动车上楼的行为特别重视,网格员、党员也做了相关的宣传工作,挨家挨户的门上张贴电动车不能上楼的通告。”世纪新城好未来物业管理有限公司经理梅如强说,小区共有10栋楼,22组电动车充电桩,每组有12个插头,基本满足小区住户的充电需求,但依然有不少电瓶车车主“冒险”将车推入楼道或带至家中。
多措并举全面整治
不等事故来“敲门”
在记者走访过程中,针对电瓶车“入楼入户”的情况,有部分小区开发商在楼层设计的时候就做了相关考虑。如市区凤凰曦城、宝带花园、东润第一城、凤城国际、美好上郡等小区的地面一楼用于停放电瓶车。
市区财富广场是商住一体的高层公寓,为了阻止电瓶车进入电梯,财富广场用上了“黑科技”——电梯“阻车”系统,用智能化手段阻止电瓶车进入电梯。“当电动车、液化气钢瓶进入电梯时,会触发电梯传感器,电梯立即停止运行。”海陵区城中街道洧水社区党总支书记王大进介绍,2019年,财富广场就安装了电梯“阻车”系统,是全市第一个安装此系统的高层公寓。
目前,上海大花园共有11栋高层,5月初物业在小区每栋楼的每层楼道每户电梯前都张贴了海报和宣传单。“今年我们还将在小区安装4个可以自动断电的智能车棚,增加80个充电插头。在保障安全的情况下,满足大家的充电需求。”上海大花园物业项目经理陈峰告诉记者。
在这里
我们也鼓励广大市民从自身做起
规范充电行为
主动对电瓶车进电梯说‘不’
新闻链接
电瓶车火灾防患小贴士
要定期检查电瓶车、定期更换电瓶
建议每半年至一年到维修点做一次检查。根据有关技术标准,电瓶车普通电瓶的使用年限为1.5年-2.5年,建议定期更换电瓶。
按规定停放电瓶车
切勿同时多充,当多辆电瓶车同时充电时,会导致电压不稳,易引发安全事故。另外,私拉电线充电,也会埋下安全隐患。
专位专充,严禁私拉乱接
电瓶车充电一般在6至8小时,超时容易造成自燃。不能使用无套管的线充电。充电桩要在室外,电瓶车充电棚要独立于其他建筑,充电棚内消防设施也要齐全。
正确使用电瓶车
不擅自改装、扩容电池,不能随意更换与电瓶车不匹配的部件;尽量避免使用街头快充;注意防止雨天电机浸水。
记者:程 娜 石 蓉
责编:邵晓霞
审核:季 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