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州:长江沿岸特色田园乡村“各美其美、美美与共”
浩荡长江奔流向东,像一道彩练划过,为泰州孕育了近百公里“黄金岸线”。践行“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理念过程中,泰州通过政策引领、财政支持等方式,打造了一批各具特色的沿江特色田园乡村,让长江母亲河沿岸的村庄院落实现了“各美其美、美美与共”。
浅冬恰逢暖阳。上午,47岁的张小军来到自家农场,收取之前放下的蟹笼。从去年年初起,泰州市1万多名长江渔民响应全面禁止生产性捕捞的号召,全部退捕。张小军从一个以捕鱼捞虾为生的渔民,“洗脚”上岸,通过流转村里土地经营起了家庭农场。“村里帮了我不少忙,帮我征地,每年每亩田还有补助。还请专家来帮我进行养蟹池塘的技术指导,让我少走了很多弯路。”
张小军的家庭农场采取稻蟹综合种养模式,稻田种植水稻,引长江水灌溉,田周开挖围沟,放养蟹种、青虾、鳜鱼等。眼下,水稻已经收获,蟹虾等水产品还在源源不断收获中。今年,百亩稻田预计收获水稻11万斤、鱼虾河蟹近2万斤。张小军说,自从弄了农场之后,收入翻番,生活越来越好。
近年来,张小军所在的新星村坚持保护与发展并重,依托沿江禀赋优势,打造“稻田+”产业,努力建成承载乡愁的“诗与远方”。泰兴市滨江镇党委书记黄峰介绍,新星村按照“村庄规划好、环境治理好、设施建设好、便民服务好、产业发展好”的五好标准,累计投入政府资金1900余万元,吸收社会资金近8000万元,持续加大基础设施完善,统筹实施项目招引建设。
从新星村沿着长江岸线蜿蜒向东5公里,是虹桥镇三桥村。在这里,大江风光与特色田园融合成了最美的生态画卷。因为受长江冲击而成,三桥村形成了大大小小若干个圩田和圩村。村庄种有樱花、桃树、金边黄杨等树种,绿化覆盖率达41.3%。桃花流水鳜鱼肥,丰富的水资源和独特的农村风貌,吸引了不少游客前来垂钓、游玩。
虹桥镇三桥村村民孙铁龙在村里开了一家农家乐,有4间客房、3个餐饮包间,炖土鸡、清蒸鳜鱼、大骨头汤等是店里的特色菜,前来吃住游玩的游客赞不绝口。孙铁龙说,村庄环境变美了,乡村旅游项目越办越好,人气也越来越旺。“现在一个月的营业额就有五六万块钱。”
在当地政府扶持下,村庄还有4家民宿正在兴建,致力将三桥村打造成集旅游、休闲、观光于一体的网红打卡地。
按照“因地制宜、一村一策”的原则,泰兴市积极探索将大江风光与田园风貌相融合,着力打造沿江特色田园乡村,是泰州推动沿江特色田园乡村建设的缩影。
在靖江市,新桥镇新合村2.6公里长江岸线曾经遍布着鱼塘和船厂,江滩不绿、芦苇零星,水鸟不见踪影,来来往往的车辆让路边的植被蒙上了厚厚的灰尘。为了还村民宽阔江面和清新空气,新合村秉持生态惠民理念,大力推进湿地公园建设。如今,鱼塘被中山杉、芦苇等植物覆盖,江堤文化、渔文化、红色文化相互交融,一幅水美、岸美、环境美的生态画卷已经铺展开。在医药高新区(高港区),永安洲镇依托传统渔业捕捞文化,建起了丰汇河豚主题庄园,小小河豚写出了渔民转业转产大文章,实现了村庄环境美化和群众增收致富。
作为全省建设特色田园乡村“首提地”,泰州一直在致力打造乡村振兴“试验田”,积极探索可复制的特色田园乡村建设示范样本,努力呈现“城市让生活更美好 乡村让城市更向往”的美好图景。近年来,全市累计投入2.5亿多元,撬动资金超过20亿元,实施了19个省、市试点和59个市级创建村,创成省级特色田园乡村36个,市级特色田园乡村38个,总数居全省前列。
全媒体记者:徐少卿
编辑:程 娜
责编:邵晓霞
审核:唐 波
- 三农|特色农产品展销 让游客领略兴化“千垛百味”2025-03-27
- 关注|泰州批准新建35家市级重点实验室2025-03-27
- 提醒|泰州交警发布清明出行指南:避开高峰 绿色祭扫2025-03-26
- 聚焦|2025“苏韵乡情泰州泰美”乡村休闲旅游农业推介暨“垛田花2025-03-26
- 聚焦|中国医药城加快打造长三角创新药研发新高地2025-03-25
- 奋进|打造千亿级汽车及零部件产业集群 塑强泰州制造“新势力”2025-03-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