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播悦读•悼念泰州人曹景行】我经历的电视新闻直播

  • 22-02-11 19:25:38
  • 阅读量:0


朗读:葛尧

葛尧,泰州电视台主持人。

个人标签:自己想要的东西,要么奋力直追,要么干脆放弃。

 我经历的电视新闻直播(节选)

作者:曹景行

我一直认为直播是电视新闻的“最高境界”,主要就在现场的不可控。那种事前把每分每秒都安排得死死的,还要层层审阅,到时只是照着本子“上演”,其实算不上新闻直播。即使像这次“丰收节”直播准备算是充足,到时还是需要应变各种状况。

评论在直播中起了时间“松紧带”作用,随时可以填补空档,衔接上下环节。评论也必须根据直播内容的推进和新的变动,及时提出相应的观点和信息,起到丰富和深化之效,有时更可画龙点睛。如何临场发挥,就看评论员平日的功底了。

这次直播对我还有特殊意义。今年正是我做电视新闻节目二十年,也是直播新闻评论二十年。当时的凤凰卫视初创未久,一切都可以尝试,做人家没做过或不敢做的事情,包括即时新闻评论。最早一次是1998年3月北京“两会”报道,那时我连聘用合同还没签,就被推进演播室做评论,穿插在“两会”新闻特别节目中,每晚五分钟直播。题目我自己定,说什么也自己考虑,没有任何限制当然也没有人帮你。好在我在平面媒体上写了十来年的新闻评论,就看如何用声音来表达了。我不怎么怕镜头,就是对着灯光眨眼多了,内心还是有点紧张。

直播不仅能对新闻事件最快做出反应,而且还能够大幅降低运作成本。由此又萌发出新的节目形态即新闻评论,其重要性和盈利能力很快就超出新闻节目本身。

随时准备直播已经成为我们的职业习惯。像“9·11事件”发生时我已下班回家,听到最初的报道马上打车返回电视台,一路打电话了解最新情况。其他同事不用通知也都赶了回来,有的主持人穿着汗衫短裤就坐上主播台。说直播是做新闻的“最高境界”,就是这个意思,如此经历人生能有几回!

未来新闻直播又将如何?我期待5G时代带来的新的机会和新的刺激,电视新闻频道甚至平面媒体都可能转变为内容极为丰富、成本大为降低的新闻直播平台。有才华的新闻工作者,不论是记者还是评论员,不论年轻的还是资深的,不论原来是传统媒体的还是新媒体的,不论原来是电视台、电台的还是报纸杂志的,都将到新闻现场拿着手机做直播。那一定是未来整个新闻事业的“最高境界”,今天已隐约能见雏形。

曹景行来泰寻根

民国著名文化人曹聚仁,是著名的记者、作家,横跨政治、历史、新闻和文学“四界”,是国学大师章太炎先生的入门弟子,并与鲁迅交往密切。曹聚仁出生于浙江兰溪,在其著作中,他称自己是泰州人,并跟一代评话宗师柳敬亭血脉相承。然而,终其一生,曹聚仁都无缘来访泰州。2015年10月21日至22日,曹聚仁的长女,著名配音演员、导演曹雷,和次子凤凰卫视资讯台副台长、著名时事评论员曹景行一行来泰,开始了为父圆梦的寻根之旅。

曹景行、曹雷走访了望海楼、梅园、柳公祠等地,泰州的一草一木,让他们倍感亲切。

曹聚仁生前与京剧大师梅兰芳也是好友,在梅兰芳纪念馆,曹景行和曹雷向梅大师的塑像敬献花篮,表达了晚辈的敬意。

泰州著名评话大师柳敬亭原名曹永昌,15岁时因故隐姓埋名,改成柳敬亭。曹聚仁生前经过多番详细考证后,认为自己可能是柳敬亭的后裔,并在其自传《我与我的世界》中写道,柳敬亭是和他血缘最相近的曹家人,也是他一生最敬仰的族人。

在柳园内的柳公祠,曹景行、曹雷详细询问了当年柳敬亭的生活区域,南门外东打渔湾的具体方位,立在柳公祠前,他们百感交集。“泰州的历史文化名人众多,而且,在明代尤为集中,这样的现象值得研究。”曹景行说。

曹雷说,他们姐弟尽管从父亲口中听说过泰州,但对泰州了解甚少。这两天,走马观花,行程匆匆,感觉这座城市既拥有传统文化遗存,又随处可见现代景观,环境优美,百姓安居乐业,他们非常喜欢。


◆本信息图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以便发放稿费。

编辑:康希

责编:赵倩倩

审核:吴军



评论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