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堰经济开发区:精耕“亩改田” 论出“高产区”【亩均论英雄 工业强市行】

  • 22-01-08 19:20:05
  • 阅读量:0


姜堰经济开发区把“亩均论英雄”改革作为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激发增长动力的有力抓手,精耕细作“亩改田”,推动园区经济高质量发展。


时值深冬,江苏邦富莱苏蒙新材料有限公司的生产车间内,各类机械高速运转,经过配料、混料、成型、热处理等工序,一个个磨料模具产品走下生产线。严亮作为公司的研发总监,这段时间尤为忙碌。



邦富莱苏蒙新材料只是姜堰经济开发区众多企业转型升级、突破发展瓶颈的一个缩影。亩均论英雄改革工作开展以来,姜堰经济开发区致力项目劣“退”优“进”,推动用地结构往“优”调,产业布局往“聚”转,累计培育专精特新企业14家,“科技小巨人”企业11家,新增2家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


姜堰经济开发区经济发展部部长王华:“加快‘技术创新’,以‘技改’支撑‘亩改’,鼓励11家企业利用520亩存量土地实施技改项目,推动76家企业‘零新增用地’,实施技改项目87个,预计未来可新增开票40亿元,税收2亿元。”



在“亩均论英雄”政策激励下,天马塑料进军EPP可发性聚丙烯制品领域,投入1000万元用于新设备的采购,在短期内形成产能。目前该类产品已成为公司新的经济增长点。


“亩均论英雄”是推动资源要素向优质高效领域集中、破解土地要素紧缺瓶颈的有效措施。江苏龙邦碳纤维材料有限公司落户后,长期没能投产达效,去年,土地被姜堰经济开发区回收,并用于江苏泰达控股集团投资的智慧化工厂项目。如今,一座标准化厂房已经拔地而起,投产达效后预计可新增开票销售15亿元,新增入库税金7600万元。



过去的一年,姜堰经济开发区深入实施“亩均论英雄”改革,向土地“存量”要发展“增量”,坚持税收、技术、排放、能耗“四论”并举,催生一批“吃得少、产蛋多、飞得远”的“俊鸟”企业,累计盘活低效闲置用地2400多亩,工业企业亩均税收增长26.5%。


全媒体记者:吕 阳(姜堰台)

编辑:陈丹丹

责编:悦   鸣

审核:戴浪青

评论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