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年前,泰兴经济开发区早已布下一盘大棋!

  • 21-10-21 20:25:13
  • 阅读量:0

偌大的厂区里,纵横交错的管道和5台近20层楼高的裂解炉比肩而立,大屏可显示企业各工区的生产状况和安全运行状况,现代化的监控室里,工人们通过电脑操作即可实现大部分的生产指令发送和调度管理……



新浦烯烃(泰兴)有限公司,也是新浦化学的全资子公司,项目总投资55亿元,其年产110万吨轻烃综合利用项目可年产65万吨乙烯、12万吨丙烯、1.45万吨氢气、4.5万吨C4、3万吨甲烷、4.5万吨裂解汽油等。这一项目,使泰兴经济开发区成为国内第一个使用清洁能源生产“大乙烯”的化工园区,完全实现“自给自足”,通过“补链”真正实现产业链的“上拓、下延”。



透过今天的新浦模样,小编触摸到了泰兴经济开发区从无到有、从有到优、从小到大的“金钥匙”——着力补链条,伸展工业“枝叶”;着力聚集群,繁茂工业之“林”。


而这一切

要从1995年开始说起


回顾泰兴经济开发区筚路蓝缕、奠基立业的历史岁月,今天请看第二篇——



赵国平,1992年11月至2002年9月,先后任泰兴经济开发区管委会主任,泰兴市副市长兼经济开发区党工委书记、管委会主任。


1991年5月,泰兴县委、县政府决定,在沿江建设化工开发区,走化工聚集发展、污染集中治理之路。


起初,泰兴市委、市政府(泰兴1992年撤县建市)动员本市区域范围内的化工企业搬迁到开发区,并出台“飞地”政策,鼓励各乡镇、部门到开发区办企业。


“但这种发展模式很快就进入死胡同,一则当时人们的环保意识没有那么强烈,搬迁到开发区需重新征地,增加征地成本;二则本位主义思想严重。”赵国平回忆,当时本市内的老企业不愿意迁进,对外又招不到新项目,开发区的工作几无进展,“自己晚上愁得都睡不着觉”。


泰兴经济开发区发展

一度进入了痛苦徬徨的困难期

路在何方?

开发区一班人苦苦思索着

经过多方考察、学习后

定下了这样的目标

▽▽▽

招引大项目

培育龙头企业或产业

走产业集聚之路


泰兴没有石油、煤等资源,也无大型化工仓储基地,发展石油化工、煤化工不现实,也无优势。但泰兴经济开发区地处沿江,拥有长江黄金岸线,发展大吞吐量、大用水量的盐(氯碱)化工不失为一种现实而理性的选择。


招引盐(氯碱)化工龙头企业

成为泰兴经济开发区的“第一要事”


机遇总是偏爱有准备的人。1995年9月,江苏中丹集团董事长张正西提供一条重要信息:新加坡泛亚集团在盐城大丰投资的新浦化学公司苯胺项目,因需要原料氢气,计划在长江沿线选址筹建4万吨离子膜烧碱项目。得到消息,泰兴经济开发区立即将新浦化学公司领导邀请到泰兴考察。



当时的泰兴经济开发区基础设施落后,道路车子进不去、人走不稳,江边杂草丛生,坑坑凹凹。开发区虽然十分热情,但投资方疑虑较重。经过多方努力,1995年12月双方进入实质性谈判。历时五天四夜的谈判,坚持算大账、算长远账,该给的优惠条件一次性给足,并承诺配套万吨级通用码头和化工专用码头,1995年12月27日新浦项目终于成功签约。“对新浦项目的引进,虽然付出了代价,但就开发区而言,‘总算是抱了一只能下蛋的母鸡’。”赵国平笑言,这对开发区走产业集聚之路找到了突破口,是值得的。


接下来,还发生一个戏剧性的插曲。盐城方面知道泛亚集团与泰兴签约后,市领导亲自出面做工作,表示泰兴方面给的优惠政策同样给、不打折,希望新浦留在盐城发展。为防止“生变”,泰兴经济开发区与时间展开了赛跑,以最快的速度拿出了总投资达3000万美元的项目可行性报告,完成了项目前期所需的所有备案材料,“特事特办”,赶在1995年12月31日领到了营业执照。当晚,将营业执照送到大丰时,正在大丰出席迎新年联欢会的新加坡新浦化学有限公司董事长曾宪相先生十分感动,当即在联欢会上宣布离子膜烧碱项目在泰兴经济开发区落户的消息。这彻底打消了盐城方面挽留新浦的念头,同时开发区的办事效率也增强了新浦对泰兴项目的信心。



新浦化学一落户,泰兴经济开发区围绕氯碱产业链接长加粗,在专家指导下,绘制成“产业树”,实行产业链招商。招商人员围绕产业链做文章,编制招商资料,有针对性地跑国家行业部门、国外大公司驻华办事机构、沿海经济发达地区开发区;到上海、北京等国内大城市和日本、欧美地区,开展定向招商活动;同时组织年轻干部到国家部委“挂职”,获取相关信息,抓好跟踪服务,促进补链强链项目落地。很快,法国爱森絮凝剂、荷兰阿克苏诺贝尔等世界500强企业相继落户,同时开发区还与日本、德国、法国、美国、芬兰及中国台湾地区、大陆一批知名化工企业进行深层次的交流洽谈,扩大了开发区在国内外的影响力,氯碱产业链成了支撑泰兴经济开发区产业招商的一张名片。


如今,在泰兴经济开发区,以新浦化学(泰兴)有限公司为龙头的氯碱、烯烃两条精细化工产业链,集聚上下游企业90多家,产业规模达500多亿元,“十四五”末有望突破1000亿元。此外,依托延伸产品氯乙烯、苯乙烯、丙烯酸及酯等关键原料优势,发展的新材料产业也呈方兴未艾之势,产业规模达300亿元,“十四五”末有望突破500亿元。


“随着新浦乙烯项目的上马,泰兴经济开发区又迎来化工新材料的艳阳天,下一步应该向高端新材料产业继续攀升!”赵国平说,“未来一定会在做大做强产业的轨道上越走越快,最终成为全国乃至全世界最具特色的绿色优美的新材料产业基地。”


来源:智慧泰兴

编辑:徐佑阳

责编:周   静

审核:唐   波

评论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