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学后,你家孩子在干啥?靖江这些学校做法来了…
- 21-09-25 11:07:54
- 阅读量:0
“双减”政策出台
第一个学期各校
是怎么做的呢?
靖江市不少学校
已经行动起来了
一起来先睹为快!
滨江学校
着力打造“三个课堂”
“第一课堂”在教室。学校规定每节课有不少于15分钟的书面练习,让学生在课堂熟悉所学新知识。教师“把脉”学情,当堂的问题及时解决,不断降低学生对当堂所学知识的陌生化。
“第二课堂”在校园,并设置多个学习场地。每周三,跨年级、跨班级、跨师资开展丰富多彩的社团活动。学校提供了体育、音乐、舞蹈、美术、科技等个性化资源。
“第三课堂”在校外。秋学期,学校将利用假期,进行项目化实践活动。走进研学基地、植物园、企业等校外课堂,让学生在实践中锻炼和成长。
此外,学校还在作业管理上下工夫,根据学生年龄特点和学习规律,布置分层作业、弹性作业和个性化作业,加强作业检查指导,对学生作业中存在的普遍性问题及时在课堂上统一反馈、讲解、辅导。
外国语学校城南分校
“三段式”“两段式”“走班制”
教孩子们跳儿童舞
外国语学校城南分校自9月13日起提供课后服务,目前有400余名学生参加。
老师指导画画
周一至周四,学校在低年级实行“三段式”、中高年级实行“两段式”课后服务。以低年级实行的“三段式”为例,第一时段为“学习时分”,进行课堂巩固练习,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作业习惯,及时解决学生的作业困难,提高学生作业的质量与效率;第二时段为“活动时分”,鼓励学生参与绘画、手工、游戏、跳绳等活动;第三时段为“阅读时分”,学生可根据自己的兴趣选择喜爱的绘本、读本进行自主阅读。
观看科普视频
此外,学校在每周五实行走班制校级社团+年级社团的服务方式,开设一系列符合儿童身心发展特点的课程,让孩子们在成长历程中体验到获得感和愉悦感。
孤山镇中心小学
让“民乐之光”照亮课后服务
“让每个孩子至少学会一种乐器”是孤山镇中心小学确定的目标之一。学校在课后服务中出新招,开设“民族乐器进校园”校本课程,通过“乐器进校园”的形式进行零起点教学,将乐器渗透到课后服务教学之中。
今年秋学期,孤山镇中心小学推出新举措。学校课后服务分为两个时段进行,第一时段主要以温习功课为主,一二年级学生在教师的带领下巩固当天所学内容;三至六年级完成家庭作业、预习新课,同时本班任课教师进班为学生答疑解惑。第二个时段主要是各类兴趣活动:低年级以绘画、音乐、室外活动等为主;中高年级则以自主选择为主,学生可以自主选择参加学校特色乐器学习班,也可以参加体育活动及课外阅读活动…丰富多彩的活动让课后服务有“声”有“色”。
生祠镇中心小学
注重打造学生健康体魄
足球运动,在生祠镇中心小学课后服务中扮演着重要角色。作为农村体育特色学校,学校根据自身特色在加强学生体育锻炼中做了有益尝试。
据悉,学校课后服务中的一节足球课是45分钟,从下午4:30开始至5:15结束,训练内容包括身体训练、技术训练和战术训练。小编在现场看到,球场上孩子年龄有大有小,有男孩还有女孩,大家分组进行各种个人技术练习及战术训练。
“足球运动本身能全面提高孩子的奔跑能力、控制重心能力、对抗力量、耐力和柔韧性等身体素质,改善学生身体机能,也有助于培养他们的团结协作能力。”生祠镇中心小学相关负责人表示。学校在课后服务中推动全员参与体育锻炼,力求让每一名学生在不同学段都有适合的项目。
来源:靖江教育
编辑:陈 欢
责编:邵晓霞
审核:莫 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