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北最早,泰州首个……

  • 21-04-04 20:33:35
  • 阅读量:0

清风拂松柏

清明祭忠魂

每个时代都有英雄

他们为了国家

为了民族

奋勇上前

视死如归

泰州地区是革命老区

第一、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

随着泰州地区各地

党组织相继建立

革命的星星之火

燃遍泰州大地

革命先烈们

不怕流血牺牲

开展武装斗争

建立了苏维埃政权

声势浩大的五一农民暴动


1928年4月,中共江苏常委兼农委书记王若飞到如泰地区视察,向泰兴县委书记沈毅传达省委发动“五月暴动”的指示。4月中旬,沈毅在泰兴刁家网会晤中共如皋县委书记王盈朝,同时派人与泰州县委联系,三方决定于5月1日同时举行农民暴动。



泰兴县委积极做好暴动前的各项准备工作,发动各地农民协会收集武器,并召集能工巧匠秘密赶制武器。沈毅指挥党员骨干在刁家网西边的八字桥设伏,夺取泰兴县警察局运往古溪派出所的枪支弹药。八字桥夺枪,惊动国民党泰兴县当局。为防止敌人报复,沈毅决定将暴动提前到4月30日。



4月30日下午,沈毅在刁家网刁氏宗祠主持召开暴动誓师大会,大会结束后暴动队伍分多路进发。暴动农民高呼“打倒土豪劣绅”“耕者有其田”等口号,所到之处红旗招展、锣声震天,地主豪绅闻风丧胆,弃家而逃。各地农民纷纷加入暴动队伍,烧毁土豪劣绅房屋以及大量租债簿和契约,收缴地主的粮食。5月3日,暴动队伍集结于耿家园,准备赴赵家庄与如皋暴动队伍会合,不料,遭遇如皋、泰兴、泰县、靖江四县警察大队的夹击。因敌我力量悬殊,斗争失利。暴动失败后,敌人先后枪杀共产党员和革命群众200余人,沈毅也被捕牺牲。


苏北地区最早的红军如泰工农红军


1929年8月28日,苏北地区最早的红军——如泰工农红军成立。次年4月3日,中国工农红军第十四军成立,成为土地革命时期江苏境内唯一列入中央序列的正规红军武装


1929年8月28日,中共如泰中心县委将如皋、泰兴等地的红军游击队集中整编为如泰工农红军,共120多人、80多支枪、10多门土炮,设如皋、泰兴两个分队,主要活跃于泰兴、靖江、泰县、如皋边境地区。到10月中旬,如泰工农红军先后袭击了石桥头、大石家庄、申家埭等地的警察和地主武装。


此间,中共江苏省委先后派出薛衡竞、黎昌圣、张爱萍等军事干部到如泰红军中担任领导。薛衡竞将如泰工农红军整编为一个大队,下辖两个中队。整编后,红军先后取得攻打马家坪、镇涛区公所、野吴庄、蒋垛区公所、顾高据点等胜利。至10月份,红军队伍发展到200多人,开辟了东至如皋镇涛,西至泰兴黄桥,南到长江边,北至通扬运河的大块游击区。


1930年3月,中共中央和中共江苏省委决定将南通东区和如泰地区的红军游击队整编为中国工农红军第十四军,军长何昆,政委董畏民(后为李超时),参谋长薛衡竞,政治部主任余乃诚。通海红军编为第一支队。如泰红军编为第二支队,支队长由何昆兼任,政委黎昌圣,下辖三个大队。



1930年4月3日,红十四军在如皋西南乡贲家巷举行了成立大会,红军主力500多人。红十四军成立后,广泛开展游击战争。第二支队先后攻打长安市、卢家庄、西来庵、老户庄、顾高庄等反动军警和地主豪绅盘踞的据点。军长何昆在4月16日攻打老户庄的战斗中牺牲后,政委李超时兼任军长。



开创苏中革命运动先河的蒋垛苏维埃纪念政府


1930年3月26日,通海地区5县县委联席会议作出尽快建立加强苏维埃政权的重要决议。4月,中共泰县县委根据省委、特委加强政权建设的指示,在蒋垛地区成立了区苏维埃政府,钱德甫任主席,政府下设土地分配委员会、裁判委员会。


新成立的苏维埃政府领导农民没收地主土地并重新分配,领导手工业者、长工向土豪劣绅追讨工钱。



蒋垛苏维埃政府开创了苏中革命运动先河,为抗日战争、解放战争积累了许多宝贵经验。


与此同时,泰兴古溪也成立了苏维埃政府,尹之初任主席。在古溪区的影响下,黄桥、震东、横垛等地也相继建立苏维埃政府。


蒋垛苏维埃纪念馆



2001 年 6 月,占地 7000平方米、建筑面积250平方米的蒋垛苏维埃纪念馆落成,馆区建有纪念碑、纪念塔各 1 座、孟起安等烈士墓30 座。


蒋垛苏维埃纪念馆是目前江苏境内唯一的苏维埃纪念馆,馆内陈列的珍贵照片和革命文物,见证着泰州地区红色政权的诞生。


蒋垛苏维埃纪念馆位于蒋垛苏维埃公园内,是全省爱国主义和革命传统教育基地,庄严肃穆、生机盎然。纪念馆内记载原泰县第一个党支部创立经过、红十四军的兴衰历程,苏中第一个苏维埃政权诞生、发展、斗争、失败、转型的过程。


编辑:石蓉、周静

责编:邵晓霞

审核:戴浪青

评论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