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造“3天一层楼”的“深圳速度”,竟是这位泰州老乡!

  • 20-10-14 16:55:47
  • 阅读量:0

10月14日上午

深圳经济特区建立40周年庆祝大会

在广东省深圳市隆重举行

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

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出席大会

并发表重要讲话

曾以“深圳速度”闻名的

这片热土上

有许多“拓荒牛”

而这背后不乏泰州人的身影

↓↓↓



“深圳速度”背后的泰州人

“1979年

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

画了一个圈……”

这里从此翻天覆地

从一个小渔村

变身为国际大都市

1982年

泰兴人孙秀峰

带领一班建筑工人

在深圳比了一场“竞赛”

他们在深圳大展拳脚

创造了“三天一层楼”的

“深圳速度”

1984年1月24日,在深圳视察的邓小平来到国际商业大厦22层的顶楼天台,眺望初具规模的罗湖新城区。陪同视察的时任深圳市委书记梁湘、副书记周鼎指着在建国贸大厦旁边的湖心花园大厦汇报说,那两幢楼是江苏建筑队伍施工的,超过了香港7天一层的速度。小平同志高兴地说:“这就叫‘深圳速度’!

湖心花园大厦是泰兴人建的,而“深圳速度”,就缘起于一次“打赌”。

1982年,时任江苏省第一建筑安装公司副经理的孙秀峰带领着公司第三工程处100多名基建工人来到工地,开始了中国改革开放第一城的拓荒。他们接到的工程就是湖心花园大厦的建设。

【今年89岁的老人孙秀峰在家中】

湖心花园大厦,深圳首批高层商品住宅楼,两幢楼各24层,共计18000多平方米,总造价2654万港币。当年,孙秀峰带领的这支施工队总计100来人,建过最高建筑7层楼,最高学历中专肄业1人。

孙秀峰遇到的难题还不仅于此,在湖心花园大厦的签约现场,来自香港的甲方施工队主动向孙秀峰发起了一场施工竞赛:“来'比赛'啊,看谁的速度快。”

1984年1月18日,《深圳特区报》这篇《不寻常的竞赛》中写道:“孙秀峰明白这位香港老板提出竞赛的含意,他深知论施工力量和施工经验,他们是第一次独立承建高层建筑,第一线操作工人平均只有2.5级,而对方却是一支搞惯了高层建筑、经验丰富的施工队伍;论设备,对方是全部机械现代化施工,而他们连高层建筑必备的塔吊都没有购到。但是中国工人阶级怎能轻易低头呢?”

孙秀峰应下了“竞赛”。没有钱怎么办?“借”!没有设备怎么办?“借”!连挑泥的担子都是借来的。

靠着借来的钱和设备,1982年6月27日,湖心花园大厦破土动工,头一项工程就是挖土方。原本这项工程打算承包给专业单位,但是经过测算,按工程规模来算,光挖土方的工期就需要2个月。竞赛在即,这怎么耽搁得起?孙秀峰与工人们一合计,决定自己干。他们组织起150人的突击队,经过1个月的连续奋战提前完成土方工程。

大楼盖到第三层,要用78吨粗钢筋。一根钢筋30米长、32毫米粗。当时工程队订购的塔吊和吊车还没有到。为了抢时间,孙秀峰带领工人们十几个人抬一根,硬是把78吨钢材抬上了第三层楼的楼面

“泰兴工人不怕苦,只要手上有的数。”这是当时流传在深圳工地的一句玩笑话。湖心花园大厦的合同工期是16个月。为激励工人多干干好,当时提出“激励措施”:提前一天完工,奖1万块钱港币;推迟1天,罚1万块钱港币;工程质量全优,奖15万港币;职工也是干得多拿得多,干得少拿得少。“激励措施”让工人们形成了争着干、抢着干的热潮,加上吃苦耐劳的精神,湖心花园大厦主体施工平均5.2天一层,超过香港7天一层的速度

1983年3月22日,湖心花园大厦两栋24层楼顺利封顶,10月,室内装修全部结束,湖心花园大厦建成用时15个月。而香港老板自己建的两栋楼才盖了18层。湖心花园大厦在创造“深圳速度”的同时,还夺得了当时深圳市和广东省第一个高层全优样板工程

【退休后,孙秀峰将“深圳速度”挂在书房。】


新闻“1+1”

改革开放以来,深圳与泰州经贸和人文往来日益密切,两地交流互动加强加深。

两地往来互访

近年来,泰州市领导多次赴深圳开展招商考察和专题对接活动,加强与深圳在新兴产业、科技创新等方面的深度对接。

【9月23日至25日,泰州开展深圳资本市场专题对接活动。市委书记史立军带队,拜访深圳证券交易所,与深圳部分券商、基金、创投等业内头部公司负责人展开深度对接洽谈。】


交通联系便捷

·2005年7月1日,在泰州火车站建成通车之际,泰州—深圳K94次列车开通。

·2020年7月10日,泰州始发的D3125次动车组开通,终点至深圳北。

·2012年6月,扬州泰州国际机场开通直飞深圳的航线。

来源:泰州微视听

编辑:潘  虹

责编:邵晓霞

审核:戚  翔

评论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