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旗席卷——泰州各地对日最后一战

  • 20-09-03 09:14:36
  • 阅读量:0

9月3日,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纪念日。在这个属于胜利者的日子里,让我们站在新时代的历史坐标上,再次回望75年前的烽火岁月,一起回顾这段属于中华民族,也属于泰州这片土地的特殊记忆。

日本帝国主义宣布无条件投降后,国民党统治集团为抢夺胜利果实,命令所有日军不准向八路军、新四军投降,所有伪军原地驻守。在此形势下,泰州地区抗日军民遵照党中央、毛主席“首先集中力量解决伪军,或迫其投降、缴械”“将苏中、苏北、淮南、淮北打成一片”的指示,迅速向拒不投降的日伪军发起最后一战。

围攻靖江城

8月17日,驻靖江日军警备队乔口部百余人及伪靖江县公署署长厉石青逃离靖江。留在靖江的伪警察局长陶明德先后将斜桥、新港、土桥、孤山、马桥、柏木桥等据点的伪军警撤回靖城,企图等待国民党军队来援。

中共靖江县委根据苏中区党委“围住陶明德,收复靖江城”的指示,成立围城指挥部,调集部队,围攻靖江城。8月20日,各部队在靖江城附近所有的交通要道口,用泥石和草包堆筑起工事,作好长久围困的准备。参与围城部队和民兵第一天有2000余人,到第三天已达5000余人。

围敌攻城采取军事、政治攻势双管齐下。军事方面,先解决靖城外围据点,将工事筑到城桥头,战壕挖到城脚边,沙袋堆到城门口;选择优秀射手对城头上的枪眼射击,打得敌人不敢露头;号手在不同方位不时吹响号声,迷惑城内敌人,涣散陶部军心。政治攻势方面,靖江县独立团团长陈宗宝写信给陶明德,敦促其放下武器,接受改编,同时组织伪军家属、亲友前线喊话,动员伪军回头是岸;打入敌人内部的中共地下党员盛仁东此时也公开自己的身份,向陶明德晓以利害,敦促放弃抵抗。围城至第四天,如西县独立团和靖江独立团三营赶来增援,泰兴县民兵总队长赵容也率部前来助战,积极准备攻城。

在强大军事政治的攻势下,8月26日下午,陶明德不得不下令打开靖江城门。被日伪占领8年之久的靖江城在万余军民围城5昼夜后,终于解放。

浴血战兴化

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后,盘踞兴化城的伪二十二师被蒋介石收编,师长刘湘图被授予少将军衔,拥兵6000余人。在对伪二十二师多次劝降无效的情况下,新四军苏中军区集中8个团7000余人的优势兵力发起兴化城战役,由苏中军区副司令员兼参谋长张藩担任攻城总指挥。与此同时,中共兴化县委发出“一切为了前线”的号召,成立支前指挥部,组织大批粮草船只,保障部队给养、运输,动员万余民兵直接参战。

8月26日至28日,各路攻城部队按照军区命令陆续进至攻击出发地。28日晚,新一旅二团分乘200余条舢板船,驶向兴化城西门外预定阵地,29日凌晨1时,突击连在南北50米长的河边顶着密集弹雨强行登陆,并击退敌人反扑,牢牢守住滩头阵地。在强渡中团参谋长茅建群等不幸中弹牺牲,一百几十人的主力连仅剩四十余人。29-30日,各部奋力攻城。守城伪军用手榴弹及沾有火油的布、草把焚烧城外民房,阻止攻城部队接近,同时利用隐蔽式碉堡的猛烈火力对我攻城部队进行压制。攻城部队虽多次突破登上城墙,因无法立足、伤亡较大,又不得不撤回。31日晚8时,苏中军区炮兵团调集山炮猛轰西门城墙,将城墙轰塌一个大缺口,战士们用门板作挡弹墙,用大桌子盖着湿棉被做成“土坦克”,勇猛攻城。主攻东门的分区特务一团在团长胥金城率领下,打通民房墙壁隐蔽接近文峰塔,抢占这个制高点后架起机枪向东、南两门守敌猛烈扫射。兴化独立团在团长柴荣生、政委戴为然率领下,强渡上官河,迅速攻占观音阁、大王庙,炸毁了北水关上的碉堡,一举突破被敌人吹嘘为“北门锁钥”的城防工事,西门、南门也相继被攻克。

9月1日凌晨,攻城各部队快速向城区推进,一举消灭伪二十二师师部。此役,俘日军4人、伪师长刘湘图以下官兵4200余人,毙伤伪军700余人,缴获山炮、平射炮等各类火炮64门,轻重机枪122挺,其他枪支3324枝,弹药若干,电台4座,汽艇4艘。我军亦付出较大代价,伤亡1230余人。

兴化城战役的胜利,拔除了敌人钉在苏中解放区中心的一颗大钉子,使兴化、泰州、宝应、东台、盐城等地连成一片,为挺进江浙的粟裕大军回师苏中提供了较大活动空间。战后,新四军军部首长张云逸、邓子恢、赖传珠及苏中军区首长管文蔚、陈丕显等分别发布命令,嘉奖参战部队,授予参战部队“兴化部队”光荣称号。


光复泰兴城

日本宣布投降时,泰兴县境内有驻泰兴城、黄桥、口岸各1个小队的日军和驻泰兴城、姚家埭、口岸等地的伪十九师蔡鑫元部4000多人,企图负隅顽抗,等待国民党军前来受降。中共泰兴县委决定,向拒不投降的日伪发起进攻。自8月13日起,先后向严徐庄、分界、溪桥据点发起攻击,敌不战而降。29日,沦陷4年多的黄桥镇重回人民怀抱。同时,泰兴全县各抗日武装对伪十九师各据点发起全面围攻,至9月5日,除天星桥、岛石桥、泰兴城及其周围的几个据点外,其余据点均被泰兴军民拔除。

9月7日,为配合攻打泰兴城,泰兴区队和靖江民兵围困岛石桥及北湾、燕头等据点,以阻止据点之敌逃往泰兴城。

9月8日,攻打泰兴城的战斗打响。泰兴县、区武装配合苏中三分区司令员陈玉生率领的4个主力团围攻泰兴城。伪十九师企图用缓兵之计等待救援,要求宽限3天投降以拖延时间。陈玉生识破敌人阴谋,向蔡鑫元发出最后通牒,限其24小时内缴械投降。但蔡鑫元凭借城内几千兵力、高大的城墙、宽阔的城河和坚固的工事,妄想固守待援,拒不投降。

9月11日午夜,各攻城部队对泰兴城的东西南北四门同时发起攻击。参战部队冒着枪林弹雨,抢搭浮桥、抢登城墙。主力十一团首先突破西门,泰兴独立团乘敌不备抢渡城河,爬上东门城墙,与敌人展开肉搏并向城内猛攻。随后南门、北门相继突破。守城伪军见固守无望,纷纷撤逃。12日凌晨,攻克泰兴城,俘伪师长蔡鑫元以下4000多人。参战部队被授予“泰兴部队”光荣称号。


姜堰马沟伏击战

8月16日,泰州城郊武工队在城区工委的配合下,破拆口(岸)泰(州)公路桥梁路基,剪断电话线,隔断日伪交通联络,泰州城内日军惶惶不可终日,伪泰县政府崩溃瓦解。8月23日上午,日军一个中队与伪军孔瑞五部一个连,自姜堰企图沿通扬线分水陆两路逃往南通。苏中军区独立旅第14团副团长兼参谋长阮朝兴率二营于日伪必经之地姜堰与白米之间的马沟设伏。当陆路伪军进入伏击圈后,战士们占据有利地形依托预筑工事迅速发起进攻,敌人被迫停止前进。从水路乘汽艇逃窜的日军见势不妙,也慌忙向西回逃。二营分路追击,经3个多小时激战,将敌大部歼灭。毙、伤敌四五十人,其中日军20多人,俘伪军一部。激战中,阮朝兴率部猛冲,不幸被敌机枪击中左胸,因伤势过重,这位参加过郭村保卫战、姜堰战斗和黄桥决战的优秀指挥员在送后方医院途中光荣牺牲。

此战为抗战时期泰县境内最后一战。此战之后,在我军民强大攻势下,姜堰伪军孙良诚部及曲塘、夏朱、白米等据点伪军逃往泰州城。9月15日夜,姜南、姜北两区民兵、自卫队数千人进入姜堰街区破拆碉堡工事,惊恐万状的伪军不战而逃。苏中军区七纵队、泰县县级机关、县独立团随即进驻姜堰镇。

山河不负英雄血,

沃土绽放胜利花。

来源:记忆泰州

编辑:徐佑阳

责编:邵晓霞

审核:戚   翔

评论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