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质量发展沿江行 | 泰兴经济开发区:普惠共享 让发展更有温度

  • 19-07-24 19:19:44
  • 阅读量:0

人民群众的满意度,是衡量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的重要指标。泰兴经济开发坚持发展成果普惠共享,持续增进民生福祉,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的幸福感和获得感。《壮丽70年 奋斗新时代——高质量发展沿江行》,今天继续走进泰兴经济开发区。

泰兴经济开发区和滨江镇实行区镇合一的管理模式,尽管处于发展的前沿,2018年以前,滨江镇依然有一半以上的村是经济薄弱村。为了更好地共享发展成果,滨江镇摒弃“短平快”的输血式帮扶,实施“一村一策”精准扶贫,为村集体经济增收开“良方”,为低收入农户脱贫出“良策”。2018年年底,全镇18个经济薄弱村和建档立卡的900多户低收入农户实现了“双脱贫”,扶贫攻坚成效在泰兴市位居前列。

走进永新村,醒目的三面高炮LED显示屏、修缮一新的村部和整洁干净的乡村道路,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村第一书记华东领着几位外地客商到田里查看土质,了解土地流转情况。他们计划搞村企合作,在这边发展连片的大棚蔬菜种植。

上海简原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技术总监陈兴乔:"计划投资一个40亩的水培自动化一体化的温控大棚,大约投入两千多万,水培蔬菜有专业渠道发往各个城市。通过大棚的带动,把这个地方建成一个好的蔬菜种植基地。”

永新村曾经是滨江镇有名的后进村,村集体一年的收入只有不到5万块钱。2017年年底,华东被选派到永兴村任第一书记。他到村之后,大力发展村集体经济,通过翻新破旧厂房,盘活闲置资产,借助临近国道的优势,建起了电子高炮,发布商业广告。这一系列的措施,让永新村的村集体收入一举突破100万元。华东还带头搞起了党员试验田,为当地发展高效农业探路破题。

泰兴市滨江镇永新村第一书记华东:“经济要想发展得更好,还是要靠产业化发展,我们想搞蔬菜连片大棚,成立专业合作社,这样不仅村集体的收益能够增加,村民的钱袋子也能鼓起来。”

小康路上一个都不能少。今年43岁的曹新民是永新村的一位低收入农户,由于身有残疾,腿脚不便,加上还有一个上初中的孩子要照顾,生活一直比较困难。村干部了解到曹新民年轻时学过裁缝,便帮他联系周边的服装厂,在家里加工。有了稳定的收入之后,曹新民一家很快摘掉了贫困帽子。

曹新民和永新村的脱贫故事,只是滨江镇脱贫攻坚路上的一个缩影。在“一村一策”精准扶贫政策下,全镇18个经济薄弱村和建档立卡的900多户低收入农户去年实现了双脱贫。

农民要富,农村要美。在落实产业扶贫、医疗扶贫、兜底扶贫等后续巩固政策,确保全面小康路上“一户不落,一个不少”的基础上,滨江镇按照区镇共建共享的整体思路,致力打造社会治理新样板,实现更有温度的发展。

走进滨江镇双彭村,这个昔日的偏僻小村已经旧貌换新颜。破旧的墙体粉刷一新,家家户户门前都建起了绿地,村里还全面实施亮化工程,建起了一座2000多平米的健身广场,让村民有了文化娱乐的活动空间。

泰兴市滨江镇双彭村党总支书记曹晨:“下一步我们为创建美丽宜居示范村和江苏省卫生村,重点实施道路拓宽,亮化工程提升,生态护坡,把老庄台打造得更加美丽和整洁。”

在推进美丽乡村建设的同时,滨江镇不断提高农村公共服务水平,着力改善中小学、幼儿园办学条件,提升教育现代化水平。优化整合村级卫生室的资源,构建便民化的基层医疗服务体系,推动敬老院实行医养融合的全覆盖。

泰兴市滨江镇敬老院马甸分院院长张鹏:“以前老人生病很麻烦,都要往医院送。现在通过医养结合,方便老人看病,他们的生活质量得到了提高。”

滨江镇敬老院马甸分院里住着30多位65岁以上的五保老人。老人们在这里吃穿不愁,还有专人照料,生活惬意。最近,镇政府又投资35万元添置了一部电梯,即将在7月底投入运行,到时老人们上下楼将更加方便。

只有千方百计地保障和改善民生,人民群众的幸福感和获得感才能不断增强。随着农民的钱袋子越来越鼓,农村的环境越来越美,未来的滨江镇必将展现一幅更加和谐的民生发展画卷。

“干部群众说”

泰兴市滨江镇大何庄村村民赵文剑:“希望政府更加关心老年人,有更多的投入,让我们生活更幸福。”

泰兴市滨江镇永新村村委会主任曹松祥:“下半年我们准备投资一个两亩多的小游园,来丰富群众的生活,投资250万搞一个污水处理工程,来提高村民的生活质量。”

泰兴市滨江镇镇长蒋益公:“扎实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大力发展村级经济,通过村企结对帮扶,参与园区国有公司项目合作,推动经济薄弱村百分之百稳定脱贫。全面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大力推进镇村生活污水集中处理和垃圾分类处置,精心打造产业强、农村美、农民富的新滨江。”

全媒体记者:梁军 吉春杰(实习) 

通讯员:徐赟

编辑:悦鸣

责编:邵晓霞

审核:戚翔

评论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