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歌《小白杨》竟与这个泰州人有关,40年后……

  • 19-06-14 17:33:37
  • 阅读量:0

6月3号,《新闻夜班车》栏目报道了在海光小学举行的一场旨在纪念烈士孙龙珍的活动——“国旗下的讲话”。为了传承龙珍精神,近日,城西街道的工作人员又赶赴新疆边防进行探访,寻找孙龙珍烈士的足迹。

孙龙珍烈士于1940年出生在泰州城西街道引东社区,19岁时,她响应“支援边疆、保卫边疆、建设边疆”的号召,来到了新疆。1969年6月10日,在反击前苏联入侵我国新疆巴尔鲁克山西部地区的一场战斗中,孙龙珍英勇牺牲。她的英雄事迹在新疆产生了巨大的影响,1969年8月被授予“革命烈士”称号。后来,孙龙珍所在班更名为 “孙龙珍民兵班”,当地还建有“孙龙珍屯垦戍边陈列馆”和以她名字命名的龙珍亭、龙珍路、龙珍公园、龙珍中学等。

6月10日,海陵区城西街道党员干部组成的“龙珍精神回家”探访组与孙龙珍生前所在的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九师161团的工作人员,一起来到孙龙珍军垦烈士陵园,共同纪念孙龙珍烈士牺牲50周年。

于志林是孙龙珍的丈夫,五十多年前,从泰州来到边疆执行“代牧”任务。孙龙珍牺牲后,他终身未再娶,独自将两个女儿抚养成人,一辈子守在161团石泉社区。6月10号下午,海陵区城西街道引东社区与161团石泉社区也结成“党建结对共建社区”。

值得一提的是,家喻户晓的民歌《小白杨》也和孙龙珍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1978年春节,边防战士程富胜回家探亲,与家人提到了哨所艰苦的环境,以及孙龙珍的事迹,让他的母亲深感震撼。临行前,母亲挖了10棵白杨树苗交给程富胜,让他带回哨所种植。虽然战士们对栽种在哨所的10棵白杨树苗精心呵护,然而,经过干旱、风沙、严寒的肆虐,最后仅剩一棵独苗存活下来,这棵独苗也就成了塔斯提边防哨所最美的一道风景和战士们心灵的慰藉。后来,诗人、词作家梁上泉来新疆边防部队采风,小白杨的故事点燃了他的灵感和激情,谱写了歌词《小白杨》。

如今,那棵昔日的小白杨已经长成了高达30多米的参天大树。为了让孙龙珍精神和小白杨戍边文化在泰州生根发芽,江苏农牧科技职业学院派出专业教师吴俊奔赴新疆,参与“龙珍精神回家”系列活动。在小白杨哨所,吴俊在树上剪了50支白杨树膛枝。经过保湿处理后,由小白杨哨所的哨兵将存有种条的保鲜盒交给寻访组。目前,这些膛枝已经带回江苏牧院园林学院,进行扦插培育,成活后将会移栽至引东社区孙龙珍故居旁。

记者  许宏

通讯员  孟波

编辑    周静

责编    邵晓霞

审核    戴浪青

评论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