靖江《祁氏宗谱》正式发谱 族人时隔260多年认祖归宗
- 17-03-28 11:54:00
- 阅读量:0
祁姓,是靖江朱、刘、陈、范、马、陆、郑、祁八大姓之一。经过6年多的努力,续修的《祁氏家谱》于3月25日正式发谱,来自靖江的祁氏支房代表和陕西省商南县的祁氏代表齐聚一堂,见证了家族中的盛事。而对于陕西省商南县的祁氏族人来说,这也是他们等待了260多年,迎来的认祖归宗的重要时刻。
续写缺失70多年的家族史
2011年,一次偶然的机会,祁氏族人祁玉明从住在孤山镇老庄头的祁灿明处,获得了一套保存尚好的《祁氏宗谱》。此套宗谱为靖江祁氏六世祖于公元1559年创建,从明洪武四年(1355年)靖江祁家一世开始记录,截至1940年。为了不使脉络断裂,祁氏族人萌生了续修家谱的想法,成立了靖江祁氏宗谱编修委员会。
在随后的6年里,靖江祁氏宗谱编修委员会向全市祁氏印发修谱倡议书,走遍靖江的祁氏支房,逐门逐户登记信息资料,补录失散多年的祁氏宗亲。依据宗谱记载的“始祖祁奚”这一线索,宗谱编修委员会组织专人,赴山西太原祁县寻根问祖,考证祁氏家族发源、迁徙的故事。在修谱过程中,祁氏族人发现了距今400多年的先祖祁露之墓,并对祖墓进行了修缮。此外,祁氏族人还找到了失散260多年的陕西商南县祁氏宗亲,共同修谱。
《祁氏宗谱》总编祁金坤介绍,今年是祁家第六次续修家谱,新修的《祁氏宗谱》共12册,前4册为老谱内容,后8册为新增的内容,不仅延续了缺失70多年的家族史,而且将陕西商南县祁氏宗亲收录在内,共18个祁氏支房,内容详尽,脉络清晰。
失散260余年终认祖归宗
发谱大会上,来自陕西省商南县的祁氏代表祁金龙接过新修的《祁氏宗谱》,感慨地说:“隔了260多年,我们东岗祁氏支房终于找到了祖宗的根源,终于能够认祖归宗!”
东岗祁氏是靖江祁氏的分支。清乾隆初年,东岗祁氏的先祖从靖江迁至商南。但在此后的日子里,东岗祁氏的家谱被烧,墓碑被毁,加之宗族内的长辈离世,致使东岗祁氏族人无法寻根问祖。2012年、2013年,东岗祁氏族人虽然多次到山西寻根,但因所寻宗亲堂号不同,宗辈不符,一直未能找到根源。
祁金龙说,能和靖江祁氏联系上,也是很偶然的机会。2014年10月,祁金龙听到族人讲,在商南县小栗园村普裕河有祁氏先祖的墓,墓上有碑。因为祁金龙父亲生前曾说过“东岗祁氏有一个分支搬到普裕河,生意做得很大”,便到普裕河查证。结果,先祖墓碑上有明确记载“东岗祁氏原籍江南常州府靖江县人氏”。有了线索后,祁金龙联系上了正在修编宗谱的祁金坤,宗谱内确实有“一支在商州府商南县东门外”的记载。至此,东岗祁氏才算续上了血脉,找到了正宗。
近日,商南县的祁氏族人和靖江祁氏族人一起祭拜了祖墓,认祖归宗。
来源:靖江网
编辑:悦鸣
责编:戚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