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泰州 阵雨转多云 18℃~11℃

聚焦|向新而行 推动金属新材料及制品产业链高能跃迁

来源: 编辑:樊锦华 2025-08-11 18:35:11 查看数:0

作为战略性、基础性产业,先进金属材料产业发展水平已成为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科技实力的重要标志。金属新材料及制品产业集群也是泰州重点建设的8个创新型产业集群之一。今天,“奋进泰州新图景·大海新晨”大型融媒体新闻行动报道组,将带你去探寻泰州金属新材料及制品产业链的高质量发展之路。

走进江苏申源集团有限公司高速线材生产车间,你能感受到火热的生产场景。尽管七八月份是传统淡季,但这里一直保持日产400吨线材的生产强度。据了解,这个去年投产的智能化改造项目,引进了全球最先进的德国西玛克精轧、热处理等技术装备,以及智能化控制系统,热轧精度全球领先,误差控制在正负0.08毫米之内。申源集团也是国内唯一能生产大盘重/高温镍基合金盘条的企业,在气阀钢、电热合金、特种焊丝等细分行业保持领跑地位。今年1至7月,企业共实现开票销售15亿元,同比增长6%。

江苏申源集团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潘晓健说:“以高端制造进口替代为方向,不断拓展新领域,开发新产品。上半年,我们已经完成全年产品开发任务90%以上,其中船舶用气阀钢、经济型冷作模具钢、高碳马氏体不锈钢和高速工具钢等一系列产品快速推向市场。工模具钢已经达到月产3000吨以上,成为我们申源公司的又一支柱型产品。”

向新而行、向绿而生,努力走到细分行业的最前端。今年以来,泰州市一批金属新材料及制品生产企业在产品创新、节能环保、智改数转上多向发力,推动整条产业链的高质量发展。在江苏兴达钢帘线股份有限公司,记者了解到,除了钢帘线,胶管钢丝和胎圈钢丝的市场占有率也在不断攀升。近年来,兴达公司在智能化、绿色化、国际化上持续发力,不断提升产品在国内外市场份额。同时,与上下游合作伙伴携手共建“绿色产业链”,共同开创绿色生产力新局面。

在企业生产运营七年规划图上,记者看到了智能化、质量、环境、可持续等关键词。到2030年,兴达公司的再生钢使用率将达到40%,单位产品碳排放下降率达到42%。

兴达集团党委副书记常务副总裁徐方流说:“上半年整体的运营质态还是非常不错的,我们的开工率超过了90%,也是在整个行业当中开工率是最高的,运营的效益比去年还是有增长。这种增长主要是来自于我们国际市场这一块的贡献,内部是来自于我们内部工艺的优化、原材料的研发以及我们绿钢的使用。”

从全市范围看,金属新材料及制品产业主要分布在靖江和兴化两个板块,两地加起来占到全市的70%多,是产业链发展的重要承载地和主战场。兴化市戴南镇以“一中心一基地一枢纽”为战略目标,全力打造金属新材料及制品产业新装备、新产品、新技术的“集聚地”。

兴化市戴南镇副镇长华飞说:“围绕打造高价值产业基地、高能级科创中心和高水平开放枢纽三大建设目标,我们将以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为支撑,奋力推动现有不锈钢产业向中高端制品、特种合金两大方向跃进,紧抓创新平台建设,产业资源集聚两大关键,依托国家‘城市矿产示范基地,全面提升产业要素配置效率,推动中高端不锈钢制品、金属新材料等产业领域项目在兴化高新区集聚,努力锻造具备全球影响力,辐射带动力,产业创新力的一流产业链。”

泰州康乾机械制造有限公司是一家从事铝合金铸造、锻造、金加工及表面处理的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近年来,企业着力打造数字化、智能化生产体系,锻造高质量发展硬实力,赢得了市场高度认可。记者在企业铸造车间看到,今年新上马的第三条全自动机器人铸造生产线已投入使用。智能化水平的提升,使得工艺参数执行更加稳定,良品率整体提升了6个百分点,生产效率提升了30%。今年1至7月,康乾机械已经完成产值5.2亿元,同比增长25%。

泰州康乾机械制造有限公司总经理唐亮说:“我们将在产品研发和智改数转上持续发力,投入600多万元新建一条智能化柔性生产线,专门用于多品种小批量产品的生产,这样可以进一步缩短产品切换时间、提升生产效率,满足市场需求。目前我们在手订单比较充足,已经排到12月底,预计全年可实现开票销售超10亿元。”

今年以来,泰州市金属新材料及制品产业链总体呈现稳步回升向好的发展态势,细分领域支撑有力、增长动能持续转化。1至6月,产业链上647家规上企业实现产值584.99亿元,同比增长5.8%。

泰州市工信局材料工业处处长房亚骏说:“深入实施重点产业链培育提升行动,围绕创新转型,不断深化产学研合作,支持企业实施产业链协同攻关,加快涌现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新技术新产品;围绕数绿赋能,鼓励企业加快智改数转网联步伐、加大绿色技术装备应用,持续提升数字化、绿色化水平。围绕服务提升,加强政策引导和要素供给,持续推动产业链上下游协同创新、融合发展,加速向价值链高端迈进,努力将金属新材料及制品产业链打造成为泰州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强劲引擎。”

走进泰州金属新材料及制品产业链的生产一线,扑面而来的是“向新而行”的蓬勃活力。众多企业以创新为刃,精准切割细分赛道,在高端制造与绿色转型中进一步塑强竞争力。产业链的韧性,不仅藏于车间里毫米级的精度把控,更体现在“产学研用”协同创新的生态中。正是基于这些,这条产业链正在朝着更高端、更绿色、更智能的方向加速生长。

记者:梁军 徐晨曈 缪佳荣

编辑:樊锦华

责编:陈丹丹

审核:戈俊巍

网友评论

文明上网理性发言,请遵守新闻评论服务协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