铭记|探访红色地标:兴化市周庄镇东浒村
兴化市周庄镇东浒村由原胡官村与东浒村合并而成,自古崇文尚教,是一座带有古朴风韵的村落。东浒村水网纵横、河流众多,是里下河地区第一个农村党支部诞生地,红色血脉源远流长。今天的《铭记历史 缅怀先烈·探访红色地标》系列,带您走进红色东浒。
东浒村有着浓厚的红色历史底蕴。抗战初期,就读于南京晓庄师范的东浒垛青年盛坚夫,随老师陶行知去上海宣传抗日救国并加入救亡组织。1937年后,盛坚夫受上海地下党组织派遣,回苏中开展抗日宣传工作。1938年,党组织在泰县秘密开展工作,盛坚夫任泰县文化界抗战工作团下河分团负责人,当年初冬,盛坚夫等人在东浒垛举办冬防讲学会,进行抗战宣传和游击战战术培训。
1939年春节前,盛坚夫加入中国共产党,成为抗战初期兴化县较早的党员之一,负责里下河地区武装。他在负责武装工作的同时,回东浒垛秘密发展党员,首先在东浒垛成立党支部,为水乡革命斗争点燃了红色火焰,也为这个古老的村落增添了一层红色底气。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在艰苦的环境下,里下河地区农村第一个党支部在东浒村诞生了。从此,这里便成了里下河百姓向往的红色摇篮,成了爱国志士的聚集地,也成了共产党人的红色根据地。为了控制伪顽政权,东浒垛党支部派出地下党员盛必成、倪立中等人担任伪保长,打入敌人内部。1943年,苏中区党委先后派周柏林、储江到东浒垛,建立二地委和三地委的秘密交通站,东浒垛党支部担任接送有特殊任务的人员、转送紧急文件等任务,为苏中地区的革命事业作出了很大贡献。
在盛坚夫影响下,一群有志于救国图存的热血青年积极投身抗日救亡运动。到1944年10月抗日战争全面反攻阶段,东浒垛党支部已拥有22名党员,是里下河地区党员最多、力量最强的党支部。
如今,为保护传承红色资源,东浒村将原本空置的旧址重新修葺,并在旧址斜对面新建农村第一个党支部纪念馆,展陈当年东浒垛党支部共产党员挂像、老一辈革命同志生平事迹、新时代东浒村党建工作等内容。
延续红色革命火种,现在东浒村党总支党员人数达146人,党小组12个,下辖三个支部。东浒村坚持党建引领、强村富民,通过推动罗氐沼虾繁育基地,结合红色文化助力味稻小镇建设等途径,打造一批生态优良、优质高效的特色产业,给村民带来更多就业机会,为乡村振兴增添了新的活力。
兴化市周庄镇东浒村党总支书记汤小祥:“里下河地区有独特的水乡资源,当年党支部带领群众艰苦奋斗的闯劲,今天依然能用在产业升级上。通过红色文化带动水稻、罗氏虾繁育等绿色产业,形成‘红色铸魂、绿色筑基、产业增效’的发展模式。2025年,我们村集体经营性收入将突破130万元。”
山河为证,岁月为名。在东浒村,每条小巷都曾留下革命先烈浴血奋战的身影,他们披荆斩棘、前赴后继。革命火种薪火相传,红色血脉永续流淌,一代代人把红色遗产作为创新创业的思想瑰宝,努力将东浒村打造成富饶文明美丽的新农村,吸引更多人走进东浒、感悟东浒,领略新时代乡村发展新气象。
兴化市周庄镇东浒村党总支书记汤小祥:“当年党支部能赢得群众信任,靠的是清正廉洁、务实担当。现在,我们要把‘里下河第一个农村党支部’的精神传承下去,要接过老一辈的接力棒,用实干把村庄建设得更富裕、更美丽、更和谐。”
记者:徐小仲 朱楼(兴化台)
编辑:陈欢
责编:悦鸣
审核:戈俊巍
- 时政|市委常委会会议暨市委季度工作会议召开2025-08-09
- 速看|刚刚,泰州启动IV级应急响应2025-08-09
- 关注|泰州海军舰艇文化园开启“夜模式” 打造水兵母亲城文化地2025-08-09
- 姜堰|人防+技防 夏季可防性警情同比下降近一成2025-08-09
- 关注|上海明确:公考年龄放宽!2025-08-09
- 关注|微信是否会开通“已读功能”?官方回应来了2025-08-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