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泰州 阵雨转多云 18℃~11℃

铭记|《南京照相馆》:“我们用底片揭露罪行”

来源: 编辑:钱宇璇 2025-08-01 14:41:18 查看数:0

近日,由南京电影协会协助拍摄,取材于南京大屠杀期间日军真实罪证影像的电影《南京照相馆》宣布提档至7月25日全国上映,已全面开启预售。影片将于7月19日至20日开启全国超前点映。

片方同步曝光“日军的谎言”预告

及“我们看见”海报

揭露了日军在南京大屠杀期间的双重面孔

一面假扮友好、强迫百姓摆拍“亲善”照片,粉饰侵略暴行;另一面,却给记录其屠城罪行的照片盖上“不许可”印章,妄图掩盖真相。

虚伪的摆拍与血腥的屠杀照片

形成骇人对比

原本在照相馆求生的普通南京百姓

目睹暴行后决心冒死保存日军罪证

影片由傅若清任总监制,申奥执导,刘昊然、王传君、高叶、王骁领衔主演,周游特别出演,杨恩又、原岛大地主演,王真儿友情主演。


南京照相馆的故事

基于真实影像图片创作

日前,电影《南京照相馆》发布“罪证曝光”版预告,以南京童谣吟诵开篇,伴随日军攻城的画面,肃杀氛围扑面而来,将观众瞬间拉回1937年12月的南京寒冬。

影片基于南京大屠杀留存于世的影像图片创作,谈及创作初衷时,导演申奥表示:“希望能通过‘照相馆’这个细微的切口,以小见大。”所以选择用几个生活于南京的普通人在大屠杀期间的遭遇串联故事,通过他们冲印底片的过程,展现一段罪证曝光的故事,把观众熟悉的历史通过少见的视角,鲜活地在大银幕上呈现。

电影从邮差阿昌(刘昊然 饰)的视角开始,他为了活命,冒充照相馆学徒,在日军翻译王广海(王传君 饰)的胁迫下,答应帮助日军冲洗底片。小小的照相馆成了大屠杀中的临时安全屋,为了骗过日军,阿昌白天与毓秀(高叶 饰)假扮夫妻,晚上向躲在照相馆里的老板老金(王骁 饰)学习冲印手艺。冲洗底片的过程中,一张张日军屠杀南京百姓的照片在暗房里显影曝光……


从“求生”到“觉醒”

小人物凝聚南京百姓缩影

被迫参与摆拍的阿昌与高叶饰演的毓秀,目睹日军为拍照竟将哭泣婴儿摔在地上。躲在照相馆求生的普通百姓,在手无寸铁的绝境中毅然觉醒,决心冒死将记录日军罪行的照片“传出去”。阿昌那句冰冷的“我们不是朋友”,与百姓反抗的画面交织,彰显了小人物的不屈与勇气。

这群素不相识、只为活命的南京百姓最终成为守护与传递撕破黑暗不容篡改历史铁证的关键力量

电影以小人物留存罪证的独特视角切入南京大屠杀。将镜头对准一家照相馆,以一群生活在南京的老百姓于方寸空间里的求生轨迹,剖开战争对个体命运的摧残。

“他误打误撞想暂时保住性命,之后逃出去。”刘昊然饰演的邮差阿昌,在暗房中颤抖冲洗底片的紧张,以及在混乱南京街头目睹暴行时的惊恐眼神,展现了一个普通人目睹大屠杀的恐惧。

与阿昌的“误入”不同,王传君饰演的翻译王广海是乱世中的投机者,用翻译技能换取生存机会,为日军俯首帖耳却坚信自己是在救人,在“半睡半醒”间摇摆不定。

导演申奥阐释创作理念时曾表示,这部电影更关注的是小人物,希望展现他们在危难之际发现,有比生命更重要的东西,凸显“唤醒的力量”。

一群素不相识的老百姓聚集在大屠杀笼罩下的照相馆里,共同构成了南京普通人的缩影,他们在至暗时刻的心理蜕变与抗争,也代表了数万万中国人面对国破家亡,凝聚出的不屈与勇气。这种从“求生”到“觉醒”的内在转变,正是影片最动人的情感内核。


历史不容掩埋

全新视角展现南京大屠杀日军罪证

日前,电影释出“刺刀下的全家福”群像海报,首次曝光角色造型。

只见照相馆众人立于画面中央,强作平静的面容下难掩恐惧,周围出现的刺刀揭示了他们正被日军胁迫拍摄照片,这样的处境和状态也正是彼时生活在南京的普通人的缩影。

海报的设计映射了南京大屠杀惨案期间的一个重要史实,即日军在中国实施暴行,却不想暴行曝光,所以胁迫生活在南京城的百姓拍摄“亲善”照片,制造伪证粉饰太平。

日军煞费苦心用伪证来掩盖罪证,却有一群以阿昌为代表的中国普通百姓,努力保存罪证并为曝光日军罪行竭尽全力。电影不仅还原了“南京大屠杀”期间的历史现场,揭露了罪证照片的拍摄场景,更展现了罪证曝光之艰难,深入了历史的残忍背面。

导演申奥坦言,影片展现出普通人在极端环境下的生存挣扎,他想要通过这些对历史现场的真实还原来“揭露罪恶真相,展现人性光辉。”同时,也在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之际,借由一段留存罪证的故事,传递出“铭记历史”的决心。

铭记历史

让真相成为世界记忆


来源:南京新闻

编辑:钱宇璇

责编:陈丹丹

审核:戈俊巍

网友评论

文明上网理性发言,请遵守新闻评论服务协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