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泰州 阵雨转多云 18℃~11℃

专访|陈林:烙进生命里的援疆印迹

来源: 编辑:樊锦华 2025-05-18 19:16:26 查看数:0

2010年,中央作出新一轮对口援疆决策后,泰州立即启动对口支援新疆伊犁州昭苏县工作。目前,先后已有五批次援疆队伍进驻昭苏,扎根当地开展援建工作。今年是泰州对口支援新疆伊犁州昭苏县十五周年,十五年来,在泰昭两地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泰州援疆干部人才时刻牢记“进疆有目标、在疆有作为、离疆有成果”的使命,用大爱真情书写了“进疆为什么?在疆干什么?离疆留什么?”的时代答卷。为更好总结援疆经验、展示援疆成果,进一步做好后续援疆工作,泰州广播电视台特开设《跨越山海走近你》泰州援疆十五周年人物访谈专栏,邀请各批次援疆工作组负责人讲述援疆事,共话泰昭情。

本期邀请泰州市首批援助昭苏工作组组长陈林,讲述援疆历程中的难忘故事。

陈林,泰州市首批援助昭苏工作组组长,2010年9月他率领援建工作组正式进疆。援助昭苏三年期间,他团结带领工作组全体同志,克服初创期各种困难,从零起步,紧紧围绕订规划、打基础、惠民生、兴产业的工作主线,迅速打开工作局面。

“一朝援疆,终生无悔。” 在访谈中,记者张存惠首先请陈林分享初到昭苏的印象。他回忆道,2010 年 8 月泰州接到援疆任务,同年 9 月他率首批工作组进疆。当时昭苏与内地发展差距显著:作为财政转移支付县,当地年财政收入仅 3000 多万元,农牧民生活条件简陋。县城自来水依靠山上重力引流,未经深度处理,有一次水管里甚至还放出出一条小鱼,直观反映出基础设施的薄弱。

谈及三年援疆重点工作,陈林表示,工作组首要任务是编制《泰州对口援助昭苏县十年规划》,并围绕 “订规划、打基础、惠民生、兴产业” 主线展开工作。在基础设施领域,工作组推动实施昭苏南城区主干道建设 —— 这条最初命名 “泰州大道” 的道路,后更名为 “天马大道”,设计路幅 100 米,是当时的标志性工程。施工中需穿越黄河路,面临砍伐 116 棵树龄超 30 年的新疆杨树难题。“冷凉气候下,这些树生长不易,必须保护。” 陈林介绍,工作组最终将树木移栽至乌尊布拉克乡,与天山雪松共同打造 “泰州援疆林”,既守护了生态,更在当地树立 “绿色发展” 共识。

医疗与教育援疆是另一工作重心。泰州首批援疆医疗队克服高原环境挑战,被当地群众称为 “昭苏高原上的白衣天使”,其事迹获伊犁州党委、政府高度认可,专门组织全州八县两市巡回宣讲,号召学习。教育方面,工作组推动两地教师交流,选派昭苏骨干赴泰州培训,为当地教育注入新动能。

产业帮扶上,工作组聚焦昭苏 “天马之乡” 特色,联动泰州畜牧兽医学校,引入内地马产业技术,为当地旅游业和特色产业发展奠定基础。因工作成效突出,首批工作组获昭苏县 “民族团结先进集体”、伊犁州 “开发建设伊犁边陲奖” 等荣誉。

当被问及援疆工作最重要的感悟,陈林强调 “真情融入与产业赋能”:既要将内地技术、理念带到边疆,更要立足当地资源禀赋。谈及十五周年寄语,他动情表示:“三年援疆路,一生新疆情。这段经历是生命中深刻的烙印。祝愿坚守援疆一线的战友们身体健康、再建新功,也祝福我的第二故乡昭苏明天更美好!”


记者:严伟 张存惠 董书林

编辑:樊锦华

责编:悦鸣

审核:戈俊巍

网友评论

文明上网理性发言,请遵守新闻评论服务协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