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服务+协同+绿色+智慧”新模式 助推泰州港口首季吞吐量创新高
今年以来,泰州市港口企业以服务产业需求为导向,深化区域协同合作,加速绿色低碳转型和智慧化改造,推动港口经济高质量发展。一季度,全市港口完成货物吞吐量1.05亿吨,实现稳中有升,完成集装箱吞吐量11.1万标箱,同比增长4.3%。
大明长江码头位于长江江阴水道北岸,是长江经济带的重要物流枢纽。上午,记者在码头现场看到,一台1200吨级的桅杆吊正在紧张作业,将来自武汉的桥梁分段转运至海平板。这批桥梁分段共34件,单片重达160吨,将通过江海联运发往山东。
大明物流有限公司总经理张理红说:“今年首季度,我们已累计完成货物吞吐量38.74万吨,尤其是3月份增长势头明显。我们码头专注钢铁产业链及重大装备运输领域,协同长三角港口群为高端制造、新能源等战略客户定制专属物流解决方案,全力助推区域产业升级。”
近年来,泰州市不断深化与沿海重点港口的战略合作,为企业提供便捷高效的物流服务。2024年,姜堰优力博集装箱码头与上港集团签约ICT合作协议,将上海港港口服务前置到长三角内河港口,与上海港实现了无缝对接。货物在泰州即可享受上海港的外贸箱源和航线优势,大大简化了物流流程,提高了运输效率。
泰州华有航运有限公司华有腾飞轮船长雍祥说:“我们以前往返上海港大概需要4到5天,有了ICT项目之后,现在往返时间减短至3天,大大提高了我们的工作效率。”
优力博国际港务泰州有限公司副总经理赵敏艳说:“我们今年3月份,ICT项目箱量占当月总吞吐量的41.63%,同比去年增长14.8%,成为拉动姜堰港箱量增长的核心因素。ICT不仅打通了物流堵点,更让我们周边的生产企业享受到‘家门口就是国际港’的便利,目前这一模式越来越受到客户欢迎。”
港口吞吐量的增长离不开绿色低碳转型和智慧化生产的深入推进。深国际江苏靖江港以“打造长江沿线低碳环保的散货港口”为目标,采用“光伏+港口”模式,在3个封闭式料仓覆盖了8万平方米光伏发电系统,年发电量预计达1200万千瓦时,每年可减少二氧化碳排放约1.2万吨。在智慧物流港区智能操控中心,通过三维动画模拟,码头运行状态和各项参数实时呈现。港口还配备了全封闭大棚、干雾抑尘、粉尘监控等环保设施,全面打造“绿色近零碳港口”。此外,斗轮机智能操控系统实现了远程全自动作业,既降低了工作强度,提升了效率,又保障了作业安全。
深国际江苏靖江港调度运行部副经理张维方说:“2025年第一季度吞吐量516万吨,同比增长268%。未来,公司还将积极探索卸船机抓斗电子防摇、连续取料算法、智能‘甩舱’作业以及清舱作业等技术,努力打通散货卸船流程各个环节,打造‘全流程、全自动’的作业体系,为智慧港口建设注入新的动力。”
泰州市港航事业发展中心港口科负责人王昊说:“今年,我市入选港口型国家物流枢纽承载城市,迎来新机遇与挑战。我们将借此契机打造专业化港口枢纽,赋能以‘大海新晨’为标志的现代化产业体系,构建‘港产城’融合新格局。秉持生态优先原则,推进绿色、智慧港口建设,实现‘黄金岸线’效益最大化。”
记者:董书林
编辑:钱宇璇
责编:悦鸣
审核:戈俊巍
- 姜堰|场景多 体验足 溱湖湾人气旺2025-05-02
- 文旅|靖江港城夜市:万人潮涌点燃乡镇夜经济2025-05-02
- 惠民|“茉莉花开”文艺直通车系列 惠民活动点亮假日生活2025-05-02
- 模范|周健:十载匠心逐梦 为码头点亮“电力之光”2025-05-02
- 姜堰|“五一”日均出货七万箱 饮料企业产销两旺2025-05-02
- 慈善|救救我的孙子2025-05-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