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善|父爱如山
36岁对于市民王莹而言,是人生的分水岭。36岁之前,她曾是英语教师、翻译、外贸经理;可36岁之后,她却慢慢地生活不能自理。面对这样的落差,王莹无法接受,她的父亲更是心急如焚。
如今说话费劲的王莹,也曾有过人生的高光时刻,她是西南民族大学外国语学院的优秀毕业生,曾有机会留校任教,但王莹最终选择了出去闯一闯,她先后做过英语教师、翻译、外贸经理。而这一切,却在2020年戛然而止。
王莹的父亲王志荣告诉记者:“她当时在上海工作的时候,有一次下班回到宿舍,在门口走路的时候倒下来了,医生说贫血,让回去吃点补血的药,吃了以后没有效果,后来没过多长时间,她打电话给我,当时讲话都不清楚。”
随后,王莹回到了泰州,父母陪着她四处求医。直到2020年5月27号,王莹才被确诊为小脑共济失调。这个时候,王莹已经不能自主行走了。
渐渐地,王莹彻底失去了生活自理能力,不得不长期卧床。在王莹家的客厅,有一张由板凳和木板搭建的简易床,自从王莹生病后,父亲王志荣就一直睡在这张简易床上,和王莹的房间只有一墙之隔。
王志荣说:“床搭在这儿靠她房间近,照应她比较方便,她有需要就敲墙,我就知道了。”
短短四年多时间,王莹从“意气风发”到评为肢体二级残,这样的落差,任谁都难以接受。
王志荣说:“一开始要自杀,在家里要上吊,她说爸爸我不会好了,我说不得好也要往前奔啊,爸爸把你忘不掉哎,就你这一个女儿。”
除了王莹,王志荣还要照顾妻子,妻子患有眼疾,属于视力二级残,平时身体也不好。
王莹的母亲王巧云说:“我腰椎打了四根钢钉,现在有后遗症,坐又不能坐,睡又不能睡,腰胀、腿酸胀疼,这膀子也开过刀。”
尽管夫妻俩都有退休工资,但四年多的求医问药,早已掏空了家底。现在,王莹仍然需要常年挂水、吃药,开支不小。
当地社区在了解王莹家的困境后,第一时间伸出了援手。
海陵区城西街道招贤社区党委书记吴根生说:“我们通过主题党日‘阳光微心愿’解决了轮椅需求,从经济上和精神上同时对她进行帮扶,通过我们社区的爱心企业三泰医院帮她进行免费的康复训练,2023年我们又申请了泰州市党内关爱资金3000元。”
在社区的关爱以及父母的悉心陪伴下,王莹慢慢克服了心理落差,并积极配合康复治疗,病情也有了好转。
为了帮王莹一家减轻生活压力,帮忙记者送上了由泰州市慈善总会提供的3000元“泰有爱·慈善直通车”专项资金。
王莹父亲说,到了冬天,给王莹洗澡是个难题,出门不方便,在家的话老两口体力又跟不上,希望大家能帮帮忙。王莹家住在海陵区北仓路,如果刚好有志愿者住在附近,请和记者联系,电话是86568080。
记者:王志娟 许宏
编辑:周慧敏
责编:悦鸣
审核:戈俊巍
- 明确|省政府有关领导同志工作分工2024-12-16
- 点赞|泰州首次获评“中国年度最佳引才城市”!2024-12-16
- 速看|这笔补助,再次提高!2024-12-16
- 提醒|江苏疾控刚刚发布…2024-12-16
- 直播回看|泰州金融监管分局 党委委员、副局长张杰走进12345政风2024-12-16
- 优秀|泰州唯一!来自姜堰中学!2024-1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