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农|姜堰:智慧大棚引领设施农业发展
65亩大棚,日常施肥、灌溉、控温、控湿等田间管理只需一台电脑或一部手机,一个人就可以在线24小时进行检测管理。在姜堰区溱潼镇湖南村,投资1.2亿元的溱湖智能温室大棚已经投入生产。项目的落成,整体提高了姜堰区设施农业的水平,为“三农”发展全面转型提供了示范。
走进姜堰溱湖智能温室大棚,操作间的16个大桶首先吸引了记者的注意。工作人员介绍,16个大桶分别是灌溉桶、原水桶和回液桶,通过它们能够达到水的内循环,确保绿色环保。
姜堰区溱湖智能温室大棚运营经理张波介绍说:“原水桶是通过水的净化之后,更好地通过EC配比,达到我们要求的浓度。回液桶,就是收集灌溉之后的回液,既保证了水的内循环、提高水的利用率,还保证没有污染。”
张波介绍,目前他们种植的主要是小番茄。大棚采用的是世界上最先进的玻璃温室技术,引进的是应用自动化椰糠无土栽培种植技术、水肥一体智能化系统和工厂化育苗技术,全程智能化和自动化管理,节水70%以上,节肥50%以上。
张波告诉记者:“传统种植65亩地小番茄,可能需要6个人工。但是用了这个系统之后,只需一个人在电脑上操作,半小时到两个小时就把所有地灌溉完毕。而且水肥料利用率也大大提高了,比传统农业能提高20%到30%左右。”
除了水肥一体化,大棚还实现了物联网、农业大数据等智能控制。工作人员在家或者在办公室,通过手机或电脑就可以完成所有操作。在种植生产区,我们看到,小番茄已经是硕果累累,即将迎来上市。前段时间倒春寒,但是大棚内依旧春意盎然,地上铺设的轨道不光可以为操作车使用,同时也是加热管道,使得棚内温度始终控制在16度以上。
该项目充分考虑了毗邻溱湖湿地景区的区位优势,大力发展农旅融合,预计每年可接待游客100万人次。同时,核心生产区每年果蔬产量超100万斤,直接带动当地就业50人以上,人均增收1.5万元以上。
姜堰区农业农村局副局长王学明说:“项目的建成对于姜堰区设施农业智能化水平、设施农业的规模化,有示范引领作用,同时能带动姜堰区蔬菜生产的科技化水平、智能化水平和规模化水平的提高。”
记者:陈小康 黄俊
编辑:钱宇璇
责编:宋涔玮
审核:戚翔 闻栋
- 关注|泰州广播电视塔安全维修改造工程开工2024-12-16
- 榜样|全国道德模范!我市严慧当选……2024-12-16
- 人事|任职前公示2024-12-16
- 现场|王振义院士原型话剧《清贫的牡丹》返乡演出活动启动2024-12-15
- 出行|定好闹钟!即将开售!2024-12-16
- 直播回看|泰州金融监管分局 党委委员、副局长张杰走进12345政风2024-1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