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江阴靖江长江隧道:中国在建最大直径盾构隧道
江阴靖江长江隧道是江苏省2020-2035打造世界级跨江桥隧群中最重要的过江通道之一,该项目具有大、高、长三大特点,为国内在建最大直径的盾构隧道,并创造了越江盾构隧道36万平方米滴水不漏的世界纪录。
江阴靖江长江隧道起自靖江S356省道北侧,南至江阴通富路南侧,全长6445米,全线采用双向六车道高速公路建设标准,设计速度为每小时80公里,工程采用两台目前内地最大的开挖直径为16米级的超大盾构机,从江北侧工作井依次始发右线和左线,向南掘进,主体隧道最大覆土厚度53米,江底最大深度82米,项目具有开挖直径大、承受水压高、挖掘距离长的三大特点,目前右线隧道已经贯通,创造了越江盾构隧道36万平方米滴水不漏的世界纪录。隆冬时节,天寒地冻,但在江阴靖江长江隧道施工现场却是暖意融融。在这地下数十米深的地方,一座国内目前最大直径的盾构机正从靖江一侧向对岸的江阴稳步推进。据了解,这个工程由两台巨型盾构机先后从靖江向江阴开挖,今年5月右线隧道顺利贯通,目前已经进入内部结构施工阶段,左线隧道也已掘进大半。
中铁十四局江阴靖江长江隧道项目盾构经理游少强介绍:“这台盾构机的配置对这条隧道的工程特点,像超长距离、穿越钙质胶结物、穿越富水砂层,还有隧道的抗浮耐压防渗,做了一些针对性的设计,整个隧道从始发到掘进线形控制,包括色差、错台控制,都做到了行业的领先水平。”
过江隧道的另一大难点是防水渗漏。隧道水下最大承压达到8.2个标准大气压,为国内在建承受水压最高的公路盾构隧道。为全力打造高水压滴水不漏盾构隧道,建设过程中创新提出粉煤灰流动度比、黑色轻质颗粒含量等系列原材料控制指标,采用三维激光扫描技术控制管片生产精度,研发自密实大体积抗裂混凝土,并首次应用于工作井侧墙施工,成功解决工作井渗漏难题。
游少强告诉记者:“在越江隧道上我们首次采用了一个同步注浆的工艺,它就可以控制整个隧道的上下浮动,带来环与环之间的错台与渗漏,我们整条隧道现在已经建成贯通了,然后我们的上浮量基本上在正负5毫米之间,这也创造了整个隧道盾构施工36万平方米滴水不漏的世界纪录。”
江阴靖江长江隧道工程的第三大特点是隧道距离长,全长6445米,为国内第二长的江底隧道,盾构掘进过程中多次下穿江北民居、大堤、港务码头、江南澄西船厂等敏感建构筑物。另外,隧道穿越地层主要为粉质粘土、粉砂、粉细砂和中粗砂,透水性大、石英含量高,部分地层富含甲烷等有害气体,给隧道施工带来巨大挑战。
中铁十四局江阴靖江长江隧道项目生产经理曹联波介绍:“该隧道穿越地层非常复杂,像这种粉细砂对我们的刀具磨损非常严重。在施工过程中,有多次停机,对刀具进行更换。”
据工程人员介绍,盾构机在掘进的前1300米,因为刀头磨损严重,先后两次停机更换刀头。后来工程人员进行技术攻关,研发出适应现场地质的金刚石刀头。改进之后,剩余的隧道行程再也没有更换刀头,大幅提升了盾构掘进效率。
特长隧道还带来了防灾疏散救援难度大的问题,为此,在设计上,江阴靖江长江隧道进行了大胆创新,就是在行车道下方预留了应急救援通道,这也是国内跨江隧道中的首创。
曹联波说:“当发生火灾、交通事故等突发险情的时候,我们的应急救援车辆可以从江南江北两端通过我们的应急救援车道直达险情地点,像医护人员以及其他需要撤离的人员,可以通过我旁边的疏散楼梯直达应急救援通道,通过应急救援车辆进行紧急疏散。”
江阴靖江长江隧道作为交通强国建设江苏样板标志性工程,将全力打造中国高水压大直径盾构隧道建设创新工程、国际首创流动环境友好空间的绿色隧道示范工程,项目计划于2025年建成通车。
江苏省交建局江阴靖江长江隧道建设指挥部现场指挥长王峻说:“江阴靖江长江隧道的建成,将极大缓解江阴大桥压力,促进跨江联动发展长三角区域一体化进程。”
记者:严伟 茅健卫
编辑:周慧敏
责编:悦鸣
审核:戚翔 闻栋
- 泰兴|持续攻坚重大项目 为高质量发展蓄势赋能2023-12-30
- 时政|朱立凡在全市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工作会议上强调:以网信事业2023-12-30
- 时政|朱立凡勉励扬子江人向着世界一流健康产业集团目标大步迈进2023-12-30
- 时政|万闻华带队开展节前安全生产督查2023-12-30
- 快讯|2024年江苏省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中职交通运输类新能源汽车维2023-12-30
- 关注|盛世龙年 “音”奏华章2023-12-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