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泰州 阵雨转多云 18℃~11℃

榜样|邵银明悉心照顾瘫痪姐姐60多年 创造生命奇迹

来源: 编辑:李子韵 2023-02-22 09:17:44 查看数:0

2月13日,天气阴沉,可姜堰区顾高镇顾高村68岁村民邵银明心里却转了晴。75岁的瘫痪姐姐邵才珠在他的精心护理下终于闯过一“关”,感染新冠病毒后完全康复,恢复了往日的精神。对邵银明而言,意味着他可以继续恪守承诺,延续绵绵亲情。


从小 他就是姐姐的依靠

邵银明家在村里很好找,几间瓦房是村口最旧的。就算这样,邵银明还是进行了“合理分配”。屋顶会掉灰的,用塑料布遮挡,自己一家住;屋顶最清爽的留给姐姐。而姐姐的房里,还有着全家最新的布置:一块隔出来的淋浴间,方便照顾瘫痪的姐姐洗洗涮涮。

说起姐姐的身体,邵银明最初的记忆是听父母讲的。自己还没出生前,姐姐连续高烧不退,最终落下了智力残疾的后遗症。后来,姐姐又患上小儿麻痹症,渐渐瘫痪在床,吃喝拉撒都需要人照顾。

懂事的邵银明还没上学就先学会了照顾大姐。一次,邵银明外出玩耍,长时间未归,邵才珠哭闹不止,直到邵银明回来才罢休。邵银明过意不去,跟大姐拉钩承诺,“以后一定好好陪你!”从此,别的小朋友放学结伴玩耍,邵银明总是直接奔家,为大姐梳头洗脸、捏肩揉腿、翻身拍背、端饭喂粥。渐渐地,大姐很依赖他,只要他在就很乖。

1974年,初中毕业的邵银明响应号召当了兵,每次写信回家,第一件事就是查问大姐的生活状况。退伍回乡,他一如既往照顾大姐。1982年,邵银明与同村姑娘李桂萍恋爱。他跟李桂萍提了个结婚条件:“你嫁给我,我会一辈子对你好,但前提是,你要跟我一起服侍大姐!”心善的李桂萍当场答应。

分家时,邵银明夫妇带上了邵才珠。白天,夫妻俩分开下田干活,确保家里有人照顾大姐。夜里,夫妻俩轮流起床照看,喂水掖被,无微不至。


用心 他成了护理“土专家”

几十年如一日精心照料大姐,让邵银明成了护理“土专家”。

打开邵家的冰箱,整整几层都是给大姐准备的食物。邵银明说,长期卧床的人,吃东西要注意,不能多吃肉蛋奶,以防便秘,又不能不补充蛋白质。邵才珠一天的食谱,全部都是专门定制,满溢着邵银明的“小心思”:早饭,是邵银明自己做的菜包,一次包20个,每天早上一个,馅料是青菜和肥一点的肉,外加半袋牛奶;午饭是饺子,里面的蔬菜常年用芹菜,保证膳食纤维;晚饭,是在镇上米面店定制的面条,必须久煮不烂,这样能锻炼大姐的咀嚼功能。除了主食,配菜也讲究,鸡蛋吃多了大姐难消化,那就打成蛋花汤,三天吃一次;丸子吃起来方便又好吸收,邵银明就买回青鱼、猪肉自己做……

常年卧床的人最怕生褥疮,邵银明自学了不少护理妙招。冬天,褥子下面是四层海绵,上面则是摊开的尿不湿,又柔软又吸潮。夏天,海绵减到两层,同时放两台风扇,不对着人吹,这样可以保持房间通风凉爽又防止着凉。

“大姐这辈子就生过一次褥疮,那是15年前,我有事不得不出门一周,身体已经很不好的父母照顾不来,导致姐姐身上长了鸡蛋大的一块疮。”邵银明回来后,每天给大姐擦洗两次,上三层药,折腾了半个月才痊愈。

从此,邵银明再不出远门。


未来 他有一个小小心愿

照顾大姐,让邵银明错过了许多。

这些年,村里人外出务工发家致富的不少,能做厨师会做瓦工的邵银明却一直在家守着几亩田过日子。

十年前,心灵手巧的邵银明琢磨起了养鸽子,最多时,一千多只鸽子一年能增加十多万元的收入。两年前,客户开始要求邵银明送货。邵银明为难了,请人送没利润,自己送一来一回要大半天,妻子又在外地照顾小外孙女,不放心姐姐的他关掉了家里的两大排鸽舍。

村里人敬佩的同时,有时也会劝邵银明夫妇,把属于五保户的大姐送进福利院。

邵银明回答得很朴实:“这两年比以前轻松,照顾得过来。”

邵银明最难的时候,是父亲患白内障最终双目失明,母亲又得了阿兹海默症生活不能自理,要同时照顾三个人。这段艰难的日子持续了6年多,他把二老双双伺候到了86岁高寿。“大姐也能活到80多岁,我就满足了。”邵银明说。

记者手记

像邵才珠这样,有什么需求不能正常表达,卧床60多年还依然健在,可以算得上生命的奇迹。

奇迹的创造,是邵银明六十年如一日的付出与奉献。采访中,邵银明一直带着憨厚的笑,说着朴实的话,“不给国家、不给社会增加负担,我只是做了自己该做的。”他所说的自己该做的可以归结为“孝悌”二字。邵银明用实际行动,生动诠释了中华传统文化的精神根基。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邵银明住在破旧的瓦屋,虽然日子清贫,但内心富足。他的富足在于他的付出,不仅自己和家人快乐了,更赢得大家的尊重。是的,心中装着他人,装着爱,注定会得到尊重和敬仰。

来源:泰州日报

编辑:李子韵

责编:赵倩倩

审核:吴军

网友评论

文明上网理性发言,请遵守新闻评论服务协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