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泰州 阵雨转多云 18℃~11℃

姜堰|古遗址中“挖掘”文化内涵 大学生回乡变身“新农人”

来源: 编辑:赵采薇 2022-09-25 15:56:08 查看数:0

秋分过后,人间处处丰收忙。姜堰区俞垛镇仓场村的农场主陈鹏家的300亩水稻田也即将迎来丰收。今年28岁的陈鹏是一位“新农人”,大学毕业后回到村里开始了他的农民致富路。

陈鹏告诉记者,乘着秋收在即,前期的宣传造势要跟上,所以这两天他都忙着在田间拍摄短视频上传到网络,对自家农场的水稻进行宣传。今年28岁的陈鹏受父辈的影响,对家乡的这块土地情有独钟,大学毕业后他就回到村里,做了一名“新农人”。陈鹏说:“我的爸爸,我的爷爷都是农民,以前他们种地都只会跟土地打交道。我就在想,怎么拓宽销售的渠道,怎样去打造这个品牌,然后带动我们周边的农户,大家一起挣钱”。

作为新时代的农民,陈鹏尝试使用新媒体来宣传家乡的农产品,可是始终不温不火。他总觉得哪儿欠缺点“火候”。直到有一天,他自己在家突然想起来,小时候经常玩的地方,有个叫古海陵仓遗址,然后他就想到,是否能把这个古海陵仓的历史文化,把它挖掘出来,融入到农产品品牌当中去,提高它的知名度。

古海陵仓遗址的历史可以追溯到2200多年前,汉朝吴王刘濞在此建立粮仓;元末明初,张士诚曾以此作为屯粮基地。加上仓场村是一座具有悠久历史的里下河传统水乡村落,曾是苏中、苏北粮油茶的集散地。抓住这样的历史文化背景,陈鹏觉得大有文章可做。几年前,俞垛镇注册了“古海陵仓”的商标,被赋予文化内涵的农产品一下子“充满了活力”。2020年,俞垛镇成立了电商服务中心,陈鹏抓住机遇,摇身一变成了一名“卖货主播”。他告诉记者,成功的背后是品牌+互联网,因为现在互联网的效应非常大,品牌赋予产品内在的文化,通过网络进行直播带货,拓宽一些渠道,所以现在我们这个产品还是比较好卖的。据统计,2021年,陈鹏通过电商平台销售小麦、大米、鸽子蛋、螃蟹等农副产品达260万,今年预计超过300万。

记者:陈小康

编辑:赵采薇

责编:赵倩倩

审核:吴军

网友评论

文明上网理性发言,请遵守新闻评论服务协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