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泰州 阵雨转多云 18℃~11℃

泰州袁建民:人类命运共同体就在中巴两国之间

来源: 编辑:余盈 2021-06-18 10:43:36 查看数:0

“缺油的时候给油,缺粮食的时候给粮食,遇到艰难险阻的时候,他们开山辟地来帮助。在我看来,人类命运共同体起步在哪里?在中巴两国之间。”


30多年与巴基斯坦交往,270多次跨过中巴边境线,1958年出生于泰州的袁建民带着使命前行,总能得到巴基斯坦军民无私的帮助和支持。


袁建民接受中国经济网采访 中国经济网 张鹏 摄


从上世纪80年代参与中巴边界勘界,到2005年担任巴基斯坦北部大地震救援总指挥,再到全线贯通中巴经济走廊,袁建民与巴基斯坦之间的故事不胜枚举。


如今,他担任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政府参事、新疆人民对外友好协会副会长,值此中巴建交70周年之际,中国经济网对他进行了专访。


从渔乡青年到山区牧民


新疆与巴基斯坦交界处,有世界海拔最高的口岸--红其拉甫口岸,该口岸位于帕米尔高原、喀什地区塔什库尔干塔吉克自治县境内(以下简称“塔县”),是袁建民自愿支援新疆的插队落户所在地。


1975年,他从江苏泰州高中毕业后,毅然决定要到祖国最需要最艰苦的地方去。


支边结束之后,袁建民在新疆读了党校,毕业后又回到了塔县。他从银行职员做起,担任过县政府秘书,县外办主任,坚持同吃同住同劳动,为塔县人民办实事。1986年9月,在塔县领导班子选举中,袁建民被高票推举为副县长。


根据当地人讲述,还原袁建民当时生活场景的画作 中国经济网 张鹏 摄


在塔县工作期间,袁建民有幸参加了中巴边界勘界。


从1982年两国签署开放红其拉甫山口的议定书,到1985年口岸对第三国开放,再到后来的全面开放,袁建民参与了整个过程,这也成为了他与巴基斯坦不解情缘的开端。


1987年袁建民(左四)任塔县副县长时在中巴界碑处为时任巴基斯坦北部地区最高行政长官送行 受访者供图


担任援巴救援总指挥


说起与巴基斯坦的故事,袁建民十分感慨。


2005年,巴基斯坦西北边境省和巴控克什米尔地区等地发生里氏7.6级地震,350万人无家可归,袁建民又一次临危受命,担任中方援巴总指挥。地震主要灾区全部在深山老林里,要把帐篷安全送达很困难,袁建民临危不惧,把帐篷安全地送到了灾区,还和巴基斯坦联合组建了中国援巴抗震救灾村。


袁建民(右二)运送中国援助巴基斯坦抗震救灾物资 受访者供图


袁建民哽咽:“每次我到现场指挥的时候,巴基斯坦的官兵都是4、5个人围在我周围,一看到有飞沙走石的时候就把我按倒,他们用身体来替我挡住石头。有好多官兵腰砸坏的,腿砸断的,所以当你经历这一切的时候,怎么能对中巴友谊无动于衷?怎么不致力于去维护中巴关系?”


为表彰他为促进巴基斯坦社会和经济发展所做出的贡献,2011年8月,袁建民被巴基斯坦总统授予公民荣誉最高奖“国父真纳”勋章。


2012年时任中国交通部部长李盛霖(左)、时任巴基斯坦驻华大使马苏德·汗(右)与获得“国父真纳”勋章的袁建民(中)合影 受访者供图


让中巴边界亮起来


2014年,袁建民提出“让中巴边界亮起来”的建议,组织实施了太阳能发电机落户中巴边境星木峡尔村的工作,这个古老村落彻底告别了无电照明的历史。


随着中巴经济走廊建设的深入推进,“让中巴边界亮起来”的愿望正一步步得以实现。


先后270多次赴巴


2013年,2015年,2016年,袁建民分三次完成了中巴经济走廊东线、西线和空中考察工作。


袁建民穿梭在中巴两国间30多年,先后270多次赴巴,巴基斯坦所几乎所有的城市都留下了他的足迹。


值此中巴建交70周年重要历史节点,袁建民说:“中巴两国特别是中巴两国人民,有理由有信心,希望也期望中巴友好。”


2015年袁建民(身着白色服饰)去巴北部地区考察时,当地民众自发到中巴界碑处迎接、载歌载舞 受访者供图


来源:中国经济网

编辑:余 盈

责编:邵晓霞

审核:唐 波


网友评论

文明上网理性发言,请遵守新闻评论服务协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