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泰州 阵雨转多云 18℃~11℃

王存玉:从兴化水乡走出的中美“双料”院士

来源: 编辑:秦发良 2017-04-30 09:23:06 查看数:0

王存玉,出生于泰州兴化,现任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牙学院副院长, 口腔生物学和医学系主任、教授, 和工程学院生物工程系教授。2011年10月当选美国国家医学院院士,该称号是美国医学和公共健康领域最高荣誉称号之一,也是上世纪70年代以来,来自中国内地的学者第一次当选美国国家医学院院士。2013年12月19日当选中国工程院外籍院士。

4月15日,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教授王存玉践行他的承诺也是好多年的习惯:每年4月油菜花盛开的时候,回家祭祖、看望老母亲。

“我父亲前几年去世了,老母亲还在兴化,每年油菜花开时,我都要回老家,给祖辈们磕头敬香。中国人,最讲究‘根本’,我的‘根’和‘本’在故乡。父亲正直刚毅、母亲善良淳朴,兴化人崇文重教、家乡油菜花垛田里的‘花’和‘水’的,都造就了我的性格和人生。”王存玉祖籍江苏泰州陶庄,今年54岁的院士科学家,最忆是水乡,道不尽的情与缘。

“我选择了科研,一条路走到底”

王存玉教授的履历显示了过人的科研能力:1985年毕业于南京医科大学口腔系;1989年获北京医科大学(现北大医学部)临床医学博士学位后,在北京大学附属口腔医院工作;1990年至1995年在波士顿福赛思研究所做博士后研究。1995年至1998年在北卡罗来纳大学攻读分子生物学和遗传学博士,同时接受专科医生训练;1999年至2007年在密西根大学任教;2007年至今,任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口腔生物学和医学系主任、讲席教授和工程学院生物工程系教授。

“我在北医大已经有了博士学位,但我觉得还不够,想继续深造。到波士顿做博士后是公派自费,很幸运也很辛苦。后来我再到北卡读生物学和遗传学博士,很多人不理解,觉得我浪费时间精力。其实,学习怎么可能浪费呢?3年后,我感到还是对科学研究情有独,放弃了专科医生的金饭碗,决定一辈子做科研,一条路走到底。”功夫不负有心人,当年在研究方面,王存玉做出了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工作,发现了新的肿瘤细胞对化放疗耐药机制,为开发新的抗癌药物提高了重要的分子基础。这个发现当年被“科学”杂志评为十个重要发现之一。

看到密西根大学招教授,王存玉就简单写了一封申请邮件,邮件甚至都不是规范的简历和申请。但是扎实的科研履历,在美国“挑剔”的大学招聘委员会看来,也是眼前一亮。“招聘委员会觉得我的学术背景很棒,居然帮我整理了一份规范的简历申请给学校。经过严格的面试和审核后通知我:你录取了,而且起步就是副教授。同行都说,‘存玉你太牛了’。其实不是我牛,前面说‘学习不可能浪费’,说的就是这个道理。”王存玉教授相信中国文化里两个耐人寻味的两个字:“舍得”。有舍才有得!

王存玉教授说他很喜欢对UCLA(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的这个解释:你可以学到一切的本领。

目前任教的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英文简称UCLA,风趣的王存玉教授说:“有一年,南加州中华科工会在UCLA举行,主持人开玩笑问UCLA是什么意思?我想无非就是民间传说You  see  lotsof asians(你见到好多亚裔),想不到主持人来了个新的解释:U can learn  anything(你能学到一切的本领)。“这个高大上的解释让我茅塞顿开,这或许是为什么10年了一直喜欢在校园游荡,没有去其他地方的欲望。”王存玉说到“欲望”的时候,笑容随和而淡然。在他的心里,“在宁静的校园忙碌了一天后,要么绕操场跑步,要么登山休憩远眺,都是最幸福的时刻。”

2014年,王存玉和他的团队研究表明,Wnt4信号有可能是治疗骨质疏松症以及预防骨骼老化的一个有吸引力的治疗靶点,这一研究成果发表在《自然医学》(Nature  Medicine)杂志上。“这样的研究还有进一步的延展性。”王存玉告诉记者,我和团队努力研究开发一种抗衰老尤其是预防骨质疏松和骨骼老化的药物。“这些年来,随着科技转化效率的提高,基础医学研究从实验室到临床运用直接造福人类,速度越来越快、周期越来越短,我希望在我退休之前可以实现这个小目标。”

“科学博大精深,所学只是沧海一粟”

在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医学中心,他领导着一个独立的、规模不小的实验室,实验室每年获得的国家科研资助基金,是医学院众多实验室中最多的之一。王存玉教授和他的团队在肿瘤细胞耐药性、肿瘤转移、口腔炎症发病机理、口腔炎症和代谢性骨丧失方面的研究做出了国际公认的重要贡献。采访期间得知他领导的实验室在肿瘤干细胞的耐药机制方面,又取得新的进展,5月份的顶尖的《细胞干细胞》(Cell Stem  Cell),将以封面文章报道他的这一最新研究成果。

2011年,华人科学家王存玉当选为美国国家医学院院士,这是美国医学和公共健康领域最高荣誉称号之一,也是上世纪70年代以来,来自中国内地的学者第一次当选美国国家医学院院士。2013年王存玉当选中国工程院外籍院士。

问及获得“双料”院士的感受,王存玉教授的回答云淡风轻:“高兴,被认可总是很高兴的,但也不是天大的事情(呵呵)。其实在2011年之前我遇到一些事,也有点不顺,尤其是我老父亲去世,心情不是很好,2011年得到这个消息,还是很高兴的。怎么说呢,其实我这个人并不是很聪明,但是还算勤奋。”

说到博大精深的口腔医学,王存玉教授的回答十分有趣。他说:“当年进入南京医科大学口腔系时,比普通本科多一年,邻居问我‘我们也就三十来颗牙齿,一天学一颗,一个月也就学完了,为何要学5年?’带着这个问题我一步步走来,不敢懈怠。去年圣诞节,我去博物馆了解牙齿的进化,原来考古研究,从牙齿的结构、数目、形态等可推断出动物的食物结构、天气变化、文明进化的历程。所以,我三十年所学只是沧海一粟。”

“左手科研,右手艺术”,王存玉教授从理性思维到感性思维,不需要任何过渡。王存玉告诉记者:“在南京时,受带实习的王光桦老师的影响,就很喜欢书画,也结识国内很多艺术大家,比如江苏的喻继高,张华清,王飞飞和顾扬,己故的中央文史馆馆员张秀龄老师,中央美院的壁画系主任梁运清教授,现在回国也都会抽空拜会书画界的朋友,买一些画册带回美国。做科研比较严谨,累了我就换换脑子,科学和艺术本质是相通的。”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故乡文化滋养我”

王存玉喜欢这句古语:上善若水。他说,生长在水乡,喜欢水的清秀灵动和平和。他也喜欢这句古语:“与善者同行”。因为老家是“水”做的,上善之地。

王存玉父亲学过医,做过村里的会计和面粉厂厂长,为人正直,乐于助人。“邻居有什么困难他都倾囊相助。记得有一年冬天,邻居家茅房着火,半夜呼叫,父亲第一个跑出来,到河里舀水灭火,匆忙中穿着单衣的父亲冻得发抖,但能帮到别人他很开心。这一点,家父对我影响挺大的。”

回忆起父亲,王存玉目光望向远方,“考上南京医科大学那年,父亲送我去报到。没买到从兴化到南京的车票,我们就带着自己的行李铺盖卷,先从兴化搭轮船到镇江, 再从镇江一起坐汽车到南京。到了学校宿舍,父亲帮我撑蚊帐……现在想起父亲,常常想起这些场景,对父亲和家乡的思念,随着年岁增长,越来越浓。”

“我喜欢家乡的水,我怀念儿时家前屋后可以游泳的清澈小河,我喜欢家乡河鲜的美味,还有那棵古老而生命力旺盛的白果树。我喜欢从兴化走出的文人墨客,比如作家毕飞宇,书画家朱天曙。我曾经当面对飞宇说,小说《玉米》写的真好,但是小说名可以商榷,兴化不长玉米的;天曙的字像水一样自然流淌,纯朴浑厚清雅,来日可与先贤板桥比肩。”说起家乡,王存玉的性情和才情自然流露。

“想念南京的梧桐树,感恩南医大的培养”

2006年,王存玉的母校南京医科大学建校70周年,庆典上作为特邀嘉宾的王存玉发言,他第一句话就是“回家的感觉真好”,赢得一片掌声。“当时,就是这个心情!”

“南医大刚入学时,英文不好,老师同学们都表示‘要帮助王存玉学英文’,我当时自尊心受到刺激,于是发奋学英文,大二之后英文水平已经是全班最棒的。想念南京的梧桐树,八十年代的南京,中山东路上的外文书店我是常客,经常买一些英文原著,如饥似渴。印象最深是海明威的《老人与海》,那文字太值得品味了,我反复读,既提高了英文水平,也陶冶了文学修养。”南医大毕业的王存玉,目前受聘为母校的荣誉教授, 是江苏省口腔重点实验室的学术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江苏省人民医院学术委员会的名誉主任委员。

“我是学口腔医学出生的,当年南医大口腔系的曾焕隆,王为曾,张世采,梁青,俞未一,王光桦,王林等老师精心执教,令我终生身益。我的实验室也一直在美国大学的牙学院,但一路走来,做着很广的医学研究,从干细胞,乳腺癌,前列腺癌,大肠癌,炎症感染,头颈肿瘤到骨质疏松都有所涉猎。这一切因我与省人民医院有着特殊的缘分。”王存玉诚恳地说,“是省人医帮我一个口腔的学生打下了重要的大医学基础。”

“那时来给我们上课的都是省人医(当年叫省工人医院)的大家,我记得的有陈家伟、王一镗、侯金镐、侯熙德、陈玉英、杨玉、陈钟英等老师,他们都有着气度不凡的学者风范,课讲的极为精彩,深入浅出,结合临床与基础,推理与分析,再加上临床病例讨论,引人入胜。记得有一次早上我有机会为陈家伟老师搬投影仪,他谢谢我,我兴奋了好几天。”王存玉回忆起来如数家珍。

王存玉称赞:“省人医不少科室在国内处于领先地位,比如王学浩院士的肝移植团队就非常有实力。医院为中青年医生构建很好的平台,有一批中青年医生,踏踏实实地从事着临床和医学研究工作,己在国内展露头角,每次回国,我都非常乐意与他们交流相关的研究。”

乡音无改

祝福家乡人民幸福安康

得知《健康中国2030纲要》和《健康江苏2030纲要》分别于去年和今年颁布实施,王存玉教授十分高兴,“这意味着加强全民全生命周期健康管理成为中国今后一个事情的重大发展内容,很欣慰也希望有更多合作,共同推动。”

王存玉认为,“江苏在加快科技成果转化方面有优势也有更大潜力。江苏的院士总数在全国第一,江苏的科技创新能力连续在全国排第一,应该加快科技研发能力,尤其要加大高校的科研能力,整合高端资源做大事,为江苏的经济发展做支撑。”

4月,兴化的油菜花灿烂如昨。南京从栅栏里探出的蔷薇花则更是期盼“江苏大家”畅叙乡情,共话发展。乡音无改,乡情愈久弥浓。作为特邀嘉宾,王存玉教授5月将参加江苏发展大会。“我是加州大学的王存玉,来自板桥的故乡,美丽的兴化。江苏是我心中最珍贵的记忆。祝家乡日新月异、山清水秀!父老乡亲幸福安康!”站在兴化老家的油菜花丛中,王存玉教授真心祝福家乡,这位从水乡走出、走向世界的科学家,有着水乡人的聪颖、智慧和淳朴,也有着永远割舍不了的江苏情怀。

来源:交汇点

编辑:岑丹

责编:戚翔

网友评论

文明上网理性发言,请遵守新闻评论服务协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