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疑问,请拨打我们的联系电话:0523-86891000 网站首页

追溯红色记忆  重温峥嵘岁月

2021-12-27 15:29:33 来源:凤城泰州网

袁向吟


摘 要:在庆祝建党百年活动中,兴化市融媒体中心采取创新方式和多平台表达形式,深入进行党史学习教育宣传报道,精心组织策划了系列电视专栏,宣传兴化革命老区光辉历史,弘扬英雄精神,传承红色血脉。

关键词:兴化革命老区;光辉历史;红色文化;代代相传


在庆祝建党百年活动中,兴化市融媒体中心采取创新方式和多平台表达形式,深入进行党史学习教育宣传报道,精心组织策划了《走进红色教育基地 传承红色革命精神》系列电视专栏,着重宣传兴化革命老区光辉历史,弘扬英雄精神,传承红色血脉。

兴化具有光荣的革命传统和深厚的文化底蕴,节目采用了主持人现场解说、采访嘉宾以及实景画面等拍摄手法来呈现兴化红色革命历史。让兴化百姓一起重温在战争年代那些为了兴化解放做出贡献与牺牲的英雄事迹。目前我和我的摄影团队走访了八个乡镇村,采访过不少研究兴化红色革命的专家,甚至非常有幸能采访到参加兴化革命的见证者和经历者。革命时期虽然已经离我们很远了,但当我们面对那些革命老同志或者他们的后代,听着他们的讲述,似乎历历在目。尤其我听着百岁革命老同志颤颤巍巍说着:“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这句话时,直击我的心灵,让人潸然泪下。在战火纷飞的年代,很多人都时常觉得有今天没有明天,随时都准备着为革命而献身,这是他们不可选择的。但对我们而言,我们的选择太多了。我们生在新年代,我们应该面对的问题,不变的是这个民族的精神。

在采访拍摄的过程中,有很多革命先烈英雄事迹深深地震撼了我,让我的心灵受到了一次次洗礼。比如杨根思这位革命烈士,最近热播的电影《长津湖》里就出现过这位人物。看电影时,我就立马联想到我拍摄沙沟市政府旧址时,在馆内看过杨根思同志的介绍,知道他是泰兴人。泰兴人的他为何会出现在沙沟呢?原来沙沟是杨根思英雄之路的起点,他打的第一仗就是解放沙沟,在那留下了有关他用长矛缴获敌人枪支的故事。当时的杨根思刚刚参军入伍,还是一个新兵,部队军资也比较紧缺,分到他手里的只有一根红缨枪,快要打仗的时候,杨根思就跑去跟班长要枪,班长说:要枪没有,自己抢去,在攻打这场战役的时候,杨根思就盯上了一个拿枪的伪军,正当两人打得激烈的时候,杨根思突然灵机一动,对着伪军的后面喊了一声“班长,你从后面上!”伪军一听以为后面真的有人,刚要回头之际,杨根思的长矛已经刺进了伪军的胸膛,就这样,杨根思靠着自己的机智获得他抗日战争中的第一杆枪,这是新四军殷正宇老战士口述的,他与杨根思一同参加过抗美援朝战役,不幸的是杨根思牺牲在朝鲜战场上。

七十多年前,杨根思烈士在烽火连天的抗美援朝战场上,面对凶残的敌人,响亮地喊出了“在革命战士面前,不相信有完不成的任务,不相信有克服不了的困难,不相信有战胜不了的敌人!”这“三个不相信”精神是不畏艰险、迎难而上、一往无前的奋斗精神,是英勇顽强、视死如归、血战到底的大无畏精神,是向死而生、永不屈服、敢打必胜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

新时代,我们更要大力弘扬“三个不相信”精神,像杨根思那样“这辈子都交给党”,始终忠诚于党;像杨根思那样“人在阵地在”,始终勇于担当;像杨根思那样“敢闯敢拼”,始终锤炼过硬本领。

像杨根思这样保卫国家,投身革命的英雄有许许多多。我之前在戴窑镇采访拍摄时,当地人给我讲述了董文策夫妇送四子参军的故事,最后四个孩子都为了革命献出了宝贵生命;东浒村里下河第一党支部支部书记盛学成,他的妻子为了掩护革命同志安全撤离,不幸被伪军逮捕,导致怀孕八个月的她,孩子早产不幸夭折……在革命年代,那些革命者谁不是父母的心头肉,谁又不是孩子的父母呢?他们为什么非要去打仗?去奉献生命?就是为了我们今天共同的幸福家园,为了那句“我们这代不打仗,我们下一代就得打。”

作为后辈的我们要懂得饮水思源,感恩那些披荆斩棘的革命先烈们。我们不能松懈,不能懈怠。作为媒体人应该发扬先辈们的精神,创造属于我们这个年代的历史。让红色文化代代流传,根深人心!

(作者单位:兴化市融媒体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