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堰种养基地稻鳖共生,每亩收益五六千!
眼下,水稻还没开始播种,姜堰区白米镇马沟村的一块稻鳖共生种养基地已经迎来丰收季。
上午,在白米镇马沟村十六组田头,几个村民围在田块中央的一口鱼塘旁,正在捕捉塘底污泥里的甲鱼。只见他们用一只长柄铁叉,垂直向下,像勘探古董似的寻找甲鱼。村民薛银荣告诉记者,为了起捕时不让甲鱼受伤,他们自制工具地毯式搜索,这就是俗话说的“沿河戳鳖”,操作起来省时省功。
姜堰区白米镇马沟村村民薛银荣:“这样便于捉,不受伤,用4个、5个的洋圆,没有尖子,有尖子容易把鳖捣伤,便于捕捉。”
薛银荣说,这个养殖基地大约有100亩,当初投放的一万只甲鱼,现在大部分都已经成年了。由于是生态养殖,这些甲鱼与池塘养殖的大不一样,从外形上一看就能识别。
薛银荣说:“没有喂颗粒饲料,什么都没有吃,吃螺蛳,田里吃,每个脚爪都是尖的,底板它是绿的,如果家养的,它是白的。”
基地负责人杨顺宏说,随着大批甲鱼起捕上市,加上去年亩产700斤的水稻,每斤卖出了15元的高价,他们2015年开始试行的稻鳖共生模式,实现了生态效应和经济效益的最大化。
姜堰区白米镇马沟村村委会主任杨顺宏说:“这个甲鱼一亩田产值也能达到四五千元;水稻,如果把生态种养的大米卖出去,又能达到一千元,那么总共能达到五六千元一亩。”
特约记者:王宝华
编辑:周静
责编:戚翔
审核:吴鸿诏
相关阅读
- 12个点!猪肉大降价,粮食、蔬菜价格稳定2018-04-16
- 泰州“抱火哥”入选2017感动中国·江苏年度人物!2018-04-16
- 【263泰州在行动】姜堰娄华线:沿线垃圾多,居民盼整治!2018-04-16
- 兴化的这个村变身“生态大鱼塘”,环境整治引发“多米诺效应”2018-04-16
- 靖江19岁女孩遭遇车祸成植物人,母亲居然……含泪帮转!2018-04-16
- 为“讨薪”,两外地人赖在姜堰一村民家不走,后果严重了……2018-04-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