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人大常委会:践行法治服务发展 履职尽责主动作为
- 21-01-17 19:09:48
- 阅读量:0
刚刚过去的一年,泰州市人大常委会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认真学习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江苏重要讲话指示精神,坚决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把践行法治作为第一责任,把服务发展作为第一要务,把履职为民作为第一追求,依法有序、务实高效开展人大工作,为推进全市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
用立法的高质量维护社会治理的高质量,一直是人大工作的重要内容。垛田是泰州市里下河地区特有的地域标签和文化符号。随着城市化进程加快以及防洪排涝条件的改善,泰州境内垛田面积逐渐萎缩。为进一步擦亮垛田品牌,在市人大代表多次实地调研、提交建议议案的基础上,市人大常委会制定出台了《泰州市垛田保护条例》。《条例》从优先保护、系统保护、分区分级保护等方面,构建了垛田规划“一张图”、保护管理“一张网”、传承利用“一盘棋”的法规制度体系,力求以小切口破解垛田区域治理大问题,充分彰显地方立法的“泰州特色”。《条例》在江苏省第十三届人大常委会第十九次会议上批准通过后,将于2021年3月1日起施行。在第26次全国地方立法工作座谈会上,省人大将其作为亮点工作进行了交流。
泰州市人大代表、兴化市垛田街道孔长村党支部书记孔令帅:“《条例》的制定出台,对加强垛田保护,传承和弘扬垛田传统农业文化,推动垛田永续利用,具有重要意义。”
《条例》的出台为推动当地保护垛田这一特有的地理文化标志起到了积极作用。近日,记者在位于兴化市垛田街道的“天下第一垛”乡村生态文化旅游区建设项目现场看到,该项目正在加紧建设,预计今年三月份竣工。项目主要以全国文物保护单位垛田风貌为核心区,面积约5000亩。重点推出10个微景点,充分挖掘以龙香芋、香葱、油菜花为主的垛田特色农产品资源优势,将农业生产与垛田保护紧密结合。
兴化市“天下第一垛”乡村生态文化旅游区项目负责人张年才:“项目建成后,我们将垛田特色农产品的农业生产与垛田原生态的旅游相结合,将一二三产业进行深度融合,这样一方面让世人能够了解垛田传统的灌溉模式,同时也提高我们垛田特色农产品经济效益,带动垛田周边各村的经济发展。”
2020年,泰州市人大常委会坚持立法为民理念,坚持问题导向,坚定走精细化、有特色立法之路,持续推进科学、民主、依法立法,制定出台了《泰州市住宅物业管理条例》和《泰州市垛田保护条例》两部法规,努力以高质量立法护航社会高质量发展。
泰州市人大常委会法工委立法处处长张飞飞:“2021年将制定《泰州市河长制工作条例》和《泰州市献血条例》两部法规,我们将做好法规起草、修改、审议等环节工作,进一步探索精细化立法之路,更大范围汇聚群众智慧,更深程度汇聚代表智慧,更高层次汇聚专家智慧,不断增强立法的针对性、适用性和可操作性,着力形成地方立法‘泰州特色’。”
积极推动人大预算联网监督系统提档升级是2020年市人大常委会组织开展的又一项重要工作。上午,市人大代表、市侨联主席吉江平来到人大预算联网监督综合查询中心,了解泰州市相关经济运行情况,为参加市五届人大五次会议做准备。
泰州市人大代表、市侨联主席吉江平:“我们可以通过查询联网系统、审查监督、预算四本账,及时调研了解政府债务、国有资产、审计工作、经济运行情况。系统可以将预算安排、预算执行,以柱状图、饼图等图形直观地显示出来,有利于我们代表了解这些钱使用的效果如何,为人大代表依法履职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平台。”
人大预算联网监督系统运用信息化手段,依托政府统一的政务平台和相关政府部门现有的数据库和数据资料,实现人大预算审查监督所需数据资料的在线、实时传输收集,集数据资料查询、分析、预警和服务等多功能于一体。
泰州市人大常委会预算工委秘书处副处长吴露青:“我们泰州人大在全省率先开通了人大预算联网监督系统,实现了与12个主要经济部门横向联通,与市(区)人大纵向贯通,预算联网监督系统‘泰州经验’在全省推广。”
过去的一年,泰州市人大常委会把践行法治作为第一责任,把服务发展作为第一要务,把履职为民作为第一追求,各项工作取得积极成效。市人大常委会抬高标杆、奋勇争先,相关创新举措、履职成效和重点建议,得到全国人大常委会和省政府等领导的批示肯定;用法治手段护航长江生态修复与保护的做法,《人民日报》持续关注,新华社、全国人大公众号推介点赞;组织开展的“五级人大代表回选区访选民,助力排查解决突出民生问题”专项活动,中央电视台专门报道;创新建立的代表“微调研”工作机制,得到全国人大常委会的肯定。
全媒体记者:马晓斌 戈俊巍 朱浩民
编辑:徐佑阳
责编:邵晓霞
审核:唐 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