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泰州 阵雨转多云 18℃~11℃

今天,为你们点赞!

来源: 编辑:宋涔玮 2021-05-04 11:42:30 查看数:0

今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全省各级共青团、青联组织和广大团员青年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青年工作的重要思想和视察江苏重要讲话指示精神,紧跟党走、冲锋在前、勇挑重担、矢志奋斗,为江苏经济社会事业发展贡献青春力量,涌现出一大批先进典型和模范。


为充分发挥榜样的示范引领作用,激励和引导全省广大团员青年在“强富美高”新江苏建设中进一步发挥生力军和突击队作用,共青团江苏省委、江苏省青年联合会决定,授予王尧等20名同志第16届“江苏青年五四奖章”,授予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天问一号”火星探测器信标装置研制团队等11个青年集体第16届“江苏青年五四奖章集体”。


他们当中,有服务重大工程的大国工匠、有引领行业标准的岗位先锋,有解决“卡脖子”难题的科技工作者、有获得世界冠军的全国技术能手,有冲锋在新闻一线的媒体记者、有护航国家重大项目的技能匠人,有获得首届钟南山青年科技创新奖的医务专家、有在国际交流舞台上发出中国声音的青年使者……


他们当中,有国之重器的科研团队、有科技兴农的青年集体,有重大项目建设一线的青年突击队、有坚守自然保护区的生态保育团队,有58年如一日服务群众的“雷锋车”组、有跑遍苏北400多个乡镇助力农房改善的先锋团队……


他们的身影总是出现在党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他们的奋斗足迹和历程充分彰显了新时代江苏青年的责任和担当。


第16届“江苏青年五四奖章”获得者

(以姓氏笔画为序)↓↓↓

王尧江苏省广播电视总台融媒体新闻一部主任编辑

他始终冲锋在新闻现场第一线,连续多年随江苏代表团采访全国两会,参与G20杭州峰会、江苏发展大会、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等重大新闻报道,在服务中心大局中尽责有为,尤其擅长用“Vlog”融媒体报道方式,作品点击量破千万,被人民日报、央视转载点赞。他始终立于人民视角,用脚走、用笔记、用心听,每年深入基层采写稿件百余篇,为时代发展鼓与呼。他聚焦宏大主题,参与制作《你所不知道的中国》等多个精品专题,登录海外频道,覆盖全球200多个国家和地区,收视人群超1亿人次,讲好中国故事。撰写的多篇新闻稿件获中国新闻奖、江苏电视新闻奖一等奖。


王守巨

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江苏省人民医院)放射科副主任医师、教授

针对全球第一大癌乳腺癌早期精准诊断的难题,他潜心研究、连续攻关8年,创建系列分子影像技术,研发纳米探针,在活体水平将乳腺癌靶向显示能力提高5倍,达到国际先进水平,相关成果获得国际协会最佳论文奖,为1989年设奖以来中国首次获奖。他建立南京医科大学第一个分子影像实验室,参编中国首部《分子影像学》研究生教材,填补行业空缺。他获评首届钟南山青年科技创新奖,钟南山院士联合10余名院士共同评审,全国仅10名青年医生获奖。他发挥专业所长,组织仁医青年突击队,普及乳腺健康知识,开展义诊活动,服务群众近万人次,在助力公众科学防癌意识的提升中,步步践行中国医生的使命担当。


王海浪中建安装集团有限公司无损检测员

他扎根项目建设一线、横跨半个中国,在五六十度的高温、离地五十米以上的高空、零下二三十度的极寒等严峻条件下,在精度要求1毫米的高标准下,千万次俯身,检测钢铁焊缝近20万米,缺陷检出率100%,未发生一起质量安全事故。他参与国家重大项目质量安全检测,在时间紧、任务重的严格要求下昼夜奋战,为G20杭州峰会、厦门金砖会议、青岛上合峰会等工程项目保驾护航。他精研检测技术,在国家级技能竞赛中斩获全国冠军、江苏省唯一金奖,展现新时代“大国工匠”风采。


王磊

南京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

他乐教善教、潜心育人,用生动的口吻、活泼的方式把思政课讲到学生心坎里,在校园内“一课难抢”,获得全国高校青年教师思政竞赛一等奖、全省高校青年教师思政竞赛第一名。他扎根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主持国家社科基金等项目8项,在《中共党史研究》等核心期刊发表论文20余篇,做好马克思主义青年化阐释的深度文章。他登上中央电视台“百家讲坛”、学习强国等媒体,高质量开展理论宣讲,推动党的创新理论“飞入寻常百姓家”。


邓壮徐州市消防救援支队特勤大队一站分队长

他不是凤凰,却一次次拥抱熊熊烈火;他不是弩矢,却一次次往返于重重险境。他苦练体技,拼搏进取,连续三次荣获徐州消防“兵王”称号,在全国首届“火焰蓝”比武竞赛中成绩优异被记个人三等功。他冲锋陷阵、不畏艰险,先后5次冲进火场抱起已经燃起的液化气瓶,累计参与盐城响水“3•21”特别重大爆炸事故、山东寿光洪水灾害事故等救援任务5500余次,抢救和疏散被困群众700余人,抢救财产价值1500余万元。他用忠诚信念兑现着对党和人民的庄严承诺,用实际行动践行着“人民消防为人民”的铮铮誓言。


代贤伟南京市雨花台区爱之光公益发展中心主任

8年如一日,3000多个日夜的奔忙,他把“公益心”融入“实践行”,带领团队和志愿者跨江苏、越贵州,深入28个社区从事医务社工工作。他专注于老年慢性病患者的健康服务,联合社会组织、高校、志愿者团队,探索建立较成熟的社区健康管理模式,覆盖近10万老年群体。从独自学雷锋,到领着一群人送温暖,他凭借丰富的公益组织运作发展经验,做好公益行动的“传帮带”,引领带动了省内百余家公益组织和一大批青年志愿者、专业社工。


朱晓晨

宿迁市看守所四级警长

她在冰凉的高墙下做着阳光般的事业,用火热的青春点亮迷茫的心灵。在8年如一日的看守工作中,她突出重点、精准施策,通过爱心和亲情感化教育各类人员2000余人,挽救12个濒临破碎的家庭。面对疫情,她舍小家、顾大家,丢下年幼的孩子,主动请战,成为第一批进驻监区执勤的唯一女警,独自一人承担起全所女性在押人员的安全管控工作。累计241天的封闭执勤、朝夕相处,她用独有的温情和超乎常人的毅力点燃一群特殊女性对生活的希望。她像“一枚钉子”,虽然钉在了人们看不见的地方,却钉在了党和人民需要的地方。


巫书航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十四研究所总体研究部研究室副主任、高级工程师

他积极投身强军伟业,成长为最年轻的某国防重点型号雷达总师,所研发产品代表了相关领域国内最高水平。他奋勇争先,在极短时间内完成某超大规模雷达研制,推进系统新架构的升级改进,变不可能为可能,大大提升了系统核心能力。他主动作为,多次牵头高质量完成重大演习保障任务,充分检验了装备能力。他积极创新,承担多项国家级课题,完成数字域仿真等多项关键技术的攻关。


李求超

第九批南京援藏干部、拉萨市墨竹工卡县农业农村局副局长(挂职)

从畜牧业到种植业,他克服高反、深入高原、走村入户,从“门外汉”变成产业发展“带头人”,带领农牧民脱贫致富。他以油菜产业作为受援地产业发展突破点,推广种植油菜2.96万亩,带动4000余名种植户实现增收。他上阵“直播带货”,推动设立首个“格桑花开·高原直播间”,线上线下联动开展多场消费扶贫展销会,助农销售460余万元。他为地区产业发展悉心规划,注册“天边墨竹”公共文化品牌,从良种种植、特色加工、文旅服务等多维度精准施策,助力受援地产业发展驶上快车道。


张 川网络通信与安全紫金山实验室智能通信课题联合负责人、东南大学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教授

他胸怀祖国,学成归国,围绕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在5G/6G、芯片设计领域长期深耕,创新研发移动通信领域软硬件解决方案,成为国内业界商用系统设计的重要参照。他致力创新,依托国家级平台钻研拼搏,攻克信道译码的“卡脖子”技术难题,在5G国际舞台上发出中国声音。他潜心育人,培养了一支有理想、有情怀的青年科技攻关团队,指导学生在世界电路与系统协会评选中为国争光,为奖项设立10年来中国青年科技工作者首次获奖。


张  昕中电莱斯信息系统有限公司第五研究部主任、国家空管工程技术中心主任

他是空军网络信息体系专家组最年轻的领军型专家,攻克空战多传感器协同探测、多军兵种防空武器混编指挥等关键技术,填补5项空军装备发展空白。他是空军信息化技术创新的领航雁,主持研制首套某智能阅兵指挥系统,突破密集编队智能航路规划等多项关键技术,完成国庆70周年阅兵等50余项重大保障任务,达到“米秒不差”的高精度标准。他是未来战场装备发展的设计师,主持策划“十四五”发展规划入库项目40余项,助力我国空军实现“国土防空”向“攻防兼备”战略转型,时刻守卫着祖国的万里长空。


张海玉

南京理工大学电光学院学生辅导员

她坚持立德树人,用过硬的事实和逻辑讲好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推动党建工作坊等一批育人项目落地生花,揭示党的创新理论的真理性。她是600余名学生的“知心姐姐”,撰写50万字辅导员网络“微日志”,让思想引领潜移默化、润物无声。她投身疫情防控,加入省青教志愿服务团队、校兰杉先锋突击队,践行抗疫精神,讲好战疫故事,从学工一线到课堂一线、从思政理论到鲜活实践,身体力行为青年传道解惑。


周立宸

海澜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

他是江苏传统纺织服装企业转型升级的“二次创业者”,创新应用智能化仓储物流体系,打造工业互联网平台,用科技创新助力“老字号”焕发“新活力”。他积极响应“一带一路”号召,开启国际化布局,孵化品牌矩阵,立志带领企业成长为国际市场规模最大的中国服装终端零售企业。他常怀赤子之心、积极热心公益,发起“多一克温暖”公益项目,为10万余名儿童送去定制冬衣,给孩子们以温暖和希望,彰显新时代青年企业家的责任与担当。


赵双双

国网江苏省电力有限公司营销服务中心量传质检部副主任

她立足生产一线,积极投身电能计量技术研究,破解电表自动检定压接难题,突破传统人工检定效率低、易出错、劳动强度大的瓶颈,使自动压接可靠性提升到99%、所需人员减少90%,技术行业领先。她参与重大工程创新,解决特高压计量检测绝缘难题,推广应用至31个省市,成为电力行业的标准作业模式。她助力西藏农网升级改造,按期完成37万只电表检定,圆满完成对口支援任务,以实际行动助力脱贫攻坚。


柳  茜南京世青科技服务中心主任

她创立青年公益组织“Hi  China国际青年发展联盟”,在联合国青年会议、上合组织青年交流营、20国集团青年峰会等国际会议交流中,持续讲好中国故事,发出中国青年声音。她积极参与“一带一路”青年交流,在海外建立青年实践基地,引领青年走出国门实习实践,因促成与乌兹别克斯坦的一系列民间教育、经贸、文化交流,成为第一个被授予“乌兹别克斯坦总统勋章”的非乌籍人士。她组织“哈佛中国行”“名校中国导师计划”等系列活动,覆盖30多个国家的50多所高校,助推中国青年登上世界交流舞台,将个人“小我”融入祖国发展“大我”。


黄  帆苏州蛟视智能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总经理

他胸怀报国之志,博士毕业后立即回国投入到科技创业的浪潮中,先后引领多项激光技术产业化应用。他坚持科技自主创新,申请专利150余项、获得授权50余项,开发出识别和测距达到500米的压缩感知激光成像系统,在自动驾驶传感器领域处于世界领先水平,把自主知识产权牢牢握在手里。他注重科技成果转化应用,带领团队率先开发出国产汽车激光大灯,填补了国内空白,使激光车灯价格下降90%以上。他以才引才,吸引国际优秀华人科学家回国组建实验室,团结领域内的科技领军人才,共谱科技报国的华彩新篇。


曹  汛南京大学电子科学与工程学院教授、通信工程系主任

他十年磨一剑,突破动态光谱成像的核心关键技术,被国际权威研究机构评价为遥感领域的革命性进展,实现了我国在该项技术上的“弯道超越”。他积极推动科技成果转化,研制出“光线基因”系列相机装置,广泛应用于江苏洋口、中石化等化工园区和行业龙头企业,锻造安全生产监测预警的“火眼金睛”。他坚持立德树人、言传身教,教育引导学生将个人发展与国家需求相结合,带出了11名博士、39名硕士,组建起一支立场坚定、本领过硬、勇争国际一流的青年科研团队。


董力源中天钢铁集团有限公司副总裁、中天绿色精品钢项目总指挥

他坚持“产业报国、实业兴邦”,推动企业在沿海布局千亿级的中天绿色精品钢项目,成为传统制造业转型升级的典范,打造结构调整、产业集聚的“江苏新名片”。他发扬老一辈艰苦奋斗精神,挑起绿色精品钢项目总指挥的重担,五加二、白加黑,扎根在基地一线,春节期间带领全员驻守,誓把项目建成全球行业标杆。他始终坚持履行社会责任、服务社会发展,充分带动产业链上下游就业,全力支持地方政府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用一言一行践行新时代青年企业家的家国情怀。


蔡叶昭苏州市王森美食文化创意有限公司烘焙师

连续400多天、每天站立作业12个小时以上,凭着毅力与坚持,他将烘焙做到极致,在苦练中迎来机遇,代表中国参加第44届世界技能大赛烘焙项目比赛。他勇克各方压力,沉着应对竞赛工位条件不理想、设备出现故障等突发事件,为中国拿到首个世界技能大赛烘焙项目金牌。他把荣誉化作责任,从台前转到幕后,成长为一名世界技能大赛烘焙教练,带领新生代中国匠人踏上卫冕之路,斩获第45届世界技能大赛铜牌、第一届全国技能大赛金牌,为江苏技能人才培养发展作出贡献。


翟天麟南通大学艺术学院艺术设计系教师、非物质文化遗产“翟家大院撕纸”代表性传承人

她挑起家族技艺的传承重任,深入全国抢救、保护、研究、传承和创新撕纸技艺,将非遗绝学纳入高校课程体系。她参与“青年红色筑梦之旅”,走访上百所红色教育基地,创作上千张红色文化主题作品,将红色文化融入撕纸艺术。她用3年时间设计制作100米长卷,组织100名学生根据100个党史事件创作100幅作品,举办“非遗撕纸呈党史 百年百画进百校”系列活动,在当代青年中传承非遗文化、传播红色基因。


第16届“江苏青年五四奖章集体”获得者

↓↓↓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天问一号”火星探测器信标装置研制团队

该团队共16人,平均年龄34岁,1人获得国家级人才称号,2人获得省部级人才称号。作为人类太空探索中最具挑战性的壮举,“天问一号”火星探测器是中国航天走向更远深空的国之重器,其中的信标装置将是全球首例“会主动打电话的黑匣子”。该团队是全国唯一独立承担“天问一号”火星探测器单机载荷的高校团队,攻克了高冲击防护、极限空间电子系统设计、极限能源热控等多项关键技术难关,仅用不到2年的时间便实现信标项目“从无到有”,将有效助力我国首次火星探测任务的成功。相关成果还用于探月工程三期、某无人机导航系统等国家重点工程。团队成员曾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教育部技术发明奖一等奖、国防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


淮安市淮安区翔宇消防救援站

该团队共21人,平均年龄26岁。这是一支驻守在周恩来总理家乡并以他的名字“翔宇”命名的消防队伍,主要担负辖区1468平方公里消防和紧急救援任务,年均出警1000多起,十年来累计营救遇险群众2600多人。面对人民的需要,他们用逆行身影,诉说无限忠诚,将恩来的“公仆”精神凝结为永不褪色的“队魂”。“5.12”汶川抗震救灾、山东寿光抗洪抢险、“6.23”盐城阜宁龙卷风冰雹特别重大灾害事故……他们在应急救援中上演一幕幕惊心动魄的英雄壮举,在为民服务中书写一个个感人至深的动人篇章。团队曾获全国消防部队先进基层党组织、全国五四红旗团支部、全国敬老文明号、江苏省双拥模范单位。


中国科学院紫金山天文台太赫兹超导空间探测技术研究团队

该团队共25人,平均年龄33岁,5人获得国家级人才称号,8人获得省部级人才称号。太赫兹研究是电磁波研究领域的珠穆朗玛峰,是目前全世界热点研究领域。该团队在太赫兹天文领域尤其是太赫兹超导探测领域处于国际领先水平,从芯片的仿真、设计,到制备、封装,再到集成测试,攻克多项关键核心技术,成功研制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太赫兹超导探测器,极大推动了黑洞成像、原行星盘精细结构等重大前沿科学发现,有力促进了我国空间太赫兹天文事业的发展。承担了我国载人空间站工程巡天望远镜高灵敏度太赫兹探测模块的研制任务。团队曾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中国电子学会科学技术奖二等奖、多次被中国天文学会评选为年度十大天文科技进展。


国网江苏省电力有限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中低压直流技术攻坚电博士青年突击队

该团队共20人,平均年龄33岁。他们致力于新能源并网、直流变交流技术攻关,仅用两年时间,实现从“跟跑”到“领跑”的超越,研究成果广泛应用于电力、轨道交通、船舶、建筑等行业。牵头推进2项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自主研发“零碳”微网路由器,设备5项核心运行指标达到国际领先水平,每年可为一个中型工业园区节约电费近千万元。在我国直流配电领域,首次与法国、日本等电力行业世界500强企业开展合作,率先拓展国际市场。团队曾获中国电力奖一等奖、中国机械工业科学技术奖一等奖。


镇江市亚夫团队工作室科技兴农青年集体

该团队共38人,平均年龄35岁。这是一支以农技专家领衔、新农菁英为主力,致力于乡村振兴的青年团队。他们助力精准脱贫,为100多个农业专业合作社提供技术支持,在全国累计推广农业“三新”面积30万亩,惠及4万余农户,助农增收近30亿元。他们带头示范引领,积极推广“戴庄经验”,创办薄壳山核桃、有机蔬菜家庭农场等项目,涌现出各级农村致富带头人20余名。他们与日本农文协开展国际合作,打通中日农业人才交流渠道,培育国际化的新型职业农民。


连云港汽车运输有限公司新浦汽车总站“雷锋车”组

该团队共22人,平均年龄34岁。58年来,500多位雷锋车手免费运送旅客行程达22万多公里,运送老弱病残孕旅客32万余人次,成为全国闻名的“中国第一雷锋车”。从最初的木扁担、三轮车,到现在的旅游观光车,变的是交通工具,不变的是为民服务的初心。她们成立雷锋车手工作室,建成“雷锋车”服务驿站,组建“雷锋车”志愿服务队,用薪火相传的雷锋精神持续温暖着港城大地,被中宣部表彰为全国重大先进典型。团队曾获全国学雷锋活动示范点、全国工人先锋号、全国青年文明号。


南京诺唯赞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新冠应急项目技术攻关团队

该团队共24人,平均年龄30岁。他们致力于重大传染病、心脑血管、肿瘤等重大疾病的早期诊断试剂和检测设备研发,攻坚多项高端酶、抗原抗体“卡脖子”技术,打破国际垄断。新冠肺炎疫情爆发后,他们连续七昼夜不眠不休,完成核酸诊断原料试剂研发,2020年累计提供新冠核酸检测试剂关键酶原料超3亿人份。成功开发出的抗体检测试剂盒,累计为60多个国家和地区提供超3000万人份检测试剂。团队曾获南京青年五四奖章集体、南京市创新名城建设突出贡献奖。


盐城国家级珍禽自然保护区生态保育青年团队

该团队共13人,平均年龄34岁。他们坚守在生态环保事业最前线,传承着我国首位环保烈士徐秀娟的丹顶鹤保护事业,助力中国黄渤海候鸟栖息地(第一期)成功申遗,形成了一套较完善的生态监测体系,创造丹顶鹤人工繁育数量连年新高,鸟类监测与研究成果丰硕,国内首次开展风电场鸟类雷达监测,首次开发鸟类视频监控智能识别系统,参与编写湿地科普教材《盐城湿地我的家》,将生态保护的理念植根于广大青少年心中。团队曾获全国五四红旗团总支、盐城市申遗工作先进集体、盐城青年五四奖章集体。


江苏大学智能农机装备创新团队

该团队共24人,平均年龄33岁,2人获得国家级人才称号,6人获得省部级人才称号。他们坚守强农兴农使命,致力于攻克智能农机装备“卡脖子”技术,研发的水稻和油菜联合收获机市场占有率61.5%以上,改写了高端履带机被“日系”垄断的历史,研发的再生稻收割机实现了后季稻增产20%、亩增收千元。他们坚持育新人、练本领,探索形成“师德引领、线上线下、田间地头、以赛促教”的农机人才培养新范式。团队曾获中国专利奖金奖、国家技术发明奖二等奖、教育部科技进步奖一等奖、中国青年科技奖。


苏北地区农民群众住房条件改善省级工作推进办公室综合组青年团队

该团队共16人,平均年龄35岁。他们始终牢记习近平总书记对苏北老区人民的殷殷嘱托,呼应老百姓的热切愿望,紧紧围绕苏北农房改善工作,积极担当调查研究的先锋队、政策制定的智囊团、组织推动的生力军、督导纠偏的排头兵、品质提升的促进者。他们跑遍了苏北五市33个涉农县(市、区)、400多个乡镇的1000多个农房改善项目,累计行程超过20万公里,实现苏北地区存量农村四类重点对象危房“清零”,助力20余万户农民群众住房条件得到改善。


江苏省交通工程建设局常泰长江大桥工程青年突击队

该团队共30人,平均年龄34岁。在建的常泰大桥是省委省政府确定的“十四五”全省交通基础设施重点项目,努力争创交通强国江苏样板标志性工程、中国超大跨度多功能桥梁里程碑工程、桥梁建设技术国际领先的经典工程。作为奋战在全省重大项目建设一线的青年突击队,他们始终聚焦世界桥梁建设前沿技术发展方向,克服超大规模、超大跨度、超高强度等诸多技术难题,现场攻关“超大跨径非对称荷载公铁斜拉桥建设关键技术”等39项桥梁建设前沿技术。他们努力推动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新设备的应用,以远超设计标准的施工精度完成世界上最大的水中沉井基础。团队成员曾参建代表我国大跨径桥梁设计施工建设技术最高水平的江阴大桥、润扬大桥、苏通大桥、泰州大桥等重大工程。


春风浩荡满目新,砥砺奋进正当时。习近平总书记在清华大学视察时对广大青年提出了“在真刀真枪的实干中成就一番事业”的殷切期望。未来一个时期,是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关键时期,也是我省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新征程、奋力谱写“强富美高”新篇章的重要阶段,全省广大青年要以先进典型为榜样,进一步激发责任感、使命感和奋斗精神,坚定理想信念,锤炼高尚品德,勇于开拓创新,练就过硬本领,切实扛起“争当表率、争做示范、走在前列”的使命担当,让青春在不懈奋斗中绽放绚丽之花!


来源:江苏新闻

编辑:宋涔玮

责编:邵晓霞

审核:唐   波

网友评论

文明上网理性发言,请遵守新闻评论服务协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