扬州一市民携50件扬泰地区抗战老物件办红展,还将讲述40位抗战老兵“印记”
- 20-09-03 09:22:00
- 阅读量:0
9月3日是纪念抗战胜利75周年,“戎痕”展在革命老区泰兴博物馆展出,其中有50件抗战老物件和40位扬泰地区战斗过的老兵“印记”,是一位仪征人李臣星收集和提供的,他希望通过这场红色记忆展出,纪念抗战不屈的民族精神。
突然——
时间紧急他整理了一夜
“一周前才接到通知,希望提供一批红色老物件和老兵‘印记’展览。”李臣星说,接到泰兴方面的求助后,他一夜没睡,忙着从自己收集的红色藏品中选出一些属于扬泰地区的抗战老物件和抗战老兵“印记”。
虽然对收藏的红色物件已熟记于心,但数量较多,一个个去选,费了不少时间,单单是老兵“印记”——红手印,他三年来在老兵们还在世时收集了217位抗战老兵的手印,活着的最大年龄已107岁,最小的也已93岁。
“有些老兵,才收集和录制完口述没多久,就去世了。”李臣星说,他从2017年起,每年都是在和时间赛跑,到老人家中,采集红手印,录制抗战经历。
这一次带至泰兴的,多数都是在江苏扬泰地区战斗过的,如106岁的江苏唯一健在的红十四军战士吴九成。
“还有虽然没有在扬泰战斗过,但非常出名的107岁黎光将军、106岁詹大南将军‘印记’。”李臣星说,9月2日下午,他赶至场馆,将这些老兵的红手印和寄语挂在墙上,非常震撼。
丰富——
部分抗战老物件很珍贵
40位老兵的战斗“印记”,很有代表性,有台儿庄战役见证者、南京大屠杀幸存者、长沙会战老兵、常德会战老兵、开国将军、老地下党……
此外,李臣星这次还整理出50个抗战老物件,如在仪征战斗过的罗炳辉用过的马鞍,还有党和军队“路条”、“借条”及使用过的“物件”,用这些“老物件”无声地宣传我们党和人民军队遵守群众纪律、爱护人民群众的优良作风和品格。
新四军军号、当时仪征的公文等也都将展出,还有新四军主要领导人曾使用过的箩匾,以及日军侵华罪证——日制青花瓷碟。
“都是抢救性征集到的史料物件,每一个物件,都有着一段不屈的历史。”李臣星说,这次他整理带去泰兴博物馆展出的50件老物件中,有不少是当年亲历者提供的,极具历史价值,如1945年6月11日出版的《中国共产党党章》。
这些老物件,只是李臣星红色藏品中的一部分。“红色记忆和红色物件,都是留下红色记忆的形式。”李臣星说,还有不少他留在仪征自办的展馆中供仪征市民观展。
分享——
他将现场讲述老兵故事
李臣星现在是江苏省红色文化收藏品协会秘书长,全国红色文化协会副秘书长,其收藏的绝色文化藏品,在全国红色文化藏品界有较高知名度。
“3日是纪念抗战胜利75周年,我要为观展的人讲述40位老兵的故事。”李臣星说,如仪征籍抗日老兵高泽山,曾在家乡仪征高集从事地下抗日武装工作,1943年任中共仪征县高集乡负责人,战斗在日伪敌占区抗日隐蔽一线,为抗日战争取得胜利立下了功劳。
这些经历过血与火考验的老兵故事,都是他在老兵还活着时,听老兵口述并记录下来的,每一个故事都是老兵一段奉献的岁月。
“收集红色物件和采集老兵印记,20多年了,觉得很值。”李臣星说,3年期间自费寻访各地仪征籍抗日老兵、烈士后人,拍影像、征物件,留下“活历史”。之前的红色物件收集,也是自费,听说哪里有抗战老兵用过的物件,他曾乘车几百里去看一看。
在李臣星看来,他所做的努力,都是为多留一些抗战岁月的见证,也是保家卫国革命印记的留存一些记忆和物件。
“泰兴博物馆提供了不少展位,很珍惜这些物件,多用玻璃罩罩着。”李臣星说,他会讲好老兵故事,传承红色文化,不忘历史。
来源:扬州发布
编辑:徐佑阳
责编:邵晓霞
审核:戚 翔